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一則故事,談?wù)勀愕母邢搿?/p>
在火車將要啟動的時候,一個人急匆匆地上了火車,可是他的一只腳被門夾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疖囬_動了,這個人毫不猶豫地脫下另一只鞋子,朝掉下的那只鞋子扔去。有人奇怪地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說:“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jīng)過,他就可以撿到一雙鞋,這或許對他能有所幫助?!边@個人叫甘地。后來他被印度人尊為“圣雄”。
請根據(jù)以上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并寫出自己的感想。題目自擬,內(nèi)容自定。
故事中甘地的行為充滿了智慧和愛心。在寫作時,我們要把握住他的行動和語言來展開思考。甘地“毫不猶豫地脫下另一只鞋子,朝掉下的那只鞋子扔去”這一看似反常的行為正是他富有智慧的表現(xiàn)。懂得舍棄,也就會擁有更多的快樂和幸福?!叭绻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jīng)過,他就可以撿到一雙鞋,這或許對他能有所幫助”一句,給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個善良而充滿愛心的甘地形象,以上兩點也許正是甘地人生成功的關(guān)鍵。
因此,我們可以從材料中得到以下啟示:1.當(dāng)我們自己得不到某些東西時,何不成全別人得到?該放手時就放手,用自己的遺憾成全別人。2.我們要學(xué)會成全他人,成全他人的同時,也是在成全我們自己。因為成全他人的同時,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回報,這比物質(zhì)上的回報更有意義。3.成全別人也是一種善良,積小善以成大德。
閱讀這則材料,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義,并把這種意義傳達給讀者,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這種共鳴可能是觸動人們靈魂深處的那些人類共有的情感,也可能是引發(fā)人們對社會、人生思考的深邃的哲理??傊咧猩鷮懹洈⑽?,感悟要深刻,不能浮于表面。
你的善良,撥動我的心弦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就像甘地上火車時被夾掉了一只鞋子,他干脆把另一只鞋子也扔下了車,為的是“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jīng)過,他就可以撿到一雙鞋”,甘地的這種行為就是善良。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diào)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quán)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quán)力是善良。
(這段文字對善良的內(nèi)涵進行解讀,有些突兀,建議放在敘事之后進行。)
我不由得想起那件事。
一次陪奶奶去醫(yī)院看病,她的腿得了關(guān)節(jié)炎,醫(yī)生給她敷了藥,囑咐關(guān)節(jié)部位盡量少彎曲。我扶著奶奶慢慢走出醫(yī)院,沿著馬路走了一會兒,就等來了公交。上了車,我找了個靠窗的地方讓奶奶站好,我在旁邊扶著她。
汽車有些搖晃,但看著奶奶神態(tài)安詳,我就放心了。
(交代陪奶奶看病的背景,為后面寫奶奶接受小姑娘讓座的行為做鋪墊。)
“奶奶!請到這邊來坐!”突然,一聲清脆的童音傳來。
我回過頭,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笑瞇瞇地看著我們,清澈的眼睛如兩彎月牙。她的媽媽也看著我們,眼睛里充滿期待,還有對孩子的肯定。我正要拒絕,奶奶扯了扯我的胳膊。
奶奶笑著說:“謝謝你啊,小朋友,你真是個好孩子!”
奶奶摸了摸小姑娘的頭,扶著座椅,緩緩地坐下。
等到下了公交,我不解地問奶奶:“您坐著舒服嗎?醫(yī)生不是叮囑用藥后要盡量少讓膝關(guān)節(jié)彎曲嗎?”奶奶笑了笑,說:“孩子,我怎么忍心拒絕那個小姑娘的一片善良呢?”
(奶奶的動作語言刻畫不夠細致,還可以更加生動一點。)
用善良之愛心來擁抱世界吧,世界這么美好!用善良來回報周圍的愛,我們也能收獲更多的愛。讓愛的花朵盛開在我們的心靈,開在我們心上……
(這段抒寫“我”的感想,表達了“我”對善良的思考,語言不夠簡潔,思考不夠深刻。)
莎士比亞說過,外在的相貌其實是內(nèi)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善良使人美麗,擁有一顆善良的心,遠勝過任何服飾、珠寶和裝扮。善良所帶來的美麗,不僅發(fā)自內(nèi)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貴。
(結(jié)尾再次升華主題,但點題還不夠。)
問題診斷
這篇文章整體上來說,是一篇感情真摯、語言流暢的作文,寫作內(nèi)容符合題意,選材也比較典型。但也存在著一些瑕疵:素材意蘊發(fā)掘不足。文章對奶奶的行為描寫不夠細致,對行為背后的意義也缺乏深度思考,只是流于淺表。文章寫出了小女孩的善良,但對于奶奶的善良,挖掘不夠,也沒有很好地聯(lián)系材料進行思考,導(dǎo)致中心不夠突出,沒有給讀者留下主題鮮明、意蘊深刻的感覺。
你的善良,撥動我的心弦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甘地在上火車時被夾掉了一只鞋子,他干脆把另一只鞋子也扔下了車,為的是“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jīng)過,他就可以撿到一雙鞋,這或許對他能有所幫助”,甘地的這份善良,令人動容。
(引用材料,要盡量貼合自己的行文,語言要簡潔精當(dāng)。)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件事。
(自然過渡,轉(zhuǎn)入對往事的回憶。)
那次陪奶奶去醫(yī)院看病,她的腿得了關(guān)節(jié)炎,醫(yī)生給她敷了藥,并囑咐關(guān)節(jié)部位盡量少彎曲。我扶著奶奶慢慢走了一會兒,就等來了公交。上了車,我找了個靠窗的地方讓奶奶站好,我在旁邊扶著她。
汽車有些搖晃,但奶奶神態(tài)安詳,我就放心了。
“奶奶!請到這邊來坐!”突然,一聲清脆的童音傳來。
我回過頭,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笑瞇瞇地看著我們,清澈的眼睛如兩彎月牙。她的媽媽也看著我們,眼睛里充滿期待,還有對孩子的肯定。我正要拒絕,奶奶扯了扯我的胳膊。
奶奶彎下腰,笑著說:“謝謝你啊,小朋友,你真是個好孩子!”
小姑娘有點不好意思,沖著奶奶甜甜地笑了笑,又轉(zhuǎn)過臉去看著她的媽媽。媽媽也朝她豎起了大拇指。小姑娘調(diào)皮地朝媽媽擠了擠眼睛,一臉自豪。
(詳細描寫小姑娘的純真善良的形象,有利于突出主旨。)
奶奶摸了摸小姑娘的頭,扶著座椅,緩緩地坐下。我看到她坐下的時候撫著雙腿,微微皺了皺眉頭,然后又恢復(fù)了平靜。
(對奶奶的動作、神態(tài)加入了一些細致的刻畫,更加生動地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
等到下了公交,我不解地問奶奶:“您的腿坐著舒服嗎?醫(yī)生不是叮囑,用藥后要盡量讓膝關(guān)節(jié)少彎曲嗎?”奶奶笑了笑:“是有點不舒服,可是,我怎么忍心拒絕那個小姑娘的一片善良呢?”
我不由得一震,小姑娘是善良的,奶奶又何嘗不是?
有時候,成全別人的善良,也是一種善良。
(對小姑娘的善良和奶奶的善良進行類比,將事件背后的意蘊進行深度挖掘。)
善良是愛,世界因愛而美好,因愛而有色彩。善的花朵盛開在我們的心靈,愛的芬芳便彌漫在天地間,無數(shù)的小善匯在一起,人間便成了愛的花?!?/p>
(進一步思考,小善匯聚成大善,量變到質(zhì)變,倡導(dǎo)整個社會行善向善的風(fēng)氣。進一步升華文章主題)
那一份善良,撥動我的心弦,讓我心意難平。
(結(jié)尾再次點題,簡潔收束全文。)
升格總結(jié)
這篇文章的原稿,是一篇比較有真情實感,語言質(zhì)樸流暢的記敘文。只是作為高中生記敘文,要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在敘事之后,還應(yīng)有對素材意蘊的深入思考。修改后,文章著力描寫了奶奶的神態(tài)動作,也強調(diào)了對事件的感悟,特別是對奶奶行為背后的意義進行了思考,使之顯得立意更加深刻,主旨更加鮮明。比如在開篇和結(jié)尾處加進的議論抒情句,既表達了自己的感悟與思考,也很好地契合題意,緊扣作文材料,體現(xiàn)了文章主旨。這樣文章的意蘊更加深刻,對事件的思考與感悟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從而給人以更深的啟迪,觀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