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正廣
古人飲茶也愛靜,東坡在其《行香子-茶詞》下闋寫到:“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fēng)。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庭館安靜,才能從容享受這茶帶來的安靜。
我學(xué)茶吃茶已有三年的光景。本是個易急躁的人,喝茶使我從草莽變得儒雅,使我從胖哥變成瘦哥,使我從“狂傲不羈”變成“若谷虛懷”。這一切歸功于茶,它給我?guī)砥胶汀⒂鋹?、靜心的精神享受。不僅給了我物質(zhì)營養(yǎng)的需求,更給了對“靜的真諦”的感悟。
古今文人騷客都有這樣的感悟:一個人喝茶當(dāng)于清靜之處,烏瓦青磚、青秀竹林、松泉石上皆可。茶需要安靜,安靜才能拋棄世俗的眼光,拋棄流言蜚語。她不同于酒的熱烈奔放,也不同于可樂的急躁,她只是清泉山石間的一個靜靜處子,只會享受大自然給她帶來的韻聲和弦。林語堂說:“一個人在這種神清氣爽,心氣平靜,知己滿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領(lǐng)略到茶的滋味。因為茶須靜品,而酒則須熱鬧。” 茶,她愛清靜,山林的清靜、自然的清靜、不故作拘禮的清靜。
喝茶時,若有孩童在一旁伏地打滾、哭吵哭鬧,或有彪悍粗蠢的大漢在旁大聲喊叫,或遇潑婦罵街,或有自認(rèn)高明之人在旁談闊天地,即十分損害喝茶者的雅興,如同在下雨天陷入泥沼一樣,惹人惱火、急躁。這不是說飲茶須靜,不靜則叨擾煩瑣接踵而至,那也就不快哉了。
茶圣陸羽說:“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精行儉德亦是靜之所需;唐裴汶在其《茶述》中講到茶的特點時說:“茶,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睆闹锌煽闯霾枋瞧瞥裏?,帶來安靜修心的佳釀;“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去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儒子可得而知矣;沖淡簡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辈枋菧鞜┤タ?,清淡靜心之物,與茶中窺靜,得到的不僅是物質(zhì)享受,更給人一種精神鼓勵。
我每每到喝茶時,心總是能靜下來。想來這就是茶的魅力。據(jù)明代張源的《茶錄》所說:“其旨?xì)w于色香味,其道歸于精燥潔?!本⒃?、潔歸之與茶道給人的作用。當(dāng)然要體驗這種快樂、這種性情,靜則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也只有“以一個冷靜的頭腦去看忙亂的世界”的人,才能夠體味到這種快樂、這種性情。才能明白和體悟茶給人帶來的“釋躁平矜”心靈享受。
喝茶,茶伴是不可少的,但茶伴太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嘰嘰喳喳吵個不停,既破壞飲茶的氣氛,也影響了茶伴之間的感情,使大家心雜之感,從而飲茶的注意力也就落在世俗之上了,也就失去了還有的靜態(tài)美,及對靜體悟的機會。古人于這方面說過“飲茶當(dāng)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可見,茶伴太多甚為不好。
遨游茶意,除茶、水、火、器之外,還得有人和境。人靜境靜終是靜,喝茶當(dāng)乎靜,體茶當(dāng)乎靜。
何時飲茶皆須靜,我于茶中靜清心。窺茶得靜非急時,步步增添于茶得。
黔東南州茶藝文化協(xié)會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