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香我
讀書如吃菜,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有朋友和我聊木心,我直言不大喜歡他的文字。木心時(shí)下是紅得不得了的,崇拜者很多,而我竟然不喜歡,非是不恭,實(shí)在只是不對我的口味而已。
有人評價(jià)木心,稱其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中一位金句紛披的大家。果然,木心文章中的所謂金句最為崇拜者所傳誦,像“生活的最佳狀態(tài)是冷冷清清的風(fēng)風(fēng)火火”“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時(shí)時(shí)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等等,都漂亮得不得了。前些年我拜讀過木心兩本書,他這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金句,卻正是我最不喜歡的。我看此等金句如看女人身上的金首飾,雖是奪人眼目,卻也只是外面的妝飾而已,反而破壞了天生麗質(zhì)。
早些年有一位前輩作家指點(diǎn)我說,你的文章缺少警句,文章中一定要有警句,這樣才能吸引讀者。承蒙人家教誨,怎奈我是孺子不可教也,口中唯唯,心下卻不以為然。我有個(gè)偏見,文章中刻意要去寫警句,就有點(diǎn)像是孔子說的“巧言令色”,好文章應(yīng)該不靠這個(gè)。我平日在寫小文章時(shí),有的句子自己看著嫌漂亮,就總要改一改,寧可改得家常拙樸些,怕難為情。
平心而論,木心有才有識(shí),我不喜歡其文,只是嫌其雕琢太過,失之于巧和佞,未能平實(shí)和蘊(yùn)藉?!百|(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看木心之文,總不免要生“文勝質(zhì)”之嘆。做文章,文章自然總是要做的,但做過頭便過猶不及。我并不是一味討厭金句警句,與之并沒有仇,若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樣的金句警句我也喜歡看,但如果專以寫金句警句為本領(lǐng),故作驚人語,以邀讀者寵,便如女人的搔首弄姿,不免肉麻。古人有言“觀書鄙章句”,鄙的怕就是這樣的所謂金句警句吧?
木心還有金句曰:“持平常心,不做平常語?!币铱?,一有心“不做平常語”,怕就已不是“平常心”。我心目中的好文章,是用平常的語言說出很好的意思,比如像《論語》那樣的文章。
?一米陽光摘自《羊城晚報(bào)》
開篇通過“讀書如吃菜”表明自己的讀書喜好,直言不喜歡木心的文字,“吾手寫吾心”。
列舉木心的金句,并用比喻的手法寫出自己如何看待這些金句。
列舉木心的金句,并用比喻的手法寫出自己如何看待這些金句。
作者用“刻意”一詞表達(dá)出若為寫金句而成全好文章,這種方式是不贊同的。
結(jié)尾點(diǎn)出鮮明的觀點(diǎn):不故作驚人語,平語亦見真意。
總結(jié)
寫一篇文章必須要有金句嗎?當(dāng)下社會(huì)一些讀者和寫作者似乎都患了一種無金句不文章的病。金句讓人眼前一亮,即刻醍醐灌頂,又能銘刻心間。如若一味刻意為之,則失其本心。作者立意新穎,開門見山表明自己的觀點(diǎn),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張合有度,論證有力,使人清晰地把握了作者的觀點(diǎn)與思路。(特約教師:陜西省靖邊縣第七中學(xué) 景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