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欣
無論以繪景狀物為主,還是寫人記事為主,記敘文離不開景物描寫。寫人要凸顯人物個性,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所謂景物特征,是指某景物在形態(tài)、布局、格調(diào)、氛圍等方面區(qū)別于其他景物的特點。不同地域,不同時令,不同天氣,自然景物會有各自獨特的眼神和別樣的風情。寫景抓住特征,讓筆下的景物特色鮮明,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才能寫出景物的特征呢?下面幾種寫作方式值得借鑒和掌握: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睏钊f里賦予景物色彩,用一“碧”一“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艷的西湖圖畫,給人以視覺方面的強烈沖擊力,突顯出西湖六月生機蓬勃的景色特征。一年有四季,一日有晨昏;萬物有地域,變化隨天氣。景物姿態(tài)是多種多樣的,顏色也是多姿多彩的。寫景不能都是“黑白膠片”,要善于抓拍“彩色照片”。抓住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不同地域、不同天氣中景物的色彩,或以色彩寫變化,或以色彩作對比,或以色彩來渲染,不僅可以使景物描寫色彩鮮明,更是有效凸顯景物特征的極佳方式。如劉白羽的《日出》:濃夜中的“微明”“暗紅”范圍逐漸擴大,形成“紅云”“紅?!保爸痢扒謇涞某筷刈?yōu)榇潘{色的光芒”,“簇擁出一堆堆墨藍色云霞”,而后“更紅更亮”,“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一切都紅了;最后“種種紅色、灰色、黛色、藍色,都不見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萬頃”。作者按時空順序,抓住了顏色的變幻,把日出的瑰麗景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突顯出色彩斑斕、變幻多端的特征,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卑研嵊X得到的“清香”轉(zhuǎn)換成聽覺獲得的“歌聲”,凸顯出沁人肺腑的荷香帶給人的美好感受,給荷塘迷人的境界增添了無限韻致。寫景不單要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用鼻子嗅,用心靈去感受。讓筆下的景物更具意味,就要善于調(diào)動感官,從視覺上繪其形,從聽覺上摹其聲,從觸覺上寫感受,從嗅覺上寫氣味,這樣多層面、多維度呈現(xiàn)景物,不僅可以突顯景物特征,而且會使景物富有立體感或動態(tài)美,從而使景物描寫意趣無窮。如朱自清的《春》:作者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點,傳神勾畫出了春景的輪廓;接著濃抹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圖;在描畫春風圖時,為突出春風的和煦、芳香和悅耳,借助觸覺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借助嗅覺寫“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借助聽覺寫鳥兒“清脆”“宛轉(zhuǎn)”的鳴聲以及牧童“嘹亮”的短笛聲。作者借助視覺、觸覺、嗅覺和聽覺,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凸顯出春天的生機盎然。
寫景多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景物,也就是置身其中、真切感知到的現(xiàn)實之景。其實在寫景中,尤其是繪景狀物類的記敘文,也可以放飛思維,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寫與眼前之景相關聯(lián)的未出現(xiàn)之景,虛實相生從而使眼前之景特征更鮮明。以眼前之景引發(fā)聯(lián)想追述已逝之景,展現(xiàn)未來之景,或想象創(chuàng)造新景,這樣能夠讓人在景物的變化中感知景物特色,進而達到突顯景物特征的效果。也可以將不同時空領域的景物綰合在一起,以眼前之景為主,以關聯(lián)景物為輔,通過對比或襯托方式突顯眼前之景的特征。如朱自清的《綠》中的描寫:“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蠹s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弊髡邔懨酚晏兜木G,以“什剎?!薄盎⑴芩隆薄拔骱薄扒鼗春印弊鲗Ρ然蛞r托,讓梅雨潭的綠“卓爾不群”,突顯出梅雨潭的景色特征。
巧妙的修辭能使景物“眉目傳情”,它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使語言表達取得美不勝收的藝術效果。寫景若能巧妙運用比喻、比擬、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段,筆下的景物就會“氣象崢嶸,瑰麗多姿,繽紛絢爛”。善用修辭裝點寫景語言,不僅是讓語言“靚”起來的最有效手段,而且更能夠于文采熠然中彰顯鮮明的景物特征。寫景要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所謂“善于”一是說會用,即合理拓展與想象,修辭使用要恰到好處,不落窠臼;二是說多用,力爭在?!百|(zhì)”?!傲俊钡那疤嵯拢霸摮鍪謺r就出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描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段文字綜合運用了比喻、擬人、博喻和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將荷葉寫得圣潔典雅、舒展得體,將荷花寫得神韻十足、晶瑩剔透,讓人頓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荷葉飄逸靈動和荷花不染纖塵的特征更加具體鮮明。
歸根結(jié)底,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達意。景物本身是沒有喜怒哀樂、愛憎褒貶的,而寫景之人是有情的。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決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陰天都悲涼。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眼里,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體驗是不同的,所彰顯出的景物特征也是有差別的。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客觀的景物正是由于寫作者帶著情感去觀察,便賦予了景物特征鮮明的情感色彩。不帶情感的景物是乏味的、空洞的,寫景要蘊藉著思想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才能使景物描寫撩人心弦,產(chǎn)生令人心動的魅力效應。讓筆下的景與胸中的情統(tǒng)一起來,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這樣不僅使景物因情感而特征鮮明,也讓情感因鮮明的景物特征而更具意蘊。如魯迅在《故鄉(xiāng)》中這樣描寫故鄉(xiāng):“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枯萎的野草在寒風的摧折下,“斷”了,“抖”著;一個“斷”字,何等傷痛;一個“抖”字,何等凄慘。此情此景,“我”要永離故鄉(xiāng),永離老屋了,心傷故鄉(xiāng)之情躍然紙上。簡單的景物描寫突顯出衰亡的跡象,飽含著凄涼之感,景與情可謂有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