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凡
摘 要: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中英語新課標和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也明顯的體現了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已成為每個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解決的課題。本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對此進行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意識
一、文化意識的內涵
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交流的工具,而且通過課程的學習達到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目標。在當前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信息是學生了解世界優(yōu)秀的文化、跨越文化的障礙從而達到順利交際目的的重要手段。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指“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心態(tài)。同時,要求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增強文化敏感。也就是說,文化意識應該指向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內容。學生在汲取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跨文化認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良好的人文修養(yǎng)。這種修養(yǎng)將指導他們獲得正確的行為取向。所以,文化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從感知到意識,從意識到修養(yǎng),從修養(yǎng)到行為的內化、提升和養(yǎng)成的過程。通過英語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即“用英語講好中國的故事”。
二、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在當前應試教育為背景的教學環(huán)境下,由于考試對于教學的反撥作用,語言教學具有極強的功利性特征,教師的課堂教學過多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考什么,教什么。由于文化教學是一個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往往被忽略。
(二)駕馭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
英語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資源與工具,是學生獲得英語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教材中文化內容的編排對文化教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F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中并沒有專門開辟文化板塊的內容,而是將文化滲透到背景知識、詞匯、閱讀、語法甚至是寫作教學中。如果教師缺乏文化的敏感性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文化素材的能力,上課只能照本宣科,必然導致“文化意識”缺失現象。
(三)缺乏文化情境和文化實踐
英語作為一門外語的角色使得大多高中生都較為缺乏真實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在實際生活中學生極少甚至很難接觸到真實的英語文化環(huán)境。在課堂上教師為了重點培養(yǎng)英語語言能力也極少特意去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脫離文化情境,單純講授文化的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較為被動狀態(tài),無法有效地進行文化實踐。
三、提升學生文化意識的途徑
(一)提高教師文化意識,持續(xù)優(yōu)化自身教學理念。教師是學生的文化意識建構的引領者,如果教師有了文化意識,其思想和行為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應當認真研究現有的教材,跨國度、學科的理解教材中呈現的文化,做好備課工作。
(二)構建新文化課堂。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若是出現文化缺失會影響學生對語言的認識和理解。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深層探索課本中包含的單詞、語法及句型,并了解其蘊含的文化內涵,而后確定課堂的文化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積累大量的文化內容與意識。
(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第二課堂是培養(yǎng)英語綜合能力的明智選擇,通過課外的學習,學生將會增強自我學習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第二課堂的開展中,要求教師學會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閱讀、利用學?,F有條件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在舉辦各項英語活動時加強學生異國間文化交際能力。此外,英語影視和音樂的欣賞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文化實踐的有效方式。
文化意識是新課程提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大要素之一。學生獲得文化意識提升的主要途徑是課堂學習。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意識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文化意識的構建是英語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是語言的工具性與文化性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多元文化世界的現實要求。
陸軍邊海防學院昆明校區(qū),云南 昆明? 6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