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對“估算”理解模糊。在加減法估算之前,剛學習了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筆算,一直強調(diào)計算要仔細認真,估算卻與精確算形成了一個反差。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經(jīng)驗,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意圖,急著精確算。若單刀直入,就會導致學習開始階段的目標不明、動力不足,從而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與思維的展開。
如下這題:
熱水瓶28元,電水壺43元,6個杯子24元。(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的一道估算題)
師:媽媽去商場買這些生活用品,身邊帶了100元錢夠嗎?
(生有的心算,有的筆算,大約過了十幾秒鐘)
生1:夠的。
生2:我認為只要95元就夠了。因為28+43=71,71+24=95,一共只要95元,所以夠了。
師:你真棒,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但老師只要你估計一下媽媽身邊的錢夠不夠,不需要算出準確數(shù)。
學生有些茫然……
為了能讓學生認識估算的作用,老師重新提問。
師:有誰愿意大膽地來估計一下,21+38等于多少?
生3:老師,是59,因為2+3=5.,1+8=9,所以是59。
生4:我是這樣估計的,20+30=50,1+8=9,50+9=59。
面對學生流利的計算,老師茫然……
課堂仍在繼續(xù),但在這一片段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出:
(1)學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
(2)學生不明白“估算”與“精確計算”有什么區(qū)別。
(3)有些學生以為估算就是猜結果,不知道如何估算。
相信在我們茫然的同時,學生們更是疑惑重重。
估算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它有較大的實用價值,也是有意義的。加強估算是當今教學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標中明確提出了估算的教學要求,并且強調(diào)要重視估算教學: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shù)感,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很多教師都感到難以操作,不能確定教學目標如何定位,如何加強估算。
也許有教師會這樣說:估算本來就不是精確結果,不必太強求,那估算和漫無目的的猜測有什么區(qū)別?學生瞎猜也能猜到。更有人說,真實結果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樣。這豈不更可笑,如果知道了真實結果還要我們估算干什么?那不就是先算出精確結果,再根據(jù)情況進行省略嗎?這不是成了“算著估”了?教學估算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會不會做題目,而在于是否掌握了估算的策略意識,即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這是教學中要突出的問題。
如上面說的這道估算題,這是人教版估算內(nèi)容的第一課,在此之前,剛學習了兩位數(shù)的加減法筆算,一直強調(diào)計算要仔細認真,估算卻與精確計算形成了一個反差。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是很較真的,在實際生活中缺乏估算的經(jīng)驗,學生不理解教師的意圖,這樣的情況下,再來學習估算,尤其是在低年級數(shù)字又是在100以內(nèi)的,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頭腦中的第一反應是口算算出得數(shù),而對于基礎稍微差一點的學生,也能很快通過筆算得到結果,這樣,估算形成不了學生的學習內(nèi)需,很難喚起對估算現(xiàn)實意義的理解,更不可能會把估算內(nèi)化為他們算法策略的一部分,學生僅僅是為估算而估算。
因此這節(jié)課我認為可以這樣設計:
出示3種商品的價格:熱水瓶28元,電水壺43元,6個杯子24元。
師:下面哪種情況下,估算比精確計算更有意義?
A、媽媽考慮100元錢夠不夠時。
B、營業(yè)員要將每種商品的價格輸入收銀機時。
C、媽媽被告知要付多少錢時。
在這里,沒有直接問“買這幾樣商品大約要多少錢或媽媽去商場買這些生活用品,身邊帶了100元錢夠嗎”,而是先鋪墊了這樣一道選擇題,顯然是先從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的角度考慮的,比較能喚起對估算現(xiàn)實意義的理解。
我們應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擇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學習素材,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問題情景進行教學。然而低段學生年齡小,缺乏生活經(jīng)驗,對“估算”理解模糊,學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不明白估算與精確計算有什么區(qū)別。翻看教材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每冊教材的估算內(nèi)容都是安排在口算、筆算教學之后的,而對于口算、筆算的教學,我們老師會不停地講算理、算法,并且讓學生練習大量的計算式題,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而估算由于其方法、過程、結果的多樣性與開放性,使學生習慣于精確計算,而不愿意去估算。因此應該先讓學生扎實掌握基本的計算技能,待到高年級后,隨著學生分析、理解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到時在教學中適當滲透一些估算知識,待水到渠成之時,效果恐怕也不見得差多少。
估算是小學計算教學的一個“結”,常常引發(fā)我們的思考:低年級估算教學的價值到底是什么?的確,估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運算”,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與否。但估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自然體現(xiàn),只要基本計算技能(口算、筆算)扎實掌握了,在一個現(xiàn)實的情境中,這個能力是很容易自然產(chǎn)生的。我們以前都沒學過估算,但碰到需要估算(如估算操場的面積、會場的人數(shù)等),你難道就因為沒學過估算而不會嗎?以前的泥工、木工等很多知識水平并不高的人,運用起估算來似乎很是得心應手,都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信手拈來。因此估算教學只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顯現(xiàn)估算的內(nèi)在價值。此外估算一定要有“大氣”,既然是估算,那就不是唯一的,不要在結果上為難學生,要活學活用,別較真。而且不應把目光停留在訓練學生的估算方法和找到估算的結果上面,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教學估算首先要讓學生想估、要估,自覺地去估算。
估算不僅僅是單純的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它與精確計算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平常的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努力去挖掘教材中隱含的估算情境,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估算的平臺和時機,不斷使學生感受到估算的優(yōu)越性,逐步養(yǎng)成估算的習慣,發(fā)展估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