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濤
體驗式教育的概念源自庫爾特·漢恩的外展訓練學校,通過野外訓練讓參加者提升生存和人際能力,改善人格和心理素質。幼兒園體驗式德育指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單設的德育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親力親為體驗活動內容,獲得真實感受,激發(fā)美好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
幼兒園體驗式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式、主體性的特點,為體驗式德育提出了一種可行性。
幼兒園體驗式德育活動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建構主義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的。幼兒園教學中可以讓幼兒走進社區(qū),走進實際生活,在生活環(huán)境中學習知識,樹立品德?!秾W會生存》一書指出:“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jié)?!庇變赫n程要面向兒童的生活,從生活中來,要在生活中完成。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生活能力,分辨是非,褒揚真善美。例如,我們幼兒園把每年九月九日定為“敬老日”,教師帶領所有幼兒去附近的敬老院參觀,慰問,讓孩子們走進老人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飲食起居,日常生活,心理需求,樹立敬老、愛老的情操。
幼兒園體驗式德育活動具有體驗式的特點。教師在幼兒園課程中設計游戲場景,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進入任務,進行生活模擬,體驗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感。在游戲中可以扮演自己,也扮演別人,在角色扮演中體驗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在《超市購物體驗》主題游戲中,首先師生一起布置環(huán)境,還原生活場景。教師把整個教室設計成超市的模樣,各種物品琳瑯滿目。孩子們各自挑選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角色大致分為兩種,購物者和服務員,教師提醒購物者要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服務員要熱情周到的服務。這里,教師給出購物者的幾種身份,可以是一家人,一群人,一個人,孩子們自由組合選出自己扮演的角色。大多數(shù)孩子選擇了一家人購物的模式,有老有小,其樂融融。其二,在整個購物過程,教師分布了幾個任務,比如這個家庭要買“床單、蘋果、碗筷”等,那個家庭要買“拖鞋、衣架、面包”等,孩子們就需要從不同的購物區(qū)域選擇物品,帶著任務去尋找,看誰完成任務又快又準確,這也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參與熱情,這體現(xiàn)了任務驅動性的特點。在整個購物環(huán)節(jié),教師提醒孩子們在與購物者和服務人員的交流中要講究禮貌,注意說話時語調平緩,溝通時平心靜氣。這樣孩子們既學習了購物的生活技能和交際能力,又培養(yǎng)了家庭觀念、集體意識,還培養(yǎng)了幼兒在公共場所遵守公共良序的道德觀念。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于生活,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體驗式德育中體驗式原則體現(xiàn)了到生活中去的思想。
幼兒園體驗式德育活動具有主動性特點。在體驗式德育活動中要強調幼兒主動性,強調幼兒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內化。陶行知先生說“要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闭麄€活動過程中教師切記過多干預。教師參與度要降低,即使要參與,也要摒棄直接粗暴的進行干涉而影響結果。例如在一次“幼兒園疏散演練模擬活動”中,警鈴響起后,就在大家在老師的指揮下撤往操場的時候,有一位叫玲玲的小女孩兒直接往寢室跑去,李老師一把把她拉住,就要把她往操場拉著走,可是玲玲奮力掙扎,大聲呼喊:“我就要去,我就要去!”此時此刻,時間不等人啊,要是因為玲玲一個人撤不出去,這次的疏散演練活動就要宣布失敗了啊。李老師當機立斷,一把抱起哭鬧的玲玲跑到了操場。這次疏散演練模擬活動圓滿完成了。在總結的時候,李老師狠狠批評了玲玲的行為??墒牵罾蠋熀芸炀桶l(fā)現(xiàn)在以后的幾天時間里,玲玲都表現(xiàn)出了異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吃飯不好好吃,還和別的小朋友發(fā)脾氣。這就是一次由于老師在體驗活動中粗暴干涉孩子的行為而誘發(fā)的不良反應。孩子在活動中的不同尋常的行為一定是有她的原因,我們不應該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這種不同,經了解玲玲是因為當她進入到“地震來了”這個情境中去的時候,她忽然想起她喜歡的小熊還在寢室里,于是她當即決定去救小熊,這就是她選擇跑去寢室的原因。在我們眼里小熊可能是一個物件,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小熊是她的朋友啊,這樣的一個搶救朋友的行為發(fā)生在逃命途中,不是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案例中的李老師恰恰是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引導孩子的好時機,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引導,而強硬改變孩子的行為,致使孩子的認知與現(xiàn)實發(fā)生了沖突,她對自己和老師都產生了質疑,接下來的教育就會面臨很大的困難,而這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這個事件警醒我們在體驗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動性,不包辦,不代替,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分析原因,做適當引導,不要強行干預。
那么,體驗式德育活動設計靈感從哪兒來?生活技能、審美需要、社會熱點都可以成為體驗式德育活動設計靈感的來源。
例如我們根據農村幼兒園情況因地制宜設計了“走進自然,我愛勞動”的活動,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小園子里欣賞花草,幫小白菜除草、施肥、捉蟲子,玩的不亦樂乎。與大自然親近,培養(yǎng)了孩子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心態(tài);動手勞作,培養(yǎng)了孩子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例如在幼兒園里開辟出專門的傳統(tǒng)藝術長廊,通過圖片、視頻等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京劇、評劇、河北梆子、黃梅戲等中國傳統(tǒng)戲曲,激發(fā)孩子們對非物質文化的熱愛。通過建設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來創(chuàng)設文化氛圍,讓學生潛移默化中收到影響感染。又通過開展“我是小戲迷”活動,讓孩子們學唱一段戲曲,比一比誰唱得好,來引導孩子們繼承傳統(tǒng)藝術,發(fā)揚中華文化,提高審美情趣。
例如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對于全國垃圾分類有著重大意義。我們幼兒園適時開發(fā)了“我是垃圾分類員”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學習垃圾分類,在活動中樹立環(huán)保的概念。
綜上所述,幼兒園體驗式活動的生活化、體驗式、主體性的特點,為體驗式德育提出了一種可行性。幼兒的生活技能需要、審美需要、社會熱點又可以成為體驗式德育活動設計靈感的來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開發(fā)整理的一些活動案例又為幼兒園體驗式德育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參考文獻
[1]《學會生存》是2006年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巫惠林、孫寧海。
[2]《建構主義》皮亞杰
[3]《陶行知教育文集》2008年4月1日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胡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