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風
文化就是知識、藝術、信仰、法律、道德、習俗等綜合體,當學生自主探究的知識內(nèi)化成一種文化意識時,就能真正成為內(nèi)心的一種渴望和追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閱讀,既要增加閱讀量,又要掌握理解和記憶的途徑,并吸收人文養(yǎng)料、積累語感和內(nèi)化語言。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上,教師務必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以內(nèi)化語言、積累語感、提高人文素養(yǎng)為立足點,讓閱讀教學充盈濃濃文化味。
一、借助直覺效應,營造文化氛圍
小學生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漢語的描述具有模棱兩可的特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邏輯思維遠比直覺感悟遜色,學生在鑒賞蘇教版所選作品的語言風格時,只有借助直覺效應,才能營造豐富多彩的文化氛圍。
1.情景渲染,引人入勝
語文教材雖然比較形象,學生一般通過欣賞佳作能蕩起心靈的漣漪,但教師不能安于現(xiàn)狀,應結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而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譬如,我在執(zhí)教《七律·長征》一節(jié)時,就用多媒體播放了《長征組歌》,那雄渾磅礴的大合唱讓學生仿佛直接回到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學生的興趣倍增。
2.形象感知,入木三分
蘇教版小學語文新教材所選的不少篇目時間跨度很大,學生對有些事物或場景也比較陌生。因此,只靠教師一張嘴巴的口頭描述很難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譬如,我在執(zhí)教《詹天佑》一課時,針對學生不熟悉詹天佑這個歷史人物,就直接播放有關詹天佑的剪輯課件導入,學生在聲情并茂的畫面中輕松了解了當年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和相應的時代背景,從而為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二、注重自我感悟,樹立文化意識
漢語具有復合性的特點,學好它必須學會用心去感悟。正如朱熹在《論讀書詩》中指出:“讀書切忌在慌忙、涵詠工夫興味長。”這里的涵詠就是感悟的意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逐步感悟,不能一蹴而就,一般可以從整體上或者抓住有一定內(nèi)涵的詞句逐一感悟。
1.以讀促悟,觸類旁通
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彼^“讀”就是學生進行感悟的最基本途徑,假如學生讀得不充分,思維就不活躍,感領也不能深化。當然讀得充分絕不是讓學生用較多的時間盲目性的死讀書,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通過巧“讀”達到較高感悟的程度。譬如,我一般在閱讀課上指導學生采取四步走策略:第一步:讀通,就是讓學生在初步閱讀范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所學內(nèi)容;第二步:讀懂,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范文的重點、難點和精妙之處,從而達到領悟的程度;第三步:讀熟,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知識積累的宗旨;第四步:讀好,讓學生通過情感化誦讀,從而進一步加深感悟。
2.以疑促悟,發(fā)人深省
韓愈說:“人非坐而知之者熟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能解?!笨梢姡瑢W生在自主探究中一定會產(chǎn)生各種疑惑,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善于激勵學生敢于質(zhì)疑,而且要讓他們勇于自我解疑,從而達到以疑促悟的目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其一,瞄準范文課題質(zhì)疑。題目往往是作品的窗口和眼睛,可以達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效。諸如學生在學習《草船借箭》一文時,應該瞄準“借”的字分析:到底借與被借的對象是誰?到底如何去借?結果是否借到?其成功的結果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搞清楚了上述問題,那就能輕松把握作品的主旨。
其二,緊扣關鍵語段質(zhì)疑。把握了文章的關鍵語段,就能達到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諸如《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高爾基的信中這樣寫道:“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來。我望著它們,心里想:我的兒子在島上留下了美好的東西——鮮花?!蔽以谥笇W生賞析這一語段時,就提出質(zhì)疑:“‘美好’的東西僅僅是鮮花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討論、分析,一致認為此處的“美好”既是芳香的鮮花,也是一種崇高的精神。
其三,借助反襯處質(zhì)疑。諸如《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中把洪教頭的樣子“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以及“也不想讓,便去上首坐了”的描寫,寫得那么的活靈活現(xiàn),就是為了襯托林沖的彬彬有禮。
其四,針對描述細節(jié)質(zhì)疑。譬如,我在執(zhí)教《嫦娥奔月》一文時,就積極引導抓住“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這一細節(jié)進行質(zhì)疑,并在聯(lián)系前文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讓學生深入感悟人物的情感。
三、強化語言積累,提高文化意識
語言積累是內(nèi)化學生語言的基礎,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背誦典范詩文不少于150篇,并在推薦篇目160首中明文規(guī)定學生背誦70首。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強化語言積累。
1.課內(nèi)積累,夯實基礎
在平時,當學生學完一篇課文時,我就安排讓學生花15分鐘以上的時間拿出摘錄本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既摘抄又練字,一舉兩得;同時,每一個月舉行朗誦比賽活動,許多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有所獲,逐步夯實了語文基本功。
2.課外積累,拓寬視野
課內(nèi)積累知識重要,課外積累知識更重要,既可以開展自主性閱讀活動,也可以進行主題閱讀活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總之,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范文中規(guī)范化的語言,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高效地吸收內(nèi)化,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使他們在文學的星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