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潔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達到文思泉涌的境界,閱讀最基礎,最必不可少的。中考與高考中閱讀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目前鄉(xiāng)村中學已經開設了閱讀課,但是還存在效率不高,閱讀材料不符合需求等問題。閱讀可仍需要改進,與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聯(lián)系起來。
一、鄉(xiāng)村中學語文閱讀課現狀
大多數鄉(xiāng)村中學都設有閱讀課,以某中學為例,每周一下午第一節(jié)課和第二節(jié)課是閱讀課,閱讀的書籍由學校圖書室分發(fā),每本書的閱讀時長是兩周,每閱讀完一本書學生需要在讀書筆記中摘抄陌生的字詞和好句,以及書寫讀后感。但是在閱讀課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圖書的問題
首先是選書的問題,圖書館的很多書都是2001年到2005年間出版的,距離今天時間較長,一些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識很可能已經落后了,學生也無法從閱讀的書中掌握時事。一些書目涉及到算法之類的,適合專業(yè)人士看,對于初中生來說趣味性很低,達不到科普的效果。而且圖書館中的書大多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書,我們提倡的是閱讀經典名著,名著之所以被稱為名著,就是因為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思想和寫作的手法令人稱奇,這些是假心靈雞湯類的書達不到的。所以需要符合初中年齡段的,有一定趣味性的書籍。而且書籍要包含古今中外小說,詩詞、詩歌,以及科普文。
其次是圖書管理的問題,每次去圖書館換書的時候都會出現丟書的情況,由于全班同學的書都是一樣的,公共書籍上不能寫名字,課代表收書的時候很混亂,所以很難發(fā)現是哪位同學把書弄丟了。
(二)學生的問題
每周的閱讀課是學生最期待的課程之一,因為閱讀課不會被提問。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閱讀課的認識不夠充分,效率不高,讀后感大多應付。文學閱讀考察的是學生的狀態(tài),深入了解文學的復雜系統(tǒng),如果不能深入,則閱讀效果很難呈現。①換句話說,學生的閱讀并沒有體現到寫作上來,寫作的時候仍然是流水賬式寫作,沒有運用寫作技巧,沒有優(yōu)美的語句,也缺乏誠摯的感情,有的同學甚至連中心思想都表達不明確??荚嚨臅r候課外閱讀題得分仍然不高。
(三)教師問題
閱讀課成為了一些教師最輕松的課。有的老師在閱讀課上除了維持紀律外感受不到他的存在。有的老師連學生閱讀的書都沒有看過,學生不清楚閱讀課自己該完成什么樣的任務。而有的老師把閱讀課當成了課內閱讀來上,把閱讀材料當成了閱讀試題,使學生不能自主閱讀。教師應該加強自身職責和任務的理解,并自覺規(guī)范、創(chuàng)新自己的行為。②
二、鄉(xiāng)村中學語文閱讀課改進措施
(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因此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在選書上要在書籍質量過關的基礎上選擇學生喜歡的,有興趣的書籍。不能一味的追求經典,讓初中生看文言文版的《紅樓夢》顯然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只追求學生喜歡,把一些漫畫、言情小說引入閱讀課堂也是不合適的。在閱讀的時候,要讓學生主動的閱讀,而不是教師領著學生讀。對于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交流、討論,然后教師補充、完善。
(二)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對學生的閱讀題了八點要求:1、在小學的基礎上擴大識字量,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字。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并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讀和略讀的方法。3、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理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4、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5、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6、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7、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會瀏覽、檢索、摘錄、制作卡片、寫讀書筆記等讀書方法。課外自讀每學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
課外閱讀會遇到大量的生字詞,因此教師要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督促學生利用字典等工具弄清楚生字詞,并利用讀書筆記、卡片等掌握好生字詞。學生能力的提升,離不開老師的循循善誘。2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閱讀課的目標和每節(jié)課的任務,可以適當的給學生一些問題,讓他們讀完之后進行思考,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應當有把課外閱讀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的意識,很多學生寫作時缺少素材,老是舉同一個例子,課外閱讀正是收集寫作素材的機會。假如這一周讀了散文集,可以要求學生在本周的作文里化用一個散文集里你覺得優(yōu)美的句子;如果讀了一本小說,可以分析作者是怎樣敘述一件事的,是按正敘還是倒敘,或者插敘,是運用了心理描寫還是神態(tài)描寫還是動作或者語言描寫,有沒有運用比喻、擬人、設問,然后嘗試著運用這些手法寫一篇記敘文。只有親自使用這些表達手法和修辭手法,對比沒有使用手法的文章,學生們才能更加深刻理解這些手法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閱讀占比約來越大的情況下,應當堅持開展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但是目前在圖書和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的圖書不僅要質量過關,而且要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需求,不可揠苗助長。教師在閱讀課中也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其次,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董學文、張永剛《文學原理》,第2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魏可媛、趙勇.《普通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第139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0
[3]魏可媛、趙勇.《普通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第220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