“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最怕寫作文”,這是很多同學的口頭禪。魯迅的文章如今在語文書里占據(jù)篇幅顯著,也往往讓很多同學苦不堪言。
而在我看來,即便深奧如“魯迅”,只要用心去讀,在他的文字里仍可以撿拾到不一樣的快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油蛉、麻雀、土墻石欄,到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童年的魯迅在長媽媽的故事中奇思妙想;在一片令人神往的菜園中,無憂無慮;在壽鏡吾的學堂里,忙里偷閑畫繡像……他的童年,不管何時何地,都趣味無窮。他記載自己童年的文字就像一縷光——這樣的童真,怎不讓正在捧著書的讀者也會心一笑,繼而釋然?
礦路學堂、藤野先生——魯迅奔波求學的路上,積累了不少見聞,結識了不少朋友,那時的他充滿了求知欲和報國志。在礦路學堂上學的他,學了如格致、金石學等課程,為今后學醫(yī)打下基礎??婶斞覆幌氡魂惻f的制度約束,踏上去日本留學的輪船。
在日本,魯迅認識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不僅教他解剖,更讓他知道,雖然中國人被外國人看不起,但不能自甘墮落。當時的魯迅憤憤不已,懷著一顆赤誠的救國心回到祖國,準備用筆墨喚醒人們的愛國情。
魯迅棄醫(yī)從文,用文字吶喊,感動了讀他作品的每一位讀者,也包括我。
“一字胡,有棱有角的臉,犀利的眼神,手上夾著一根點燃的香煙”,魯迅的經(jīng)典形象,讓人過目不忘。他常在報紙上激勵群眾,批判舊政府,這讓他受到冷眼,甚至被當局通緝。
不管遭遇什么,他都沒有放下手中的筆,“橫眉冷對千夫指”,是他對當時政權的不滿;“俯首甘為孺子?!?,是他對勞動人民的贊頌。他呼吁人們拾起民族尊嚴,讓中國強大起來,美好起來。讀到這樣的魯迅,我心里也激情澎湃。
短短一個月,我埋頭于魯迅的經(jīng)典文集《朝花夕拾》,跟著他同喜同悲,同慨同嘆,同祝同愿,真正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原來,艱澀難懂的文字中蘊含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愛我中華。
儲文涵:江蘇省鎮(zhèn)江外國語學校七(22)班學生
指導老師:李鹥
編輯 舒芙蕾 mcxiaozuoj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