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榆瑾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贝笞匀晃飺Q星移于無聲處。人類是萬千生靈中渺小的一種,但我們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體味自然的無窮魅力。生命是一種最美的語言,一年四季,譜寫出獨特的篇章。
春天的訊息是從風中飄散來的?!按褐晥A舞曲”在遼闊的大地上響徹,這動聽的交響樂喚醒了沉睡的生命。一棵棵春筍在挺立的竹林間竄出土地。春雨細如針,它用柔軟的絲包裹住春筍,又在陽光傾瀉時悄悄彌漫于山林云霧之中。勤勞的農(nóng)人在時令前后,找到散播在嫩竹新草中的筍,于是烹調(diào)出春筍山珍,屋上的炊煙在碧空中留下一絲清香。讀著“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我,亦喜愛徜徉于春的世界。我嗅著花香,耳聞蜜蜂在身邊撲扇翅膀,又看那昨日還幼小干瘦的棕枝今日竟能抽出綠芽。春是序言,更是祝福。
雨漸滂沱,當屋頂?shù)姆e水在分秒間化作蒸氣,每天清晨都有光透過窗簾時,是夏在宣告自己的到來。人們對夏的觀點多樣,有人稱其苦夏,有人稱其盛夏。我愿折中,取那悶熱中有閑暇的意味。在夏季,更有充足的時間品讀夏日語錄?!拔缱硇褧r,松窗竹戶,萬千瀟灑。”辛棄疾用白描手法寫雨后的山光水色,凸顯出夏日之細膩。而在這恬靜的風景畫中,酣睡的仲夏午后,我抬頭看見白鷗,或許會問:“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這白鷗或許會覷著我,但它不會飛走,畢竟,這秀麗清新之景,誰愿丟舍而去呢?
楓葉紅了,我卻不愿去探究這其中的生物規(guī)律,我想抓住這個機會喚回對往事的回憶。遠望,那連綿的山中,是否還藏有我兒時扦插的木枝?那棵被我環(huán)抱著的梧桐樹,是否依舊佇立在山坡的石頭旁?我記得在秋高氣爽時發(fā)生的一切:悲傷的、惆悵的、歡欣的、溫暖的……當我抬頭望著大雁南飛,終于覺察到一些道理:有時我們所留戀的,不會始終陪伴在身邊,我們的路途還遠,與其執(zhí)迷于別離之痛,不如將回憶留在心底,將祝愿寄托于每一件美好的事和每個美好的生靈。成語中有“一日三秋”,可見秋日的每一片落葉,蘊含著多少濃情。
一年的輪回終于要完結(jié)了,最黑暗而漫長的夜也不過如此。雪精靈的降臨,更使冬日萬物多了番別出心裁的意味。唯其艱難,更顯勇毅。能熬過北風飛雪、百丈寒冰的生命,必能得到進一步升華。作為閉幕的見證,冬自然有豐富內(nèi)涵。一是蕭索,北宋一位詩人寫道:“家山何處,忍聽羌管,吹徹梅花?!边@其中的無奈愁緒,溢于言表。二是希冀,“新桃”總能換“舊符”,病樹皆有重生之日。在那燈火闌珊的街市中,靜默的生物正等待下一次盛放。
生命,是能詮釋一切的最美的語言。最初的氫、氦元素,竟構(gòu)成了這樣別開生面的圖景。而那所謂的生命終曲,不過是下一部自然史的序章。
一篇有文采的散文,引經(jīng)據(jù)典地描寫了一年四季的曼妙之處,展現(xiàn)了生命的美麗,自然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