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蜀健,張蓮花,趙石力
(成都理工大學 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1872年,在英國北威爾士的一家板巖采石場,第一批錨桿投入使用,并且獲得成功[1]。1966年,受擴底樁啟發(fā)而研發(fā)出擴大頭預應力錨索在美國成功使用[2]。時至今日,擴大頭錨桿(索)技術不斷發(fā)展且成功應用于巖土工程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城市人口不斷攀升。這種變化使得城市中的交通、綠化等問題愈發(fā)凸出,城市的空間利用率也自然而然成為城市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此基礎上,地下工程與深基坑項目成為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的一個重要手段,越來越多的深基坑開始出現(xiàn),而錨索則在深基坑作業(yè)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幫助社會及城市建設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膨脹土在我國范圍內分布廣泛,是一種典型的“問題”土[3],其含有較多的膨脹性黏土礦物,因此具有“裂隙性、脹縮性和超固結性”的特征[4-5]。由于含有膨脹性黏土礦物且具有微結構和孔隙的特征,使得膨脹土的滲透特性與普通黏性土相比顯得更為復雜[6]。以上諸多特征,讓膨脹土在經歷氣候等周期性變化所導致的干濕循環(huán)及漲縮變形后,其力學性能指標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7-9],這也對膨脹土地區(qū)的巖土工程施工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傳統(tǒng)錨索與擴大頭錨索都由三個部分組成(見圖1):錨頭、自由段和錨固段[10],兩者的區(qū)別在于錨固段。傳統(tǒng)錨索錨固段為等直徑體,完全依靠錨固體與周圍土體間的摩阻力和粘結力將錨固段固定在土(巖)層中,被稱為純摩擦型錨索[11],這種錨索在增大摩擦力時在一極限值[12-13],而存擴大頭錨桿抗拔力來源除了錨固體的側向摩擦力之外,還有擴大頭錨固體的前端土體所帶來的正壓力,屬于摩擦-端壓型錨索。擴大頭錨索的抗拔力T應如圖2所示,由三部分構成[14]即:
T=T1+T2+T3
(1)
T1=πD1L1τf
(2)
T2=πτfdL2D2
(3)
(4)
式中:T1/T2為錨索普通/擴大頭錨固段與土地間摩擦力;T3為擴大頭部分最前端擠壓土體所產生的端阻力;L1/L2為錨索普通/擴大頭錨固段長度;D1/D2為錨索普通/擴大頭錨固段直徑;τf/τfd為錨索普通/擴大頭錨固段與土體間摩擦系數(shù);σd為擴大頭部分最前端擠壓土體產生的端阻力系數(shù)。
圖1 擴大頭錨索結構示意圖
圖2擴大頭錨索受力示意圖
試驗依托于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帝一廣場基坑支護工程,其土層參數(shù)指標如表1所示[15]。
表1 帝一廣場基坑土層各項參數(shù)指標
基坑深度15.3 m~15.8 m,基坑安全等級為一級,支護采用排樁+錨索支護結構,錨索傾角均為20°,桿體材料采用5Φs17.8鋼絞線,錨索錨固部分普通段成孔直徑150 mm,擴大頭段擴孔直徑600 mm,注漿材料為素水泥漿,水泥采用P.O 42.5級,水灰比為0.4,支護結構具體分布如圖3所示。
圖3支護剖面圖
此項目為確定的高壓旋噴施工參數(shù)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設計了6組高壓旋噴擴大頭錨索,用于對比施工中旋噴壓力和旋噴時間對于錨索成品質量的影響。實驗采用的高壓旋噴擴大頭錨索全長10 m,其中擴大頭部分長度為5 m。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M0為旋噴開始前150 mm成孔直徑所對應的理論周長)。
(1) 將M0、M1、M2、M3、M4作為一組,比較旋噴壓力與錨固體周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分別求得線性與非線性擬合公式:
表2 實驗所取參數(shù)及實驗結果
c=-0.016P2+2.25P+47.31;
R2=0.986
(5)
c=1.71P+48.91;R2=0.979
(6)
式中:c為錨固體周長;P為旋噴壓力;R為相關系數(shù)。
從圖4和上述公式中都可以看出,錨固體周長隨旋噴壓力增大而增大。式(5)與式(6)中相關系數(shù)相近,非線性擬合所得結果略優(yōu)于線性擬合,對式(5)進行求導可得,旋噴壓力70 MPa時,周長達到最大值126 cm。
圖4旋噴壓力與錨固體周長關系圖
(2) 將M0、M2、M5、M6作為一組,比較旋噴時間與錨固體周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分別求得線性與非線性擬合公式,圖5及公式如下:
圖5旋噴時間與錨固體周長關系圖
c=-0.068t2+3.72t+47.15;
R2=0.999
(7)
c=2.12t+49.93;R2=0.933
(8)
式中:c為錨固體周長;t為旋噴壓力;R為相關系數(shù)。
從圖5和上述公式中都可以看出,錨固體周長隨旋噴時間增大而增大。式(7)與式(8)中相關系數(shù)相差較大,非線性擬合所得結果明顯優(yōu)于線性擬合,對式(7)進行求導可得,旋噴時間27 min時,周長達到最大值102 cm。
(1) 錨索參數(shù)及試驗方法。在基坑支護施工完成,錨索的固結體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文本中取A區(qū)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B區(qū)第三道,共計12根錨索進行比較,編號方式為:區(qū)號-道數(shù)-自選編號,錨索基本數(shù)據見表3。
表3 錨索基本參數(shù)
檢測采用千斤頂反復加載,精密百分表測量位移。試驗采用循環(huán)加、卸載法,共分6個循環(huán),具體加、卸載方式及判定條件采用《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礎檢測技術規(guī)程》[16](DBJ51/T014—2013)中附錄H里H.1中基本試驗的要求。在實驗進行中出現(xiàn)下列情況之一時終止加載:① 樁頭位移不收斂;② 某級荷載作用下,樁頭上拔量達到前一級荷載作用下的5倍。
(2) 試驗結果。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基本試驗檢測結果
將試驗數(shù)據進行如下分組見表5。
表5 試驗數(shù)據分組
(1) 對比第一組與第三組、第二組與第四組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在錨索長度減小、錨固長度和錨固形式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錨固深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錨固能力。第二組對比第四組數(shù)據,錨固深度在3.5 m基礎上增加4.0 m,在試驗最大荷載提升2.6%的情況下,最大累計拔出量基本保持不變;第一組對比第三組數(shù)據,錨固深度在3.5 m基礎上增加7.0 m,在試驗最大荷載提升15.5%的情況下,最大累計拔出量只增長了4%,效果明顯。
(2) 對比第三組與第四組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在錨索長度減小、總錨固長度不變、錨固深度不變、擴孔直徑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擴大頭部分在錨固段所占比例,可有效提高錨固效果。第三組對比第四組數(shù)據,可以看出只是將10.0 m錨固段的擴大頭長度從3.5 m提升至4.0 m,從前文式(1)、式(2)、式(3)得知,增大了擴大頭錨固段與土體之間的摩擦力T2,減小了普通錨固段與土體摩擦力T1,但總體的錨固力T增加了;從工程實際效果來看,在試驗最大荷載提升2.5%的情況下,最大累計拔出量反而降低了3.2%,與理論結果相符。
除旋噴擴大頭錨索外,也有學者[17]在成都龍泉驛膨脹土地區(qū)進行了囊式擴大頭錨索試驗,試驗土層各項參數(shù)指標見表6。
試驗中使用的囊式擴大頭錨索分為兩類,共計六根。所有錨索采用P.O 42.5級,水灰比0.4的素水泥漿作為注漿材料,傾角為30°,成孔直徑150 mm,擴孔直徑600 mm,采用4Φs15.2鋼絞線。試驗采用分級循環(huán)法,實驗結果見表7。
表6 龍泉驛區(qū)某工地土層各項參數(shù)指標
表7 囊式擴大頭錨索抗拔承載力試驗結果
對比前文中帝一廣場基坑項目的試驗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雖然囊式擴大頭錨索由于多種原因,在最大位移量較上文旋噴擴大頭錨索有較大量的增長。但囊式擴大頭錨索和旋噴擴大頭錨索的最大試驗荷載都達到了1 000 kN以上且并未發(fā)生破壞,相比于傳統(tǒng)錨索有巨大的提升,并且完全滿足了工程需要。
通過工程項目的試驗分析與對比,結論如下:
(1) 根據對帝一廣場基坑項目的施工參數(shù)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在此次實驗條件下,旋噴時間為20 min時,旋噴壓強為70 MPa可獲得最優(yōu)效果;旋噴壓強為25 MPa時,旋噴時間為27 min可獲得最優(yōu)效果。
(2) 旋噴擴大頭錨索與囊式擴大頭錨索在膨脹土地區(qū)使用時有良好的表現(xiàn),兩者承載能力要遠高于傳統(tǒng)錨索;隨著埋深越深和擴大頭段距離越長,擴大頭錨索的承載力也越增大,錨索的位移則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