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貴 謝宏麗 劉純余
湖南省“最美扶貧人物”之一的王德微,以村為家?guī)兔窀?,帶著孩子婆婆在一線扶貧的事跡感人至深。當我們來采訪時,王德微在離村部不遠的公路上跟正在打掃衛(wèi)生的阿姨訪談,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王德微,高高的個子,講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2007年她從白山黑水的吉林到了武陵山下的瀘溪縣廣播電視臺,任新聞主播。2018年初,年輕干部下村鍛煉扶貧政策一出臺,王德微心中糾結(jié),父母不在身邊,丈夫遠在寧鄉(xiāng),看著11個月大的兒子在懷里嗷嗷待哺,去還是不去?給在扶貧一線的丈夫打了一通電話后,她牢記初心使命,主動請纓赴脫貧攻堅第一線。
初入村,崗位大轉(zhuǎn)變,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王德微便進村入戶走訪、調(diào)研村情,與村干部群眾共同謀劃脫貧致富大計,不到半月時間就踏遍了全村的山山水水。
在走訪中,面對當?shù)氐姆窖?,王德微一時陷入了困境,語言障礙成了走訪路上的攔路虎。獨自走訪時,和村民的對話要邊聽邊猜,反復多次解釋才能明白。走訪不分白天和黑夜,晚上一腳高一腳低地走在村間小路上,敲開一扇扇亮燈的房門,話一把家常,回到家已是深夜。
王德微說“駐村扶貧工作千頭萬緒,孩子在異地,一心掛兩頭,不便我聚精會神搞好扶貧工作”,于是她毅然決定帶著婆婆、孩子一起來駐村扶貧。為了能盡快和村民順暢交流,她每天找村民聊天,久而久之,她能聽懂村民們說話了,村民們有什么也樂意來找她反映需求。每天工作到深夜回到村宿舍的她,看著婆婆帶著兒子安詳入睡,滿心愧疚,蓋好被子,繼續(xù)整理走訪內(nèi)容......
今年69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鄭東兒,一家3口,丈夫患有肺結(jié)核,兒子40多歲長年在外還未成家。王德微平時有空便去看看鄭東兒老兩口,幫著打掃衛(wèi)生、生火做飯、拉拉家常,鼓勵她自主脫貧。鄭東兒也經(jīng)常來到村部樓找她談脫貧事。在王德微幫助下,鄭東兒勤快起來,精神也越來越好。王德微與村里商量,把鄭東兒安排做主街道保潔員。鄭東兒接到通知高興說:“我保證把地掃得干干凈凈,你們就看著吧!”
鄭東兒說到做到,每天早早起來就在公路打掃,不論刮風下雨,都能看見她的身影,公路干凈整潔。小日子逐漸好起來了,她逢人便夸工作隊好、小王好。
王建好、王治家、王偉曾在南京務工,3人有一定積蓄和見識。王德微多次邀請,動員他們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在王德微的幫助下,3人合伙投資50萬元流轉(zhuǎn)土地120畝,發(fā)展種植和養(yǎng)殖業(yè),去年產(chǎn)值達110萬元,帶領(lǐng)20多名貧困村民在家門口致富摘帽脫貧。
今年54歲的王尚鐵手腳不靈便,想發(fā)展產(chǎn)業(yè)卻沒有資金。王德微知道后,幫助他申請了5萬元小額貸款發(fā)展養(yǎng)雞產(chǎn)業(yè),養(yǎng)雞達500余只,年收入達5萬余元。從未見有女子出入的家庭,今年夏天來了“女主人”,一舉實現(xiàn)了脫貧又“脫單”。
“德微心細能干,為村民辦了數(shù)不清的實事。”村支書鄧九妹說。去年,長坪村椪柑一度滯銷,熟悉互聯(lián)網(wǎng)的王德微及時出手,在網(wǎng)上發(fā)出求助信并附上購買鏈接,社會愛心人士紛紛下單購買,滯銷難題迎刃而解,果農(nóng)交口稱贊。
臨近中午,王德微說婆婆這兩天身體不好,這個空檔得回去給婆婆做飯。大家說,去食堂帶點送去。王德微帶著飯菜走到宿舍,婆婆正在炒菜,2歲半的兒子飛奔而來抱往了她,享受著難得的母親的懷抱。說到孩子,初為人母的王德微滿滿地愧疚和擔心,孩子半夜生病,不能給他好的看病環(huán)境。環(huán)看小小的宿舍,布置得很溫馨,家電俱全,整個家都在這里了。房間的一個小角是孩子游樂區(qū),瞬間笑容滿面,歡笑聲充滿了整個屋子。
這時,手機響起,王德微接完電話便往村部樓趕,孩子追趕抱住她道“媽媽,媽媽.....”婆婆聞聲趕來,抱起孩子說:“寶寶乖,媽媽不走,媽媽不走......”王德微揮揮手,雖有不舍,但眼神堅定,加快了腳步。
八分耕耘,十分收獲。在省州縣的幫扶下,長坪村產(chǎn)業(yè)脫貧風生水起,貧困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一路攀升,170戶619人實現(xiàn)了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2014年的21.2%下降到2018年底1.3%,被評為全省扶貧先進村。
初心使命在大山扶貧戰(zhàn)場閃光,眼下,王德微依舊脫貧不脫幫扶,攜手村民同向奔跑在脫貧致富的小康大道上。(據(jù)瀘溪縣扶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