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高智商犯罪 吳謝宇弒母 人格缺陷 演型人格 情緒控制
作者簡介:呂可,長春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本科,研究方向:犯罪學。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44
2019年4月21日凌晨,于重慶江北機場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被抓捕。3年前,他因涉嫌殺害母親謝天琴被警方通緝,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廣泛的社會熱議,他和母親的關系到底怎樣?他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他為何選擇在境內(nèi)躲藏并躲過三年,怎樣被抓?當天之驕子,北大學霸吳謝宇成為弒母狂魔,“為什么”就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方向。對犯罪行為心理原因的探析,可以為研究不良人格提供理論依據(jù),同時也是人類進行自我認識,解決內(nèi)心矛盾,激發(fā)求知欲的動力,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預防此高智商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本案的矛盾之處在于:行為人正面是北大驕子,被稱為“宇神”,成績優(yōu)異,熱愛健康,關心同學,品性接近完美,幾乎沒有什么可以挑剔;背面卻疑似精心策劃弒母,先是用塑料布和活性炭淡定的處理尸體,后盜用母親名義向親友借款140多萬,嫖娼、買彩票、向性工作者求婚、在夜店做男模。細觀正反對比,人們不僅震驚,作為一個正常人,吳謝宇的先后所有行為都不符合邏輯,他究竟是不是具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礙?又或者說是生活教育方面的缺失。這背后引發(fā)的問題是值得我們?nèi)リP注與探求的,在高智商犯罪日趨增多的當今社會,探索犯罪行為的犯罪動機與背后原因能夠有效促進犯罪心理研究,需要轉變不良情緒,培養(yǎng)完善人格,讓“高智商”不再成為犯罪工具。
一、何為高智商犯罪
通過對比傳統(tǒng)犯罪,高智商犯罪具有以下特點:
(一)犯罪主體的智能性
犯罪分子首先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擁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與思維技能,在作案前,一般有充足的準備和嚴密的計劃,因而,犯罪的成功率比較高。從吳謝宇來看,他于2012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大,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他7月11日殺害母親,6月就已經(jīng)開始了網(wǎng)購刀具和塑料布,這也就有了后來被發(fā)現(xiàn)的一具備十幾層塑料薄膜包裹著的,并加入活性炭防止尸體腐爛的其母親謝天琴的尸體;可見他是完全符合高智商的主體要素,并且作案前預謀也充分證實了他并非一般的激情與暴力犯罪。
(二)犯罪行為的隱蔽性
高智商者在犯罪中,充分利用電子設備以及科學化的手段,隱蔽性極強,犯罪后不留證據(jù),有的犯罪甚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都難以被發(fā)現(xiàn),根據(jù)事后法醫(yī)的尸檢推斷,吳謝宇的母親謝天琴的死亡時間應該為2015年7月,距離被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過去半年,謝天琴作為一名教師,七月正直暑假,吳謝宇選擇在這個時候作案也是減少了被人發(fā)現(xiàn)的風險,并且作案后房子的四周裝滿了攝像頭和紅外線報警器,警方進入現(xiàn)場后,吳謝宇在手機里看的清清楚楚,裹著謝天琴尸體的塑料薄膜間還有活性炭和殺蟲劑,專門防止臭味外散。有塑料薄膜、活性炭、殺蟲劑、隔離服、攝像頭、紅外線報警器的案發(fā)現(xiàn)場,足以體現(xiàn)吳謝宇犯罪行為的隱蔽性。
(三)犯罪行為的嚴重性
利用高智商進行犯罪產(chǎn)生的后果遠比傳統(tǒng)犯罪產(chǎn)生的后果嚴重的多,因而需要抑制一定的犯罪動機。通過海得歸因的內(nèi)部原因與外部原因,觀察吳謝宇案前預謀,案中周密,案后淡定,顯然這種動機是十分可怕的,可見其心理人格趨于障礙,價值取向以及心理態(tài)度有悖于常人,因而高智商類犯罪是必然需要我們得以重視的。
二、弒母的相關理論和歸類
孫隆基的《美國的弒母文化》中,充分剖析并證明了“弒母文化”占據(jù)美國20世紀大眾文化的主流,而東方與西方對待父母的心理觀念與交流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個人最大的恐懼就是受到外來的掌控,而在中國看來是母親對孩子關心與呵護的表現(xiàn)。孫隆基說過:“在美國,自我界限不明朗或認同混淆,被視為終級邪惡”,所以在他們看來中國的孩子大多過分依賴父母,或是受父母的控制,其實是人格發(fā)育不健全或心理病態(tài)的表現(xiàn);以至于身心得以壓抑急需證明自我,發(fā)展到極端就可能有傷害自己或加害別人以及弒母的潛在危險。
弗洛伊德曾說過弒母是社會和個人最基本的犯罪。犯罪學研究大多從社會背景出發(fā),在相關弒母解釋歸因中,由心理社會學著手進行分析十分常見,有學者根據(jù)已有理論對弒母者進行了分類以及探究?;痉譃榱巳悾?/p>
第一種,未成年人犯罪者不是精神疾病患者,但其家庭格局明顯不平衡,母親十分專制獨裁,父親處于被動地位或不在場;第二種,犯罪者是擁有精神類疾病病史的患者,在犯罪的時最有可能處于發(fā)病期,但從沒有受過凌虐;第三種,是既存在精神類疾病又長期被母親凌虐。
從吳謝宇來看,在他人的視角下以及相關報道中,他幾乎接近完美;表面上是絕對看不出來有什么精神疾病的,但是有一個細節(jié)是,他有三個姑姑都曾有精神疾病,根據(jù)精神疾病與基因遺傳密切相關理論,不能排除高智商的他有所隱藏;其次,根據(jù)吳謝宇室友的描述,吳謝宇幾乎每天都會和母親謝天琴打電話聊天,一些喜悅的、難過的、微乎其微的事都會與母親分享,可見,其與母親的關系極其親密且強烈;相比于母親,他幾乎沒有向別人提起過父親,而后父親癌癥去世,僅對他來說是形式上的喪失。假設他的精神正常的話,我們基本可以將他歸納為第一種弒母者。對于他有一位性工作者的女友、和多名妓女拍有性愛視頻、逃匿期間在一家夜店做男模以及結合其平時愛好健身,總體上能推斷出他在相當程度上有一定的性壓抑。再者關于社會自卑感,他父親去世,由母親一個人撫養(yǎng),母親只是一位中學老師,但他拒絕領取貧困補助金,在北大強壓的環(huán)境中仍保持著極強的自律,由此可猜測出他可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感。通過與以往許多弒母者相聯(lián)系,便可發(fā)現(xiàn)他們有許多共同點:來自于母親控制和父親處于一定缺失狀態(tài)的失橫家庭,有著一定的性壓抑,存有社會自卑感,以及渴求對男性氣質的散發(fā)。
三、高智商者的人格缺陷——吳謝宇的表演型人格
嚴格來講,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完美是世俗社會所制定的一系列繁瑣的條條框框和規(guī)矩,不僅包括法律對人的最低要求,更加包括了很多違反人類本性的壓抑,比如對性的禁忌,對社會提供的幫助的抗拒,對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不斷拷問。通過他人視角下吳謝宇的過分“完美”,以及他做案時的一系列行為,可以推測出他實際上具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和人格缺陷。
通常子女會在兩種情況下形成表演型人格,一是父母的要求過于嚴格,二是父母對孩子關愛的缺失。在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時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會迎合父母,偽裝自己,從而獲得贊賞。母親謝天琴是一個高中歷史老師,平時只穿黑色,灰色等深色衣服,古板內(nèi)向,不與人交流,有強迫癥,完美主義情節(jié)嚴重,對吳謝宇高要求高控制、獨裁專制,而反觀吳謝宇,學習成績一直優(yōu)異,一直樹立學霸人設,在為人處事方面,從酒吧同事評價可以看出,吳謝宇常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人多交談,但是會笑,酒吧保安提到他總是笑嘻嘻的,高中時常幫助同學,無論誰需要幫助,都不會拒絕,被逮捕時也不忘向同行的女士道歉;此時可以看出他自我實現(xiàn)的方式是依靠自己獲得高評價,習慣性的去維持完美形象,獲得母親以及社會的贊賞。從母親謝天琴的性格以及父親癌癥去世來看,吳謝宇一直處于缺少關愛的狀態(tài),在新聞中有提到吳謝宇來到北大之后,接受了開放的思想,和他以往所接受到的母親的保守思想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母親的刻板保守清高與他作案后的頻繁嫖娼與性工作者交往以及購買大量的性玩具可以看出,這是他沖破了道德的約束,將自身被壓抑的情感全部釋放出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愛自己的母親,表現(xiàn)出他的人格缺陷,以及自身的矛盾。
四、思考與探析
(一)情緒變化影響行為的實施
一個健康且正常的人,必然會有喜怒哀懼的生理反應上的情感體驗。阿諾德將情緒定義為:“情緒是對趨向知覺有益的,離開知覺為有害的東西的一種體驗傾向”,因此把控良好的情緒,無論是對身體機能還是行為方式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發(fā)生有沖動性犯罪,也可以稱作為情緒犯罪,都是內(nèi)心極度受傷害,導致短時間內(nèi)不能控制自己,以至于攻擊傷害自己的人,像激情犯罪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其實就高智商者犯罪而言,他們的犯罪行為趨近完美,但犯罪動機卻與之高智商完全不符,缺少對情緒的管控,因此學會與人共處,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必不可少的。
(二)家庭教育影響心理觀念及人格養(yǎng)成
一個人的身心發(fā)展,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心理的健康與人格的完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對子女的要求過高或保護過度,都會引起其性格的缺失,甚至產(chǎn)生犯罪行為??v觀家庭教育的失衡與子女的違法犯罪之間無外乎下列幾點原因:家庭教育不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家長過分溺愛子女或缺少家庭關愛,單親家庭等。從吳謝宇弒母來看,他母親刻板保守清高的性格,對他嚴格的管制,以及他父親的去世,這些家庭成員的行為變量與他弒母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需要加強家庭方面的教育,以降低此類犯罪的發(fā)生。
總而言之,對一個人的評價不應該只是學業(yè)上,更要包括性格上與道德上,對于成長中某一個要素有缺失,那么越聰明的人越危險,高智商者犯罪如果成為常態(tài),那么于社會于大眾都將會造成很大程度的侵害,以上也會大大推動反高智商犯罪的研究。需要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控制性格缺陷,生命只有一次,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遠離犯罪。
參考文獻:
[1]李銀煥.某區(qū)人民檢察院關于高學歷人員犯罪問題的調研報告[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08(176):106+123.
[2]嚴然.論當前高學歷人員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J].湖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79):91-94.
[3]蔡文華.淺談高學歷人員犯罪情況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2:173-175.
[4]榮月.犯罪學視野下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理論初探[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8(154):88-91.
[5]李文華.司法精神醫(yī)學鑒定21例人格障礙資料分析[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4(57).
[6]張開駿.殺親的犯罪學分析[M].北京:中囯檢察出版社,2013.
[7]康樹華.犯罪·犯罪學──在《當代中國治理犯罪研討會》上的發(fā)言[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7,1-2.
[8]唐承奎.“孝子殺母案”折射的情與法[J].中國律師,2012(264):51-52.
[9]兒子弒母——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悲劇[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0:23-24.
[10]仇塍迪.親親相犯的動機、手段與偵查——以吳謝宇涉嫌弒母案為視角[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19,27(105):115-120.
[11]喬建中.當今情緒研究視角中的阿諾德情緒理論[J].心理科學進展,2008(10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