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明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xué) 數(shù)理部,江蘇 蘇州 215104)
近數(shù)十年來,眾多學(xué)者根據(jù)微分算子的特征值理論,采用變分法、有限元法、逐次逼近法和Galerkin法等各種方法,對微分算子或算子組的特征值進行估計或近似計算,取得了不少進展,其中文獻[1]作者討論了下列著名的Buckling問題
其中Ω?Rm(m≥2)是一個邊界逐片光滑的區(qū)域,n是邊界?Ω的單位外法向量,并得到了用問題(1)前n個特征值來估計第n+1個特征值的一個較復(fù)雜的隱式不等式[1],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考慮下列微分算子組低階特征值估計問題
其中X=(x1,x2,…,xm),為推導(dǎo)方便,記二維函數(shù)列向量其中二階算子矩陣,A(Δ)=▽和Δ分別是Nabla算子和Laplace算子,算子▽或Δ等作用在向量上表示其作用在向量的各分量上,例則可將問題(2)寫成如下等價的矩陣形式:
特征值又稱離散譜,根據(jù)算子譜理論知[2],問題(3)具有正的離散譜,設(shè)其主次譜分別為λ1和λ2(λ1≤λ2),λ1對應(yīng)的特征向量為且滿足
問題(3)中微分算子組,經(jīng)分部積分可得
選取連續(xù)的測試向量函數(shù)φk=xku(k=1,2,…,m),并進行恰當?shù)淖鴺俗儞Q,使得
根據(jù)φk的定義和式(6),計算得
由此可知φk與u廣義正交,且滿足齊次邊界條件于是,由Rayleigh定理知問題(3)的次譜λ2滿足下列不等式
根據(jù)問題(3),經(jīng)計算可得
利用式(7)和(12)有
引理1設(shè)u是問題(3)對應(yīng)主譜λ1的特征向量,ν1和ν2分別是u的第一和第二分量,則
證明(a)利用分部積分、問題(3)的邊界條件、Schwarz不等式、式(4)和(5),有
同樣,利用式(4)、分部積分、Schwarz不等式、(5)和(14),有
化簡即得引理1(a)。
(b)類似地,利用分部積分、算子的運算性質(zhì),有
于是,可得
利用分部積分、式(15)和(4),有
即得引理1(b)。
引理2設(shè)u是問題(3)對應(yīng)主譜λ1的特征向量,則u的第二分量ν2滿足
證明利用分部積分、算子Δ的運算性質(zhì),并注意到問題(3)的齊次邊界條件,有
從而由式(16)和(14),有
即為引理2。
引理3對本文定義的I和J,有如下估計
證明 (a)利用分部積分,有
再由引理1(a)得
即為引理3(a)。
(b)將φk的定義代入J中,根據(jù)引理1-2,有
證畢。
引理4對于上述φk和λ1,有下列不等式成立
證明由φk的定義,利用分部積分、引理1(b)和(4),有
利用式(17)、Schwarz不等式有
利用分部積分和式(5)、(14),上式右端第二項
即得引理4。
根據(jù)上述一系列引理,可得本文的主要結(jié)果:用主譜λ1來估計次譜λ2上界的一個顯式不等式,其界僅與空間維數(shù)m有關(guān),而與區(qū)域Ω的幾何度量無關(guān),其研究過程對今后討論更高階的微分算子組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定理1設(shè)λ1和λ2分別是問題(3)對應(yīng)的主、次譜,則有估計式
證明根據(jù)引理4,可得
將上式和引理3估計結(jié)論同時代入式(13),即得定理1中的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