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龍琪 韓亞秀 徐海彪 吳簫
摘要: 碘時鐘實驗是著名的化學趣味表演實驗。為了讓這一經典實驗走進中小學生的生活世界,以水果和蔬菜為原料對其進行生活化設計?;趯嶒炘硖岢鰧嶒灧桨傅南嚓P假設,對實驗方案進行微量實驗探究和常量實驗驗證。最終發(fā)現(xiàn)紅辣椒是演示碘時鐘實驗的最佳原料。
關鍵詞: 碘時鐘實驗; 維生素C; 雙氧水; 實驗探究 ? 文章編號: 10056629(2019)6006605??????中圖分類號: G6338??????文獻標識碼: B
1886年,瑞士化學家蘭多爾特(Landolt)首次演示了碘時鐘實驗[1]。這個實驗瞬間變藍的奇妙現(xiàn)象打動了無數(shù)科學愛好者。雖然一百多年過去了,但是碘時鐘實驗至今還被用于化學動力學問題的教學[2, 3]。
經典碘時鐘實驗用到的藥品是碘酸鉀、亞硫酸氫鈉、淀粉和濃硫酸。它們全是化學試劑,遠離學生的生活世界。因此,有學者嘗試著用生活物品改進碘時鐘實驗。其中最常見的是采用維生素C藥片、醫(yī)用雙氧水、碘酊和淀粉做此實驗[4]。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用維生素C藥片做碘時鐘實驗的重復性不是很好[5]。因此,本研究采用富含還原性物質的水果和蔬菜來設計和演示碘時鐘實驗。
實驗探究階段試驗了十余種水果和蔬菜,發(fā)現(xiàn)能產生碘時鐘實驗類似現(xiàn)象的果蔬分別是紅辣椒、檸檬、獼猴桃、胡蘿卜、芒果、橙子、夏黑葡萄等。最終,綜合考慮實驗效果、原料成本、實驗安全性和學生參與度等因素,發(fā)現(xiàn)紅辣椒是演示生活化碘時鐘實驗的最佳原料。
用水果和蔬菜演示碘時鐘實驗具有多重意義。首先,水果蔬菜所含成分全是天然物質,沒有人工添加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實驗的趣味性。其次,水果蔬菜是人體健康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比維生素C藥片的認知度更高。用水果和蔬菜演示碘時鐘實驗更能展示“化學在身邊”的科學理念,有助于提高實驗的生活性,非常適宜給中小學生在課內外演示。因此,它在科學教育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1?實驗設計與方案篩選
在經典碘時鐘實驗中,溶液剛開始混合后的一段時間內沒有任何現(xiàn)象,稍等片刻后溶液突然變色。本研究將混合后沒有現(xiàn)象的那段時間稱為等待期,將變色瞬間所用時間稱為變色期。參照碘時鐘實驗的經典現(xiàn)象,本研究的探究目標是將等待期控制在5~20秒之間,變色期控制在2秒以內。
實驗原理及實驗假設
維生素C體系碘時鐘實驗的反應原理如下所示[6]:
反應(1)中,單質碘被過量維生素C還原,生成碘離子。此時溶液中的還原性物質為碘離子和過量維生素C。兩種溶液混合后,由于維生素C的還原性大于碘離子,所以在第(2)步反應中,雙氧水先與過量維生素C反應。這時,碘時鐘反應處于等待期。待維生素C全部被氧化后,發(fā)生反應(3),雙氧水將碘離子氧化成單質碘,使淀粉變藍,實驗中出現(xiàn)瞬間變藍的實驗現(xiàn)象。
由上述反應原理可知,混合溶液中的維生素C濃度越大,等待期越長。雙氧水濃度越大,等待期和變色期都會縮短。另外,酸性條件可以提高雙氧水的氧化性,并且單質碘在弱堿性條件下會發(fā)生歧化反應。因此,碘時鐘實驗必須在酸性條件下進行。
根據(jù)以上反應原理推導出以下果蔬碘時鐘實驗的假設方案: 用榨汁機獲取水果汁或者蔬菜汁原液,取清液于試管中。向清液中加入碘酊,得到溶液A。醫(yī)用過氧化氫消毒液中加入硫酸進行酸化,再加入淀粉溶液,得到溶液B。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將A、 B兩種溶液混合后,稍等片刻,溶液迅速變色。
實驗探究
碘時鐘實驗現(xiàn)象中的變色期和等待期對試劑濃度非常敏感。因此,實驗原料的選擇以及實驗試劑的用量及配比是本實驗的研究重點。
果蔬品種的選擇
果蔬品種的選擇是實驗探究的第一步。筆者嘗試了十余種富含維生素C等還原性物質的水果和蔬菜。發(fā)現(xiàn)可以出現(xiàn)碘時鐘實驗類似現(xiàn)象的果蔬分別是紅辣椒、檸檬、獼猴桃、胡蘿卜、芒果、橙子、夏黑葡萄。由于維生素C等還原性物質易被氧化,所以實驗中的果蔬汁要現(xiàn)用現(xiàn)配,不要隔夜使用。
淀粉品種的選擇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淀粉品種會影響碘時鐘實驗的顏色變化。有些淀粉遇碘并不立刻變藍,而是先變?yōu)榉圩仙蜃虾稚?,然后才逐漸變成藍色。這種現(xiàn)象與碘時鐘實驗中“瞬間變藍”的現(xiàn)象差別較大。查閱文獻得知,淀粉可分為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兩種。支鏈淀粉遇碘呈紫紅色。直鏈淀粉與碘作用呈現(xiàn)藍色[7]。不同植物淀粉中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的比例不同。淀粉遇碘呈現(xiàn)的最終顏色取決于該淀粉中直鏈淀粉與支鏈淀粉的比例[8]。此外,天然淀粉中還含有油脂。碘溶于油脂中,會使溶液呈現(xiàn)紅色至橙紅色的顏色[9]?;谖墨I查閱結果,本研究先后采用紅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麥淀粉和馬鈴薯淀粉進行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馬鈴薯淀粉會使混合溶液瞬變?yōu)樗{黑色,符合碘時鐘實驗的要求。
試劑用量及配比
根據(jù)反應機理,對果蔬碘時鐘實驗中的等待期和變色期進行調整,以達到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調整方法是: 增加果蔬汁體積延長等待期,反之亦然。增加雙氧水體積縮短等待期和變色期,反之亦然。加熱條件能同時縮短等待期和變色期。根據(jù)這種調整方法,經過數(shù)次嘗試,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微量實驗方案。
[實驗原料]市售水果和蔬菜若干種、碘酊、純凈水、過氧化氫消毒液、馬鈴薯淀粉,3mol·L-1硫酸
[實驗器材]有刻度的塑料滴管、量筒、燒杯、玻璃棒、榨汁機、石棉網(wǎng)、三腳架、酒精燈
[實驗準備]
(1) 稀釋碘酊溶液: 將碘酊和純凈水按照1∶6的體積比稀釋,備用。
(2) 配制馬鈴薯淀粉溶液: 取10g馬鈴薯淀粉放入200mL冷水中攪拌均勻。加入300mL沸水攪拌均勻(如果將馬鈴薯淀粉直接倒入沸水后攪拌,粉末狀的馬鈴薯淀粉會凝結成塊狀,不利于淀粉溶液的形成)。冷卻后加入3mol·L-1硫酸溶液10mL。
(3) 制備果蔬汁: 將水果和蔬菜剝皮去核,用榨汁機榨取汁液,靜置,取清液備用。
(4) 貼標簽: 給燒杯和塑料滴管分別貼上相應標簽,防止混用。
[實驗步驟]
(1) 配制溶液A: 取10滴稀釋后的碘酊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果蔬原汁,邊加邊振蕩,直到碘酊溶液剛好褪色或者顏色突然變淺(果蔬汁的具體滴數(shù)詳見表1),得到溶液A,將其加熱至微沸。
(2) 配制溶液B: 取10滴過氧化氫消毒液,10滴3mol·L-1硫酸和2mL馬鈴薯淀粉溶液混合,得到溶液B,將其加熱至微沸。
(3) 將溶液B快速倒入溶液A,同時啟動秒表計時,觀察溶液變色時間及變色現(xiàn)象。
對實驗方案的初步篩選
微量實驗用于初步探究果蔬碘時鐘實驗中的試劑用量及其配比,不便于演示和表演。在微量實驗成功之后,本研究又將試劑擴大倍數(shù),改為常量實驗。根據(jù)實驗原理對試劑用量做了微調。同時對溫度條件作了調整。在微量實驗階段,實驗次數(shù)非常多。為了簡化操作,實驗時將A、 B溶液加熱至微沸,從而省去使用溫度計的操作。但是,微沸條件下,有可能會發(fā)生一系列副反應,比如果蔬汁中的還原性成分被氧化或者分解,雙氧水發(fā)生分解,碘與淀粉變成的藍色消失等。因此,常量實驗方案的探究中,將加熱至微沸條件改為加熱至30℃左右。這一改變不僅可以減少副反應發(fā)生,而且使得該實驗在夏天演示效果更好。因為夏天溫度經常在30℃左右,正是水果蔬菜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在夏天做此實驗,既可以省去加熱操作,也可以設計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氣息的實驗情景。
常量試驗發(fā)現(xiàn),用紅辣椒、胡蘿卜、檸檬汁和獼猴桃做的演示效果較好。具體實驗方案為: 按照表2所示用量配制溶液A和溶液B。分別將兩種溶液加熱至30℃左右。將溶液B倒入溶液A,同時啟動秒表計時,觀察溶液變色時間及變色現(xiàn)象。紅辣椒和胡蘿卜的碘時鐘實驗現(xiàn)象是橙紅色溶液靜置一段時間后變?yōu)楹谏+J猴桃和檸檬的碘時鐘實驗現(xiàn)象是乳白色溶液靜置一段時間后變?yōu)樗{色。
紅椒碘時鐘實驗最終方案
從實驗現(xiàn)象來看,表2所示的四種果蔬碘時鐘實驗均能取得理想的實驗效果。但是,一個好的趣味表演實驗,除了考慮實驗現(xiàn)象以外,還要考慮實驗原料的購買成本、購買渠道以及原料的安全性。原料成本低有助于擴大試劑用量,提升視覺效果。原料購買方便有利于擴大實驗的普及面。原料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觀眾的參與度。
表2所示的四種水果蔬菜中,紅辣椒和胡蘿卜具有汁液顏色鮮艷、原料成本低、安全性高、購買方便的優(yōu)點。但是這兩個方案都要用到硫酸溶液。它是實驗室里的化學試劑,既不方便購買,也不安全。于是,本研究將淀粉溶液的酸化試劑由硫酸改為醋精(總酸含量≥30g/100mL)。結果發(fā)現(xiàn)紅辣椒碘時鐘實驗依然能取得理想的實驗效果。而胡蘿卜碘時鐘實驗換成醋精之后,變色過程為漸變,不是瞬變。
綜合多方面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紅辣椒是演示碘時鐘實驗的最佳原料。具體實驗方案如下所示:
[實驗原料]紅辣椒、碘酊(2%)、純凈水、醫(yī)用過氧化氫消毒液(2.7%~3.3%)、馬鈴薯淀粉、醋精(總酸含量≥30g/100mL)
[實驗器材]有刻度的塑料滴管、量筒、燒杯、玻璃棒、榨汁機、石棉網(wǎng)、三腳架、酒精燈、溫度計
[實驗準備]
(1) 稀釋碘酊溶液: 將碘酊和純凈水按照1∶ 6的體積比稀釋,備用。
(2) 配制馬鈴薯淀粉溶液: 取10g馬鈴薯淀粉放入200mL冷水中攪拌,再將其倒入300mL沸水中,攪拌均勻,得馬鈴薯淀粉澄清溶液。
(3) 制備紅椒汁: 將紅辣椒去籽去筋,用榨汁機榨取汁液,靜置,取清液備用。
(4) 貼標簽: 給溶液和塑料滴管貼上相應的標簽,防止混用。
[實驗步驟]
(1) 配制溶液A: 取30mL稀釋后的碘酊溶液,向其中加入40mL紅椒汁,攪拌均勻,得到溶液A。將其微熱至30℃左右。
(2) 配制溶液B: 取50mL醫(yī)用過氧化氫消毒液、30mL醋精、150mL馬鈴薯淀粉溶液混合均勻,得到溶液B,將其微熱至30℃左右。
(3) 將溶液B快速倒入溶液A中,同時啟動秒表計時,觀察溶液變色時間及變色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紅椒碘時鐘實驗的等待期為12秒,變色期不到1秒。溶液顏色由橙紅色瞬變?yōu)楹谏?,實驗效果非常理想?/p>
3?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基于經典碘時鐘實驗原理,對其進行生活化設計。先從微量實驗入手,尋找能夠達到較好效果的水果蔬菜和淀粉,探究各種試劑的用量和配比。微量實驗成功后,將試劑用量等比例放大,對常量實驗做了探究,并對微量實驗方案做了調整和優(yōu)化。通過反復多次試驗,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以紅辣椒為原料的生活化碘時鐘實驗的最佳方案如下所示:
(1) 實驗準備: 按照V(碘酊)∶V(水)=1∶6的比例稀釋碘酊;取5g馬鈴薯淀粉放入100mL冷水中攪拌均勻,再將其倒入150mL沸水中攪拌均勻。紅辣椒去籽去皮,榨取紅椒汁。
(2) 配制溶液A: 取30mL稀釋后的碘酊溶液與40mL紅椒汁混合均勻,微熱至30℃左右。這時混合溶液A呈現(xiàn)紅椒汁的橙紅色(注:不同品牌碘酊的濃度略有差異。配制溶液A時,向碘酊稀溶液中逐漸加入紅椒汁,當?shù)怍伾『孟r,再加入幾滴紅椒汁即可)。
(3) 配制溶液B: 將50mL醫(yī)用過氧化氫消毒液、30mL醋精、150mL馬鈴薯淀粉溶液混合均勻。微熱至30℃左右,這時混合溶液B為無色。
(4) 實驗表演: 將溶液B快速倒入溶液A中。剛開始混合時,溶液仍然為橙紅色,沒有任何現(xiàn)象。大約在混合后第12秒左右,橙紅色瞬變?yōu)楹谏?,這一顏色變化過程在1秒內迅速完成。
本方案中用到的紅辣椒為菜場和超市中常見的大紅椒。長約10~15厘米,頂部直徑約0~2厘米,根部直徑約4~6厘米。皮肉厚實,不規(guī)則,質感硬??诟休^辣。配制溶液的純凈水為商品名稱中含有“純凈水”字樣的飲用水。
相比于經典碘時鐘實驗,本實驗具有以下優(yōu)點: 實驗原料廉價易得,在菜場、超市和藥店中都能買到。實驗操作簡便安全、實驗現(xiàn)象明顯、密切聯(lián)系生活。能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從而激發(fā)化學學習興趣。
本文所述果蔬碘時鐘實驗還可引發(fā)很多后續(xù)研究。首先,從科學教育的視角進行教學設計,將果蔬碘時鐘實驗用于化學動力學問題的探究、中小學幼兒園的趣味實驗表演、面向公眾的科普宣傳活動等。其次,檸檬、獼猴桃、胡蘿卜、芒果、橙子、夏黑葡萄等水果也能產生碘時鐘實驗的類似現(xiàn)象,但實驗現(xiàn)象中的不足之處在于瞬變過程有待優(yōu)化。最后,富含還原性物質的水果蔬菜品種繁多,本研究僅試驗了其中的十余種。其他水果和蔬菜在碘時鐘實驗中的探究設計留待學界同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Iodine_clock_reaction.
[2]?姜紹南, 耿志琴, 黃金蘭. “碘時鐘實驗”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 2017, (6): 28~29.
[3][4]?Wright S.W.. The vitamin C clock reaction [J].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2002, 79(1): 42.
[5][6]?朱思敏, 張偉娜. 維生素C的碘時鐘實驗探索[J]. 化學教學, 2008, (9): 19~20.
[7]?張秀清. 淀粉與碘反應的顯色原理和條件[J].實驗教學與儀器, 2006, (12): 27~28.
[8]?張前進. 淀粉遇碘不一定變藍[J]. 生物學通報, 2014, 49(1): 53~54.
[9]?賈同全. 碘遇淀粉一定變藍色嗎[J]. 中學化學, 2014, (1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