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題目
明朝御史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昨日乘轎進城遇雨,有個穿新鞋的轎夫,他從灰廠到長安街時,還擇地而行,怕弄臟新鞋。進城后,泥濘漸多,一不小心踩進泥水中,便“不復(fù)顧惜”了。后來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讀了這個故事,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根據(jù)要求寫作。
要求:①寫一個議論片段;②要運用比喻論證,深入淺出地闡明觀點;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導(dǎo)
做官或做人,也和這位轎夫一樣,只要一不小心犯了錯,以后就有可能不再有所顧及了。具體立意有:防微杜漸,走好人生每一步;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要謹小慎微,善始善終,不可虎頭蛇尾;一失足成千古恨,潔身自好難能可貴,等等。
微作文
腐敗分子是可惡的,但他們未必天生就是壞人,他們在剛開始為官從政的時候,大多也很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面對充滿誘惑的世界,也會在是與非中“擇地而行”。但當他們偶然蹚了一次渾水以后,便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逐漸放棄清白,在貪污腐敗的路上膽子由小變大,從心有顧忌到心安理得,進而為所欲為,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
千里大堤,狂風巨浪未能移其毫厘,然而螻蟻入侵,日削月割,大堤最終倒塌。百年巨樹,雷擊山崩不能毀其生命,但是小小甲蟲卻能咬破樹皮,吃空樹干。人生貴在善始,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關(guān)口。第一道防線被突破了,往往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
微點評
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客觀公正,頗具說服力。螻蟻毀堤、甲蟲壞樹,以及缺口、關(guān)口、閘口等比喻,化抽象議論為形象說理,淺顯易懂。
微題目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彌補自己的短處。
斜木桶原理:把木桶放置在一個斜面上的時候,木桶盛水的多少,則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揚長避短,而不是一味地補“短板”。
讀了上面文字,你對“短板”有怎樣的思考?請根據(jù)要求寫作。
要求:①寫一個議論片段;②運用正反對比論證;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導(dǎo)
沿著本題材料所揭示的含意,可從兩個方向進行立意:一是“必須補短”;二是“無須補短”。具體可有如下立意:尋找自己的“短板”,莫把致命的缺點當個性來欣賞;要想成功,必須學(xué)會揚長避短;根據(jù)社會實際和生活處境,在補短與揚長之間合理取舍;世上無處覓完人,全才往往是庸才,等等。
微作文
他原本要當運動員的,可19歲那年,無情的上帝奪去了他健美的雙腿。文學(xué)成了他活下去的理由,他也為文學(xué)的天空增添了瑰麗的云朵!殘疾,那可是人生最大的短板啊!上帝可以剝奪史鐵生站立的權(quán)利,可無法剝奪他愛思考、愛文學(xué)的習慣,生命中的長板還在,正是靠這塊長板,史鐵生創(chuàng)造了文學(xué)輝煌。
揚長避短是成就人生的法寶,遺憾的是如今許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什么容易出名就干什么,哪里容易發(fā)財就往哪里鉆。當年的高考狀元——北大建筑系的研究生,放棄主修了8年的建筑專業(yè),去當游戲主播,就是一例。丟棄自己的專業(yè),華麗轉(zhuǎn)身,揚短避長,或許一時也能賺得粉絲無數(shù),金銀滿缽,然而志趣低俗,畢竟不是正途。
微點評
前一段以史鐵生以殘疾之軀成就文學(xué)輝煌為例,闡述了揚長避短的道理。后一段以北大建筑系研究生當游戲主播為例,闡述揚短避長的道理。兩相正反對比,不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論證更有力,觀點更鮮明。
微題目
2018年,有太多的“失去”:3月14日,持續(xù)與病痛和死亡執(zhí)爭、一直與宇宙對話的物理學(xué)家霍金逝世,那個解釋時間的人被時間帶走了,有人說“他只是飛向了群星”;8月18日,重塑聯(lián)合國、推動和平與發(fā)展的改革者,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科非·安南去世,他留下的三大遺憾全和伊拉克有關(guān);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飛雪連天”依舊“射白鹿”,“笑書神俠”兀自“倚碧鴛”,一代人的江湖,幾代人的回憶;12月20日,年僅30歲的貴陽基層民警馬金濤倒在緝毒第一線,將英勇無畏的形象永遠定格在老百姓的心中……
面對這些“失去”,你有怎樣的思考?請根據(jù)要求寫作。
要求:①寫一個議論片段,觀點鮮明;②要恰當引用名言警句,借以闡述道理;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導(dǎo)
可以闡述生命的意義,如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但惠及他人、關(guān)乎人類;可以探討死亡的內(nèi)涵,如生命的終結(jié)只是時間的截止,留下的寶貴財富才是生命的延續(xù);可以作時代的思考,這些人的逝去仿佛終結(jié)了一個時代,那是因為其獨有的價值難以再現(xiàn);可以談繼承的重要,結(jié)束也意味著開始,緬懷逝去的同時要開啟新的世界。
微作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睙o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生命的終極是相同的,但是過程不一樣,人生的意義也不一樣。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必澒傥劾魝兓钪?,活在人世間,活在監(jiān)獄里,但被人民唾棄,因為他們是害群之馬;霍金們離開了人世,卻仍然活在人們的心里,因為他們的努力大大地促進了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
許多人記住了曹操“神龜雖壽”的名言,卻忘了后面的句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彼^“志在千里”,所謂“壯心不已”,就是不甘平庸,就是不懈怠,說到底就是要強化自己的生命,優(yōu)化自己的人生,從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微點評
引曹操的“神龜雖壽……”,闡述人生總有一死的道理;引臧克家的“有的人……”,闡述人生意義的不同;再引曹操的“老驥伏櫪”,闡述強化生命、優(yōu)化人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最大化的道理。引用名言警句來說理,彰顯了自己的文化底蘊,又增強了說理的權(quán)威性。
微題目
最近,出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象,請人來閱讀某本書或某篇文章,把讀后的收獲做成10-30分鐘的錄音或者視頻。請人代替自己“讀書”,就可以不用花費自己過多的時間。這種“讀書”方式也獲得了一部分人的認可。對這種現(xiàn)象,你有怎樣的看法呢?請根據(jù)要求寫作。
要求:①寫一個議論片段;②運用排比句敘述論據(jù),力求語言整散結(jié)合;③不少于200字。
微指導(dǎo)
文章應(yīng)當針對請人代替自己“讀書”的現(xiàn)象談看法和想法,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具體可有如下立意:拒絕浮躁,踏實讀書;耳中得來終覺淺,絕知此書要躬讀;親自深入閱讀,才能體味精髓,領(lǐng)會思想;只聽他人解讀,易浮光掠影,難求甚解;凡事不可一刀切,聽聽別人的閱讀感受也有益。
微作文
書中乾坤大,只有沉浸其中,才能領(lǐng)悟其精髓。明人張溥,年少時讀書,每文必抄錄七遍方止,終成“七錄齋”的士林美談;康熙大帝,教子孫讀書,規(guī)定名篇必須背誦120遍方可,終傳百余子孫無一人紈绔的教育佳話;今人豐子愷,讀書如遇佳篇,必讀22遍方休,終筑翻譯巨匠的深厚功底。一部恢弘的巨著,需要親自閱讀,需要深入閱讀,甚至需要反復(fù)閱讀,這樣才能洞悉其中高深的精髓和超凡的思想,才能升華自我,收獲成長。
聽他人解讀,固然有益,但只靠他人的錄音、視頻來了解書籍,勢必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難求甚解。更有甚者,解讀者本身理解有誤,偏聽一詞,難免墮入旁門。試想,杜甫如果只是“聽書破萬卷”,又如何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蘇軾如果只是“舊書不厭百回聽”,又如何能明白“熟讀深思子自知”的道理?書山有路,他人的解讀或許是捷徑,但終究難到終點。
微點評
作者以“終成”“終傳”“終筑”構(gòu)建排比句敘述論據(jù),以“如果只是……又如何能……”建構(gòu)對偶句,展開議論分析。整個文段以散句為主,整句為輔,整句和散句交錯運用,使語言波瀾起伏,既整齊和諧,又富于變化,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