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梅
摘 要: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過:語文是百科之母,所以語文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很深層次的學問。在新課改目標中對課堂教學提出了積極打造有造性課堂教學的明確要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藝術性素養(yǎng)。因此,文章中重點主要討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合理化策略,提高教學效率,推動我國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小學教育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打基礎的學習階段,而語文作為主科之一,教育部門也加大了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關注。新課改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主要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小學教師了解并掌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首先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起關鍵的主導作用。
1.寓教于樂,趣味橫生
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對事物的好奇心,就課堂教學內容實行一種有利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身心愉悅的方式。例如,語文課上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先播放一段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之后,再提問預設的問題,這樣勢必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
2.提問設疑,培養(yǎng)興趣
因為小學生年齡帶來的好奇思想,學生對第一眼看到的東西感興趣的時間并不長久,但對藏在后面的奧妙卻很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問題切入,巧妙設疑,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與思考。在設疑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接受水平的高低,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產生興趣并能融入課堂情景。
3.改善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于當下的教學發(fā)展形勢,在經濟迅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社會,教育水平不斷發(fā)展,因此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適用型人才,激發(fā)學生內在潛能的重要手段。人的一切活動由需要、動機、興趣所圍繞的。所以學習活動中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并能將這種興趣長久以往的保持下去,進入學習狀態(tài),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刹捎没ヂ?lián)網媒體聽音頻,看錄像等手段,了解文字魅力,感受語文的藝術性,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二、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
1.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感受樂趣
好奇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物或知識點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學習。在現(xiàn)代化教學形勢下,課堂教學設施越來越完善、信息化。教師利用設施信息化展示教學內容結合簡單講述使課堂教學更生動,知識點更直觀,有利于學生融入教學情境,展開聯(lián)想思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比傳統(tǒng)教學更具靈活性。
2.調動學生感官,展現(xiàn)自我
教學活動作為一個相互關聯(lián),前后銜接的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學生要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巧妙的問題及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并且自主思考探究后獲取知識點。所以說,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主體,而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課堂,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課堂教學。由于語文本身的特殊性,語文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僅是硬性式的灌輸知識點,而小學語文教學僅是機械系地“聽、說、讀、寫”,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因此,只有在課堂上反復地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長久以往的保持下去并始終對知識抱有積極探索欲望。引導學生課堂上動手、動腦,動腦的教學模式,能發(fā)揮學生最大化的潛能,掌握知識,形成自身學習技能。所以,為了讓學生全方位參于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習積極性,讓語文教學課堂的氛圍更活躍,教師要積極充分地把學生的多種學習感官調動起來。
3.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讓互動交流中學習
語文的文字魅力在于同一詞句的不同組合會產生不同的含義,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對詞句的理解、感知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把自己對詞句的理解,體會大膽地表現(xiàn)出來。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在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經驗以及知識的積累發(fā)表自己對課堂詞句的理解,對有不同理解的詞句進行新的探討交流。通過新的探討交流后,讓學生有了更深層次地體會和領悟,明白了語言知識的無窮性,感受語文的特殊性、藝術性,體會學無止境的緣由。這樣互動交流課堂教學的氛圍,開放包容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教師的鼓勵與引導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學會尋找答案,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4.創(chuàng)設和諧的師生關系
課堂上的主導關系就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友愛和諧的關系是有利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并進行下去的。首先良好的溝通是師生之間感情建立的前提,更是雙方相互接受彼此的橋梁。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熱愛、真誠和平等才會得到學生的接納與信任。其次,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活動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親近學生,縮小師生之間的差距。最后,教師要牢記班級里每一位學生的名字,學生名字被牢記會給學生帶來一種心靈上的驚喜,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因此,和睦的師生關系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學也要思,只是單純地學習而不思考就無法理解知識更深層的含義,就只是記憶性地學習。因此,學生的思考能力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
1.“要思”
要想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就必須打破原有的教學觀念,不再是硬性灌輸課文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學會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疑慮。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是學生對老師提出問題的所做的思考。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從課題、語句間、段落間等發(fā)現(xiàn)問題并標注,在課堂上,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探討,并由教師適當的點撥。教師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肯定,并提出有何不足之處。由此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
2.“會思”
教師在學生“會思”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這要教師在課后要結合激疑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生疑、知疑產生強烈的探索動機,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要從多方面緊抓。合理安排課程教學,教師教學水平要提高,這樣有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水平;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合理的教學環(huán)境能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語文知識,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秦嶸. 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成效的提升策略[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咸金霞,黃麗萍. 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7(10):89+126.
[3]侯德忠. 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 學周刊,2019(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