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 ? 要:豆科蔬菜常發(fā)的病害有20多種,其中危害相對嚴重的有褐紋病、褐斑病、銹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按照病害的發(fā)生特征及發(fā)病規(guī)律,提出了使用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制度、使用高壟進行栽培,并以藥劑控制為輔的綜合整體性防治措施。
關鍵詞:豆科蔬菜;病害;防治措施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在高原上種植的莢豆、長壽豆、荷蘭豆等,都有種植規(guī)模擴大趨勢。相關調查研究表明,豆科蔬菜常發(fā)病害有20余種,病害類型極多,露地發(fā)生最為廣泛的有根腐病、細菌性疫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褐斑病、病毒病等,通常會在多雨年份最為流行。
1 ? 病害發(fā)生特點
1.1 ? 根腐病
根腐病發(fā)生率在45%,一般植株率為20%以上。早期病癥不是特別顯著,只是病株相對其他來說比較矮小。開花結莢期間,病株的下部葉片開始變黃,從葉子的邊緣開始枯萎,但不會脫落。隨著病情的逐漸發(fā)展,根部由紅褐色逐漸變成黑色,病部會稍微凹陷下去,時常還會產生開裂,病株的莖基部開始產生黃褐色和黑色的斑點。在主根完全腐爛的時候,病株就會枯萎死亡。在比較潮濕的狀況下,經常會在病株的莖基部出現(xiàn)粉紅色的霉點。
1.2 ? 細菌性疫病
對于細菌性疫病,不管是豆莢還是莖蔓,都可能會染上病害,并且都是以葉子部分為主。產生病害的葉尖葉片及葉子邊緣最初是形成暗綠色的小斑點,像是開水燙過之后的樣子,之后擴張成沒有規(guī)則性的褐色斑塊,嚴重的時候會變成火燒狀,全葉都會枯死,但是不會脫落[1]。
1.3 ? 灰霉病
葉、莖、花都有可能染上該病害。在莖部染病之后,首先從基部向上逐漸產生云紋斑,周圍呈黑褐色,中間是淡棕淡黃色。在干燥的情況下,病斑的表面會破裂成纖維狀,潮濕條件下病斑上會產生灰色的霉層。有的時候病菌還會從莖的分枝處入侵,變成凹陷下去的小斑,之后就會產生枯萎。如果是整株的葉片感染病害的話,就會逐漸形成大面積的云紋斑,并且在后期非常容易開裂。如果在苗期葉子受病害的情況下,會變成水漬的形狀,并且逐漸變軟形成下垂的狀態(tài),最終葉子邊緣會產生清晰可見的灰色霉層[2]。
2 ? 綜合防治措施
2.1 ? 褐斑病防治措施
褐斑病在葉片上的病斑會呈現(xiàn)出橢圓的形狀,淡褐色至黑褐色,邊緣顯著。莖上的病斑呈現(xiàn)出圓形或者是紡錘的形狀。這種病害是由豌豆殼二孢菌侵染所導致的,病菌主要是以分生孢子以及菌絲體在土壤表面、種子以及病殘體上過冬,利用雨水和風雨所進行傳播。植株在發(fā)病之后,發(fā)病部分可以形成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器,導致2次侵染,并且高溫或高濕會造成這種病害的發(fā)展以及蔓延??梢赃x擇使用抗病品種,合理有效地實行輪作制度,強化田間的管理和合理使用藥劑進行防治。在發(fā)病期間,可以使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或者可以使用50%多菌靈1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7~10 d噴灑1次,連續(xù)治理2~3次。
2.2 ? 白粉病防治措施
白粉病是一種真菌病,病菌分布在莖蔓、害葉及莢果,在感染病害的初始時期,葉片會表現(xiàn)出淡黃色的小斑點,之后在發(fā)病部位產生白色粉末,擴展之后呈現(xiàn)出沒有規(guī)則形狀的粉斑,并且會在整個葉片快速蔓延,就像是覆蓋了一層面粉一樣,所以叫作白粉病[3]。對這種病害進行防治,可以在病害產生的初始階段或者是初花期,在葉面噴灑相應的藥物,10 d左右噴灑1次,持續(xù)噴3次,并且一定要對藥劑的交替使用進行一定的重視。同樣,也可以在葉面噴灑粉銹寧、石硫合劑、代森銨等藥物進行相應的防治。
2.3 ? 枯萎病防治措施
枯萎病產生后植株會變得矮化,葉片發(fā)黃且很快就會死亡。有些病株雖然不會死亡但也不會結莢或者是很少結莢,結莢后的莢內并沒有種子。莖部在染病之后,基部會迅速膨脹,切開之后可以看見維管束組織呈現(xiàn)出褐色或者是黃色,最終變成黑色。在雨季或者是氣候及土壤都相對潮濕的條件下,發(fā)病部位會呈現(xiàn)出橙色的霉狀物。病菌在土壤中長時間存活,一旦有了合適的條件就會隨著殘枝病葉及水源進行蔓延以及傳播。在進行防治的過程中,應該對栽種的方式加以重視,不要進行大水灌溉。如果發(fā)現(xiàn)病株一定要立刻帶出田外進行處理,并且還要重視輪作倒茬,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業(yè)性的藥劑進行防治[4]。
2.4 ? 銹病防治措施
銹病發(fā)病初期,莖和葉上都會產生黃白色的小點,之后會變成黃褐色并且?guī)в袝炄?。擴展之后表面會出現(xiàn)開裂并且伴有紅褐色的粉末,嚴重時會造成整個葉片枯萎死亡。主要為害葉片,并且植株的各個部分都有可能發(fā)病。在受到低溫以及冷害的侵襲時,會使土壤的濕度增大,或者是過量施用氮肥也會誘發(fā)這種病害。在發(fā)病期間,可以使用50%萎銹靈乳油800~1 000倍液、25%粉銹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等進行及時噴灑,間隔7~12 d噴灑1次,持續(xù)噴2~3次。
總之,蔬菜的病害防治不管是從經驗上還是從科學上都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化學農藥的出現(xiàn)對這種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和完善。隨著栽種范圍的進一步擴大,人們逐漸意識到了生態(tài)防治的重要作用,全新的栽培方式能夠進一步推動人們對病害的防治方式加以改變和完善。
參考文獻:
[ 1 ] 楊田堂.保護地蔬菜害蟲的無公害防治技術[J].吉林蔬菜,2003(3):53-54.
[ 2 ] 蔡連衛(wèi),李強,劉吉元,等.豆科蔬菜主要病害發(fā)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16(24):87-89.
[ 3 ] 孫東泉,邢光耀.棚室豆科蔬菜用藥注意事項[J].長江蔬菜,2015(3):44-46.
[ 4 ] 李傳寶.蔬菜病害無污染防治方法[J].當代蔬菜,2004 (2):38-39.
[ 5 ] 于千桂.豆類蔬菜主要病害防治技術[J].農藥市場信息,2006(3):30.
(收稿日期: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