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麗
摘 要: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細化。2017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提出:高中歷史教學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在五大素養(yǎng)中,史料實證的素養(yǎng)是諸素養(yǎng)達成的理論保證。而在選考中,對于新情境、新材料之下的史料分析比重日漸增加。不管是適應選考應試,還是貼合課改的需求,增強史料教學已經是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的需要。本文探究的就是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研究的一些可行性的做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史料教學
歷史學是工具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作為工具性學科,它極為重視實證性與科學性,對于史料依據尤為看重,透過針對史料的辨析,讓所有貼合史實的材料當作證據,而后建構起關于歷史的正確且客觀的認知。
如何建構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yǎng)?筆者以為,必須對高中歷史教學里運用史料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即:需要學生在整個史料教學里,可以針對史料及時展開分析,同時也可以總結出關于歷史的相關觀點和結論,讓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fā),合理且充分的發(fā)揮出學生其學習主體作用。而歷史教師則應當在教學全程增強對于史料教學的研究,逐漸增強對于歷史教育的革新,實現素質教育的全方位發(fā)展。
一、學生自主收集與辨析史料
1.學生自主搜集史料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著重強調了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要求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是一線教師應當完成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應當轉變教師主講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動手,通過圖書館或者是網絡查閱資料找尋和課堂內容有關的內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提升歷史史料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講解高中歷史教學《辛亥革命》知識時,出于提升史料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應當采用自主搜集史料的方式展開教學。安排學生找尋和辛亥革命產生的影響有關的史料資料。從網絡和圖書館能夠找到民國《朝野新譚》中的一段表述:“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時候,日本媒體報道為法國大革命期間,文學也隨之展現尚古注意,待到二次革命的時候,自由平等思潮隨之產生。中國本次的革命,屬于其七百年來的初次覺醒,文藝定然會復興,就和法國一樣?!睆倪@段史料就能夠了解到辛亥革命其中的影響之一就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響。學生閱讀和理解這些資料能夠拓寬學生的歷史知識面,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辛亥革命其內容和意義,如此能夠提升學習歷史的課堂效率,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
運用自主搜集的方法學習歷史知識,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史料加深對于歷史教材的知識理解,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合理辨析史料
我國歷史悠久,存在著大量的歷史文獻。作為歷史教師需要先學生閱讀大量的歷史著作,從而為歷史教學供應和補充多種歷史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運用文獻中查詢和了解到的關于教學內容有關的歷史史料,讓學生能夠主動查閱文獻,了解歷史,加深歷史知識的學習,進而去辨析史料的真實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如教學《羅斯福新政》內容時,為了達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學生動手收集歷史資料的目的,教師應當采用和學生們一起翻看真實歷史史料的教學方式。針對羅斯福新政這一歷史內容,教材里并沒有給出確切的以工帶賑的措施的解釋,高中生的歷史經驗并不足,所以對此知識點無法有效的理解和明白,所以,教師應當從《世界史》中選出對應的史料,通過這種真實的史料讓學生清楚明白的了解整個納西水利工程的建設里,將許許多多的失業(yè)工人予以吸收,讓其參加勞動并且支付工資,這樣既是解決了大眾失業(yè)的問題,同時也能夠提升生活質量,避免出現由于失業(yè)潮帶來的社會不安定因素,有助于大眾合理的渡過危機。如此通過真實的史料搜集查閱,讓學生自主探尋歷史知識,幫助理解知識內容,基于此,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
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下帶領學生查閱真實史料,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真實性探究,并且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學生主動查閱相關歷史史料資料,也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鑒別歷史史料真實性的能力。
二、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與拓展史料
所謂小組討論教學法是讓學生被劃分為各個小組,積極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交流、分析以及思考,從而加深對于有關史料的理解,民時也為之后歷史教材理解和掌握打好基礎。在高中史料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小組中自主分析和小組討論,如此能夠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效率和歷史思維能力,并且打造出歷史高效課堂。
比如在涉及到《新文化運動》一課教學時時,提到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了達到增強學生的歷史知識理解,提升學生史料學習質量的目的,教師可以選擇案例分析,讓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能夠在自主思考、表述觀點的全程確定新文化運動里的思想解放,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關的案例其一是《鄭超麟回憶錄》中的一段話:“一天,我借了一本流行的雜志來看,此雜志名字是《新青年》,打開第一頁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陳獨秀寫的,具體題目模糊了,內容主要是探究孔子學說。其中表達了觀點:潛伏的個人意識得以覺醒,自此之后我就是自己的主人,我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按部就班遵循父輩和老師們對我的安排了?!蓖瑫r案例二也是出自《鄭超麟回憶錄》,提到五四運動救了他,指的不是打章宗祥,罷課游行以及抵制日貨等,而是五四愛國運動之后,他踏上了一種新生活,所有的行為都是源自自己所想。這是好不容易經過思想斗爭和思考的,而不是趨勢和從眾。利用多媒體將這些材料出示在學生面前,在帶領學生分析這些材料之前,教師可以先對鄭超麟其人的資料予以收集和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為確切的明白此兩則材料所涵蓋的思想基礎。與此同時,也應當展開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中圍繞著材料自主思考,并且和其他組員分享和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即可。
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貼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既能夠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歷史知識,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不但能夠提升思維能力、表述能力,而且能夠提升自主學習、團隊協作等能力。
三、轉化教學方式化解史料教學困境
1.直觀視頻教學
史料教學之中積極運用有關視頻展開歷史輔助教學能夠達到轉變教學形式的目的,同時也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整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里,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學生觀看部分紀錄片又或者是有關資料視頻等,從而保障學生能夠在直觀視覺沖擊下了解歷史知識、掌握歷史知識,從視頻學習中有效的掌握相關知識。
比如涉及教材內容《南京大屠殺》時,出于達到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歷史的目的,教師應當選擇運用直觀視頻教學的方式展開史料教學。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講座視頻有很多,比較有名又可靠的類似于《百家講壇》、《檔案》等。教師在講解南京大屠殺之前應當對于用于教學的視頻節(jié)目加以篩選,選出合適且客觀的視頻展開教學。比如能夠選擇《檔案》,運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內容,積極引導學生跟隨著主持人供應的資料和檔案更好的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如此直觀的學習歷史,能夠讓學生加深歷史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并且在學習中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觀念。
養(yǎng)成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大環(huán)境之下,作為高中歷史教學要求實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轉變教學思想,選出貼合學生的教學形式,直接以直觀視頻方式有效的影響學生,讓其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深刻理解歷史。
2.創(chuàng)設新教學情境
高中歷史內容比較多,教學實施起來難度極大,運用一般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更無法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形式,貼合高中生的年齡特性,綜合歷史教學內容,從而創(chuàng)設出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透過圖片、視頻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此才能夠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例如高中歷史教材教學《新民主主義革命》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在歷史核心素養(yǎng)大環(huán)境下實現其學習主體地位,提升其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明白自身才是學習的主體,盡可能的將學生的潛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來。針對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歷史內容,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運用長征路線圖、三大戰(zhàn)役示意圖等地圖展開分析,積極創(chuàng)設當時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合理地了解和思考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關于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形成的原因,而后教師應當繼續(xù)引導,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了解過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后,同學們和五四運動、辛亥革命等比較一下,說一說異同。以此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分析和總結,整體的眼光區(qū)看待問題、分析問題。以正確且客觀的態(tài)度對歷史加以評價。作為歷史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對史料加以分析,不斷地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從而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貼合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不可以對歷史的發(fā)展有所阻礙,幫助學生形成較為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思維品質。
教學形式多樣化能夠豐富教學,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能夠有效的將學生引入歷史中,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并且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也提升其綜合能力。
四、培養(yǎng)正確歷史觀審視史料
重視培養(yǎng)高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論是數學學科還是歷史學科,教師都應當重視這一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思路,如此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整個華夏五千年歷史,發(fā)生過許許多多蕩氣回腸的故事,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重把握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其感受先人的優(yōu)秀思想品質之后,助力學生擁有核心素養(yǎng)。
例如講述《抗日戰(zhàn)爭》內容時,為了在教學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讓學生能夠通過先輩榜樣的力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教師應當采取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展開教學。整個抗日戰(zhàn)爭為國捐軀的人很多,不論那些被歷史一筆帶過的海量人們,單是葉挺、趙一曼等留下名字的人也很多。教師可以運用視頻、音頻等形式引領學生了解這些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讓其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這也符合歷史核心素養(yǎng)理念。教師應當利用對這些動人故事的歷史本質帶動學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讓學生帶入自己的情感投身歷史學習,助力學生掌握歷史內容的解釋,加深理解。讓學生們明白,學習歷史關注的不僅僅是找尋真相。而且教師應當讓學生了解到歷史的本質就是自己找尋“依據”,了解過往:“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由此思考大家應當怎樣活?學生們在思考討論中有所得,才能夠助力學生樹立起正向得價值觀。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歷史核心素養(yǎng),并且提升歷史課堂學習效率。
運用史料教學讓學生感受先人的優(yōu)秀思想和品質,教師運用偉人的精神品質故事感染學生,為其樹立榜樣,如此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向的歷史觀念,并且讓歷史核心素養(yǎng)理念滋養(yǎng)學生,提升其綜合素養(yǎng)。
總之,歷史核心素養(yǎng)是適應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重要理念,教師在歷史史料教學中應當注重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滲透。根據課程標準能夠清晰的了解到高中歷史教學需要讓學生的能力、認知以及情感等多個層面實現共同發(fā)展這一目標。事實證明,高中歷史教學里一切的史料教學要求能夠輔助教師較好的將歷史史料教學任務完成,從而提升歷史學科的教學效率?;诤诵乃仞B(yǎng)理念的大環(huán)境,教師應當積極采用貼合歷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學方式,以助力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為目的,切實有效的展開史料教學,打造歷史教學高效課堂,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唐吉祥.“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下高中歷史培養(yǎng)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06):17.
[2]陳惠強,梁超.培養(yǎng)證據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出土文獻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2):12-14.
[3]丁慧君.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證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實踐[J].高考,2018(23):162.
[4]袁新華.解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證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J].高考,2018(21):188.
[5]葉泉偉.淺談史料教學與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依存度[J].考試周刊,2018(42):151.
[6]劉建明.淺談歷史史料對培養(yǎng)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以《辛亥革命》一課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32(02):127-128+131.
[7]陳偉.學科核心素養(yǎng)滲透下的高中歷史一輪備考復習——從“史料實證”維度觀察廣州市高二教研課堂[J].中學歷史教學,2018(01):58-60.
[8]林愛嬌.基于歷史核心素養(yǎng)建構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研究——以史料與實證能力建構為例[J].高考,2017(36):38-39.
[9]李春艷.淺談史料教學與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依存度[J].情感讀本,2017(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