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斌
摘要:在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消防問題也成為了社會大眾重點關注的話題,而且隨著火災發(fā)生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和發(fā)生頻率的增加,我國人民群眾的安全生活遭受到了嚴重的威脅,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難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消防技術中滅火原理與滅火方法進行分析,希望為我國進一步提升消防技術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消防技術;滅火原理;滅火方法
當前,發(fā)生火災情況的原因復雜多樣,而且一旦發(fā)生火災,極其容易會產(chǎn)生爆炸等一系列危險系數(shù)較高的情況,這不僅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也極大地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難度,威脅著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因為復雜的火災情況,對消防技術要求非常高,包括火災現(xiàn)場突發(fā)情況的應變和處理能力,所以消防技術的提升顯得尤其必要?;诖?,下面主要從滅火原理以及滅火方法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消防技術中滅火原理的分析
燃燒的三要素主要包括可燃物、助燃物以及著火源,需要同時具備這三個要素并且達到一定的條件才能夠引起燃燒。下面具體從這三個要素入手,分析消防技術中滅火的原理。
(一)可燃物是指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燃燒反應的物質,如木材、紙張、布料等。當可燃物未達到一定的濃度,便不會發(fā)生燃燒。比如,氫氣在空氣中的濃度少于4%時,便不會被點燃。因此,為了避免火災的發(fā)生,應當將可燃物的含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降低可燃物在空氣中的濃度。同樣,在消防技術中可以根據(jù)這一原理進行滅火,即使具備燃燒三要素,但是只要控制其中一項變量,便可有效避免火災繼續(xù)蔓延的情況發(fā)生。
(二)助燃物是指能幫助和支持可燃物質燃燒的物質,即能與可燃物發(fā)生氧化反應的物質,如空氣、氧氣等。當助燃物數(shù)量不夠,也不會引起燃燒。比如,一般可燃物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氣中便不會引起燃燒。因此,降低空氣中氧氣含量也是消防技術中滅火的原理之一,在火災發(fā)生時,致使火災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就是空氣中所含有的氧氣含量。因為空氣中所含有的氧氣是火災發(fā)生的助燃物,而如果將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進行控制,以此保證良好的真空環(huán)境,便能夠有效地降低火災發(fā)生的頻率。
著火源是指供給可燃物與助燃劑發(fā)生燃燒反應能量的來源。除明火外,電火花、摩擦、撞擊產(chǎn)生的火花及發(fā)熱,造成自燃起火的氧化熱等物理化學因素都能成為著火源。而當點火源不具備足夠的溫度和熱量時,便不會發(fā)生燃燒。比如,一根火柴燃燒時釋放出的熱量,不足以點燃一根木材或一堆煤。只有達到一定的量變,才能發(fā)生質變。因此,在消防技術當中,一定要掌握的滅火原理就是要降低燃燒物質的溫度和熱量,從而進行后續(xù)的滅火工作。
綜上所述,燃燒不僅必須具備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且滿足相互之間的數(shù)量比例,同時還必須使三者相互結合、相互作用。例如:在辦公室里有桌、椅、門、窗等可燃物質,有充滿空間的助燃物(空氣),有火源(電源),構成燃燒的條件具備,可是并沒有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這就是因為這些條件沒有相互作用的緣故。對此,在消防技術中滅火原理的分析中,應當充分認識這三要素之間的關系,并且對其加以控制便可有效避免火災的發(fā)生。
二、消防技術中滅火方法的分析
(一)化學抑制法
化學抑制的滅火方法是從燃燒物層面出發(fā)。這種滅火方法是根據(jù)化學反應原理進行的,是通過將有關的化學滅火劑應用到滅火工作中,使得物質燃燒的反應終止,最終達到滅火的目的。應用化學抑制的滅火方法能夠很好的對火情進行控制,因此也是目前滅火工作中最常見也是最受歡迎的滅火方法。在進行化學抑制的滅火過程中,主要是將空氣中含有的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質進行化學作用,使得氧氣在燃燒的作用下有所降低或者產(chǎn)生能夠滅火的顆粒物質,從而對火災的蔓延和擴散進行控制,繼而實現(xiàn)滅火的目的。
(二)物理冷卻法
物理冷卻的滅火方法是從降低燃燒物質的溫度層面出發(fā)。這種滅火方法是通過降低燃燒物質的可燃點,終止燃燒物的燃燒,最終實現(xiàn)滅火的目的。在進行物理冷卻的滅火過程中,主要是采用水源進行滅火工作,這不僅是一種大規(guī)模使用的滅火方法,同時也是成本消耗最低、發(fā)展時間最長的滅火方法。這是因為水的溫度能夠有效地降低燃燒物質的溫度,并且在降低過程中產(chǎn)生的汽化反應能夠帶著大量的熱量,快速有效地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使燃燒沒有條件繼續(xù)蔓延和發(fā)展,最終達到滅火的目的。
(三)物理窒息法
物理窒息法主要是針對火災空間較小的一種滅火方法,比如空間狹小的坑道、密室或者船艙等。物理窒息滅火方法的應用要在燃燒物質不會發(fā)生爆炸、火勢較小、可以封閉火災現(xiàn)場的情況下進行,然后在燃燒物質燃燒殆盡或者封閉空間的氧氣耗盡后進行滅火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保證火勢不會向其他空間蔓延和不會發(fā)生二次爆炸事故。
三、結語
嚴重的火災事故,不僅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且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需要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消防意識,并且使其掌握一定的滅火原理和滅火方法,以此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災造成的損失。同時,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火災事故,還需要不斷提升消防技術,對消防技術進一步研究,尋求更快、更好、更安全的滅火方法,從而更好地保證人們生命財產(chǎn)安全。
參考文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修訂)[M].法律出版社,2019.
張寶虎.消防技術中滅火原理與滅火方法的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17):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