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楨
文章也能發(fā)出聲音甲這是真的。請聽:
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嚕咕嚕地給自己解悶。
——《貓》
戰(zhàn)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zhàn)了起來。
——《聽潮》
你是不是聽出聲音來了?這些聲音是怎么發(fā)出來的呢?那就需要對聲音進行描繪了,對比一下這兩個句子:
張老師說到這兒,同學們笑了起來。
張老師說到這兒,同學們“哄”的地聲笑了起來。
怎么樣?看出描繪聲音的好處了吧:生動、形象,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我們在形容某人寫文章生動、形象時,常用“有聲有色”“繪聲繪色”來稱贊,就是這個道理。這里,我們就姑且把描繪聲音的句子叫做“繪聲句”吧。再看一小段:
老師走到黑板前,同學們“嗡嗡嗡”小聲說話的聲音很快停止了,只聽見“嘩啦嘩啦”翻課本的聲音……上課時,教室里靜悄悄的,只聽到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發(fā)出的“沙沙”聲。
這段話描寫的是教室里上課的情景,作者是通過描繪各種聲音來表現(xiàn)的。比如用“嘩啦嘩啦”翻書的聲音代替“嗡嗡嗡”的說話聲音來表現(xiàn)上課了,教室里安靜下來的意思。
? ? 此時無聲勝青聲
靜,無聲,怎么寫呢甲總是說“安靜極了”?這里又有一個技巧,就是用描寫一般情況下不易察覺的細微聲響,來襯托、表現(xiàn)此時的靜。比如:
手術進行了幾個小時,醫(yī)生和護士們都緊張而聚精會神地工作著,一聲不吭。手術室里只聽到醫(yī)生接過護士遞來手術器械的“啪啪”聲,還有眾人發(fā)出的沉重的呼吸聲……
晚上,一家人看書看報做作業(yè),很安靜,只聽見小鬧鐘“嘀嘀嗒嗒”的聲音。
鄉(xiāng)村的夜晚顯得尤其寧靜,只偶爾聽到遠處傳來隱隱約約的一兩聲狗叫。
手術室里如果不是很靜很靜,能聽到“沉重的呼吸聲”嗎9家里、鄉(xiāng)村里如果不是很安靜,能聽到鬧鐘的聲音和遠處隱隱約約的狗叫聲嗎?作者有意識地“繪”這些不易察覺到的聲音,不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靜,而且渲染了當時那種或緊張或安寧靜謐的氛圍嗎?
用“只聽到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發(fā)出的‘沙沙聲”來表現(xiàn)上課時,教室里“靜悄悄”的,這就顯得形象生動。
細心的小讀者會從以上例子中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描繪聲音時常常要用到一些“象聲詞”(也叫“擬聲詞”), 比如“沙沙”“嗡嗡嗡”“嘩啦嘩啦”等等。我們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而且有時還要用上省略號(表示聲音斷斷續(xù)續(xù))和破折號(表示聲音的延長)呢。比如:
電鈴聲:叮呤呤……;炮竹聲:噼噼啪啪……;敲門聲:篤篤,篤篤……;撕碎紙的聲音:嗤拉——;子彈飛過的聲音:嗖嗖——
當然了,炅活運用這些象聲詞要靠我們平時的積累,在運用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創(chuàng)新哦。
? ? 那些難描難畫的聲音
琴聲、歌聲優(yōu)美動聽,可是怎么描繪它們呢?總不能把樂譜寫進文章里吧!別忘了寫感覺、寫聯(lián)想,綜合運用比喻等其他語言技巧來“繪聲”。
我最愛聽《春雨蒙蒙地下》這首曲子,每次聽完,我都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你聽,音樂響起了——這時,我仿佛看到蒙蒙春雨飄飄灑灑,沙沙,沙沙……我還看到小草探頭探腦,柳芽睜眼微笑,小樹正節(jié)節(jié)長高;悠揚舒暢的小提琴聲,像春雨中淙淙的溪水;那“叮叮咚咚”的電子琴聲,則像溪水在春雨中蹦跳著流淌下山,滋潤田里那蔥綠的幼苗……呵,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怎么樣,你感受到曲調(diào)的優(yōu)美以及聽眾的陶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