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笑顏
是什么東西助力重燃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2016年起,《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一系列節(jié)目的上映重燃了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但是熱門的并不一定是全面的。傳統(tǒng)文化不是一種技能的掌握,而是一種情操的陶冶。文化也是人們曾經(jīng)的時光…
傳統(tǒng)文化的維度
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應該怎樣向孩子們傳播?如果生搬硬套,孩子們不一定會接受。浸入式體驗能夠更好的向孩子們宣傳傳統(tǒng)文化。承襲傳統(tǒng),不僅僅是背書,還要理解傳統(tǒng)的審美,關注傳統(tǒng)文化更廣泛的維度。
例如聽京劇,京劇是一門活的文物,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清代乾隆55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xù)進入北京,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現(xiàn)代人接觸京劇,大多通過CCTV的戲曲頻道,德云社某些京劇相關的表演以及《跨界歌王》中京劇傳承者王佩瑜的表演等;更專業(yè)的票友群體,則一般出身梨園世家或者自幼受家庭氛圍的熏陶,雖不是演員,但學戲先天條件優(yōu)越;還有一些則是半路出家,一腔熱愛,愉悅自己。
當下,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這些本是個人愛好的行為在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浪潮中開始向家庭轉化,其中受影響最深的是家庭中最小的兒童群體。
小編發(fā)現(xiàn),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些為兒童改良的京劇作品。在娛樂的同時,潤物細無聲的向兒童普及京劇。
兒童京劇講究多
如今,市面上出現(xiàn)的這些專門為兒童改良的京劇作品究竟是怎樣改編的?這些改編作品真的能夠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嗎?
小編為此專門采訪了稚得其樂工作室創(chuàng)辦人郝燕,她正在緊張地籌備《孩兒戲:京劇功夫劇場》,這是她在北京制作《孩兒戲》系列的第八個主題,將于2019年4月14日在保利劇院演出。
郝燕說:“京劇里有些不適合兒童的內容,還有些孩子理解不了的形式。歷史是龐雜豐富的,像熱騰騰的火鍋,不是每樣東西都適合給孩子吃。給孩子看的戲,要選合適的內容,加上淺顯的解說。作為戲臺上的娛樂,很多曲目內容里有調戲女孩、犯賤?;臉蚨?,這些都不適合給孩子們看。所以,刪選便成了向兒童普及京劇的重中之重。”
另外,兒童的欣賞模式?jīng)Q定了他們肯定也無法接受故事特別曲折的大戲。表演片段的時間長度,人物關系,表現(xiàn)的故事內容和情感,需要經(jīng)過篩選調整,才能真正的使孩子既看出樂趣,又不至于要“硬撐”。“戲曲首先具有娛樂功能。舞臺表演本身的娛樂性會深深地吸引觀眾,包括小朋友們?,F(xiàn)在專業(yè)的團隊把戲曲的精髓拎出來,絢彩靚麗,吸引眼球,孩子們欣賞京劇是有樂趣的?!?/p>
除此之外,改編的京劇內容還切實傳達了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點。
比如《孩兒戲》系列,第一期是基礎知識場,給孩子們介紹生旦凈末的差別;第二期小丑場,讓孩子們了解“矮子功”和“悟空臉”;第三期道具場,帶著孩子猜道具表明的角色身份;第四期神仙妖怪場,給孩子講鐘馗的裝備,跟著女演員學古代媽媽怎么管孩子……每一場都以娛樂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京劇、介紹傳統(tǒng)文化。
除了《孩兒戲》系列,市場上也有其他的京劇普及項目。家長們不妨認真挑選,帶著孩子去體驗一下,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