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晶晶
摘 要:繪畫是幼兒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語言和符號,它反映著幼兒智力的發(fā)展情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幼兒的繪畫能力也在不斷的發(fā)展著,幼兒園作為幼兒啟蒙階段教育起源地,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有效的指導來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條件來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讓幼兒在繪畫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幼兒;繪畫教學;有效指導
前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有別于成人?!崩L畫活動是幼兒表達所見、所思、所想的獨特形式,深受孩子的喜歡。而“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崩L畫活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對幼兒很有幫助,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中班幼兒所認知的事物也越來越多,這個階段的幼兒觀察能力增強,思維較為活躍,想象力也逐步提高,能用所掌握的簡單幾何形狀表現越來越多的事物,并將其表現得越來越豐富深入,但其繪畫表現能力仍比較弱,畫面的情節(jié)比較單一。在中班幼兒的繪畫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仍然是采用教師示范,幼兒模仿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幼兒只能夠被動的學習。根據這些特點,教師宜采取以下指導策略。
一、運用多種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興趣
繪畫活動的導入應在感知與體驗的基礎上進行,主要是喚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教師可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興趣導入活動。如談話、游戲、故事、動畫欣賞、謎語、兒歌、變魔術等多種形式的導入法,可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對所畫事物有進一步的了解,有助于幼兒拓展想象的空間,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進而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到繪畫活動中。中班階段的幼兒在進行學習時,關注點往往是對于學習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幼兒關注的是活動本身和內容是不是精彩,然而教師關注的卻是要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幼兒已經具備的經驗出發(fā),選擇幼兒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同時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拓展,保證幼兒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新的知識,引導幼兒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掌握新的知識經驗。
例如:在中班《創(chuàng)意叉子畫》中,教師用有趣的故事導入活動,故事的大意介紹很多叉子參加舞會,參加舞會的條件是叉子們要穿上五顏六色的衣服。于是教師便將叉子蘸上漂亮的顏料,就在這時,故事中的一只叉子不小心摔了一跤,這樣叉子在紙上就印上了漂亮的圖案。原來叉子也可以畫畫呀!故事介紹了本次活動的繪畫材料——叉子,并且將五顏六色的顏料融入故事中,一是叉子是幼兒生活中能接觸到的物品,所以孩子們對叉子的玩弄興趣較高;二是用叉子蘸上五顏六色的顏料進行作畫,孩子們就更加感興趣了,所以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孩子們玩的很開心。在這樣的學習基礎上,幼兒就能夠主動的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能力進行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幼兒可以獲得更多新的經驗。因此,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有趣的導入方式,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幼兒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繪畫
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進行創(chuàng)造性繪畫的環(huán)境,以環(huán)境為依托設計教學過程。讓幼兒能夠不受約束的進行繪畫。幼兒在進行繪畫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一種快樂的氛圍,讓幼兒感覺到繪畫其實是一種享受。教師一定要保護好幼兒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有堅持這樣的教學原則才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但是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并不是完全放任,而是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方式讓幼兒掌握好的繪畫技巧進行創(chuàng)造繪畫的內容。
例如:在中班繪畫《麥子熟了》活動中,因為麥子是田間的農作物,城市里的孩子接觸的比較少,于是老師在導入活動時用圖片觀察的方法,帶孩子們欣賞麥子的生長過程,在欣賞完麥子的外形老師介紹繪畫工具:銅版紙、各色顏料、及尺子,告訴幼兒我們可選擇深淺不同的顏料表示不同顏色的麥子,用尺子在顏料上自由刮畫。于是孩子們便可以大膽用色,尺子刮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所表現出麥浪也形態(tài)各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來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尊重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三、游戲化語言指導幼兒的繪畫作品
中班階段的幼兒在學習的時候以自己的直觀感覺來進行思考,幼兒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不可能像小學生一樣先構思好整幅畫的排版然后再進行繪畫,他們在繪畫的時候往往非常的隨意,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畫到哪里就算哪里,有的時候整幅畫的作品大體上能夠畫完,但是不知道該如何為這幅作品去添加細節(jié),從而導致繪畫作品比較簡單。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幼兒的課堂繪畫教學采取生動有趣的游戲化語言,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相應的提示,指導和鼓勵。
例如:《青青草》活動中運用游戲化兒歌指導語言,兒歌符合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愉快性情,豐富幼兒內心情感世界。在繪畫教學中利用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兒歌,能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因此在《青青草》活動中,教師將繪畫內容編成兒歌“拇指拇指碰碰,小草上面點點,小花按按,畫上兩個觸角,變出蝴蝶飛飛?!毙蜗蟮膬焊鑳热萦變喝菀渍莆眨菇虒W活動變得更有趣味,幼兒的作畫興趣也更進一步增強,讓幼兒在接受的基礎上可以打開心扉,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作品。
四、分層次投放幼兒繪畫材料
幼兒在進行繪畫活動時,繪畫材料的投放對幼兒創(chuàng)作表達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在進行《大熊貓》活動中,一研我們投放白色紙張、記號筆、彩色油畫棒這些材料,正因為我們同時投放了彩色油畫棒這一材料,所以全體幼兒在作品呈現時都是彩色大熊貓。于是在進行二研活動中繪畫投放材料選擇分層次,首先投放給幼兒的繪畫材料只有白色紙張和記號筆,當幼兒已完成大熊貓的創(chuàng)作,進行添畫時我們再投放彩色油畫棒讓幼兒進行涂色,幼兒的大熊貓基本呈現黑白色,而背景色幼兒用各種彩色進行裝飾。在適當的主題畫教學活動中,繪畫材料的投放也是需要有一定層次性的。
五、教師客觀公正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
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夠明白,對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才有意義。講評不是教師的特權,教師要盡可能的了解幼兒的想法,才能和幼兒有共同語言,才能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例如在《大白鵝》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在白紙上撕出不同形態(tài)的大白鵝,然后再進行添畫,因為手撕畫對一部分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撕出的白鵝在我們成人看來就是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白紙,但是教師耐心的傾聽幼兒的介紹,每幅作品都有他特殊的意義,比如有的在喝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撓癢…教師在評價幼兒作品時充分表達了尊重,傾聽過后及時予以表揚,肯定幼兒的作品,從而提高幼兒繪畫的自信心。
展示布置是我們常用的一種評價,教師提供多元的展示評價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繪畫的學習動力,使自信心倍增。如《小花被》中,老師提前做好一張空白的被子和波浪形邊框,等幼兒完成作品后,將所有的幼兒作品貼在邊框里,形成一個線條豐富、有點線面結合的被子。當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或者布置環(huán)境后,教師不僅做到了尊重作品,而且幼兒們會有更大的學習動力和熱情,使繪畫興趣長久保持下去。不同的評價形式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幫助幼兒提升繪畫水平,給幼兒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在觀察自己和他人作品的過程中有一個再次學習的機會,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激發(fā)繪畫的欲望。
結語
繪畫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美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指導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繪畫的機會,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繪畫環(huán)境,讓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的去創(chuàng)造美的事物。教師在活動中需要尊重幼兒的發(fā)展需要,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qū)教育體育局2016年度學前教育課題,《中班幼兒繪畫活動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實踐研究》,編號:sjk201601
參考文獻
[1]吳洪.以幼兒為本的美術繪畫活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3):122.
[2]王芬.中班幼兒繪畫活動中的適宜性指導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05):40-41.
[3]李娜.中班幼兒繪畫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2):265.
[4]錢慕婷.試論如何在中班幼兒繪畫活動中提升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J].亞太教育,2015(28):2.
(作者單位:合肥奧林奕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