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美
摘要: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特殊教育課堂教學需要把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過程情趣化、教學手段藝術化。教師只有靈活地變通,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生活化;情趣化;藝術化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想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于是,有效教學理論就應運而生。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工作有一線的老師都做了一些工作,在此探究的過程中有疑惑也有彷徨,同樣有喜悅也有成功。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工作者,我深深體會到特殊兒童有別于一般兒童者,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后天失調,以至于他們在學習上有著特殊的困難。那么如何把數(shù)學的種子撒播到這些特殊學生心中呢?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我積累了點滴經驗,想寫下來與大家探討交流。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原素。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綱領。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多角度地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內容,使學習內容更能貼近特殊學生的生活,便于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如在教學護膚用品時,我就是讓孩子在家里找父母用過或正在用的,觀察一下它們的異同,以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
2.挖掘生活中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包含著大量的數(shù)學內容,教師要緊密結合智障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中挖掘出既包含一定數(shù)學思想方法,又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學內容,及時地啟發(fā)引導。如:認識常見蔬菜,我先布置學生自己回去看一看,并了解并記住它們的樣子。要求學生遇到困難先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再請家長幫忙解決。
3.教學內容要實踐化。語言的產生來源于生活,語文知識的學習和鞏固同樣離不開實際的生活。教師要引導智障學生把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這樣不僅鞏固了他們學到的語文知識,而且也提高了他們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情趣化。
1.表揚鼓勵,激發(fā)特殊學生的情感。成功的愉悅感是維持努力的保證,是培
養(yǎng)興趣的催化劑。教師常運用表揚、鼓勵對學生的行為或言論的肯定評價,它有著強化作用,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當孩子回答正確時,如果老師不置可否,將會挫傷他的積極性;而當老師用點頭、微笑或夸獎的話等方式表揚他時,會使孩子產生喜悅、愉快的心情而更積極地參與活動。例如,我在教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拼組圖形”這節(jié)課時,聾生拼完后,我啟發(fā)他們展開想象,看○、□、△,還能表示生活中的什么實物,然后讓智障生用吹塑學具自己設計圖案,進行拼圖,并粘貼在自己的小黑板上。智障生沉浸在創(chuàng)造的歡樂中,積極性發(fā)揮到極點。
2.播種情感,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氛圍。特殊兒童更渴望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充滿溫情的世界里,甚至于他們在情感上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細膩。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徹底改變數(shù)學教育抽象、枯燥訓練的狀況,讓輕松、平等、民主、和諧的教育情境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讓老師的臉上永遠掛著親切、溫暖的笑容;讓老師的口中發(fā)出的永遠都是甜美、鼓勵的話語;讓老師投向學生的盡是關注的、賞識的目光。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愛老師,才能更好地展開教學活動。
3.樹立榜樣,以榜樣帶動全部。前蘇聯(lián)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對兒童幼小的心靈來說,榜樣與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陽光一樣重要。特殊學生智力往往只有五六歲小孩左右,愛模仿,好學榜樣。雖然有的孩子能力強些,有的孩子差些,但這沒什么關系。如在《運動與保健》課堂的占圈游戲中,當我說:“站到‘○’的圈內”時,能力強的馬上站在數(shù)字“○”的圈里,其他的看一看也馬上跟過去,幾次一來,他們慢慢也就掌握了,再也沒有學生站在“□”里去了。像這樣學生互為榜樣的方法,對能力強的孩子來說有自豪感,覺得自己幫助了別人而產生愉悅的情感。而對能力弱的孩子來說他沒有負擔,不必擔心有人會說他,他也能安然處之。
三、教學手段藝術化。
1.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情境。語文這個學科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教學具有設疑的優(yōu)勢,但畢竟缺乏動人的情節(jié),容易使特殊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為此教學中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如講故事、做游戲、展開競賽等活動,使教學內容富有情趣性,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2.要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增強學生的感知程度。在特校的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打破“教師、教材、粉筆、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格局,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各種感官來掌握知識,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讓他們真正有序、高效、自主地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比較全面地、深刻地掌握知識。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需要長期而艱巨的探索,這此過程中我們肯定會有喜悅也會有迷茫,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教無定法,以上只是我自己在特殊教育這個崗位上的一些經驗的總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靈活地變通,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同時不斷地創(chuàng)新,力求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有進步。所以請邁開我們的步伐,勇敢地往前走吧。
參考文獻:
1、湯盛欽 《特殊教育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7-01
2.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智力弱后兒童學校語文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