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菊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再次感染傷口綜合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64例進行對照研究,采用就診序列號奇偶分組法將患者分入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其中,常規(guī)組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予以綜合護理,觀察兩組每日血糖自我監(jiān)測率、自主活動訓練率、兩年內再次住院率、空腹血糖水平、治療總有效率。 結果 相較于常規(guī)組,研究組血糖自我監(jiān)測率、自主活動訓練率、治療總有效率均處于更高水平,且兩年內再次住院率和空腹血糖水平更低(P<0.05)。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可強化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有利于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提高血糖管理質量和臨床療效,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綜合護理;糖尿病足;再次感染;血糖監(jiān)測;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5(b)-0172-02
糖尿病因可誘發(fā)機體骨骼、神經、肌腱等多組織/器官發(fā)生并發(fā)癥且無法治愈,被坊間視為“不死的癌癥”。糖尿病足是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力作用的結果,是糖尿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1]。在發(fā)病之初,病灶皮膚破損、足部麻木伴疼痛,隨著病情的進展足部皮膚可潰爛,甚至波及骨髓[2]。2014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的傷口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成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病例均為收治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64例入選者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齡為58~69歲,中位數為61歲,病程為7~12年,中位數為9年,其中29例合并高血脂,26例合并高血壓,28例合并冠心病。采用就診序列號奇偶分組法將患者分入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32例為一組,且經驗證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照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執(zhí)行醫(yī)囑發(fā)放噻唑烷二酮、格列美脲、胰島素等降糖藥物,并就不同藥物的使用方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作常規(guī)說明;介紹用藥期間的注意事項,說明胰島素注射選位要求;教予患者如何使用血糖檢測儀進行血糖的自我管理,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病情管理。
1.2.2? 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 ①創(chuàng)面護理。糖尿病足再次感染者足部創(chuàng)面護理對足部、患肢乃至整個身體均有所影響,應予以重視。若患者仍處于感染早期即足部潰瘍尚未形成,需每日在晚睡前泡腳,水溫控制在38~41℃,并對足部皮膚的變化予以密切觀察,通過拍打足部改善局部血運,同時囑患者準備適宜的鞋子,在選購時應挑選松軟鞋底且透氣材質的偏大碼鞋子;若患者足部已形成水泡,應及時抽吸水泡內液體,工具選用無菌注射器,同時需對水泡區(qū)進行沖洗、包扎,為避免水泡再次形成應以泡沫敷料加壓包扎,且沖洗時選用生理鹽水進行消毒;若患者足部已經形成潰瘍并破損,需要清理壞死組織,以藥物進行包裹并堅持換藥,為避免換藥時產生不必要的刺激,應保持動作輕柔、緩慢。②心理疏導。糖尿病為患者帶來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壓力常令患者無所適從,甚至自暴自棄,護理人員應協助患者直面患病事實,積極配合并主動參與疾病治療和護理。首先,護理人員需評估患者身心狀態(tài),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所承受的疼痛刺激進行級別劃分,以便為醫(yī)者的用藥決策提供可靠資料;頻繁巡視病房,并增加與患者面對面溝通的時間,在交談過程中對患者的疑惑予以解答,對患者的遭遇表達同情,同時對患者的過激行為和情緒予以理解和寬容,幫助患者克服心理和情緒的大幅波動和起伏;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和鼓勵性語言幫助患者增強自我效能感,使其堅信以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夠提高疾病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為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需充分尊重其主人翁意識,及時將疾病的變化告知患者并建議患者作出理智的決策;親情的支持可給予患者極大的精神鼓舞,因此護理人員應協調患者于家屬的關系,并通過開展病友交談會使其獲得社會支持。③飲食指導。糖尿病患者的一日三餐需要嚴格按照自身狀況計算每日總熱量,合理控制飲食。護理人員應教予患者如何計算標準體重、體重指數等,根據成人糖尿病熱量供給標準表對每日所需總熱量進行合理規(guī)劃。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比重,定時定量進食。同時,飲食習慣對疾病康復亦有重要影響,患者應在執(zhí)行健康食譜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④健康宣教。全面講解糖尿病發(fā)病機制、常見并發(fā)癥、預后和轉歸等知識,介紹糖尿病足感染防控重點,鼓勵患者每日對足部皮膚的變化進行觀察并開展自我護理;強調血糖監(jiān)測的重要意義,督導患者每日測量血糖并記錄,同時通過適當的運動訓練增強抵抗力,減少疾病復發(fā);告知患者足部創(chuàng)面愈合期間會有瘙癢感,勿用手抓撓,且結痂后勿自行扣掉,避免暴力行為再次引起愈合創(chuàng)面出血、破潰。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每日血糖自我監(jiān)測率、自主活動訓練率、兩年內再次住院率、空腹血糖水平、治療總有效率。其中療效判定以足部潰瘍超過60%結痂、脫落,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為顯效,以足部潰瘍超過30%結痂、脫落,臨床癥狀有所好轉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視為無效[3]。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2組遵醫(yī)行為進行統(tǒng)計
研究組每日進行血糖自我監(jiān)測以及自主進行活動訓練者明顯多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2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統(tǒng)計
研究組空腹血糖水平和兩年內再次住院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2組臨床療效進行統(tǒng)計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殘的重要原因,被視為糖尿病的靶器官。事實上,糖尿病足的發(fā)展過程緩慢,是糖尿病的慢性并發(fā)癥,通過早期發(fā)現和預防能夠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降低損害程度[4]。伴隨著病情的進展,足部皮膚會出現發(fā)紅、潰破現象,若不及時予以處理可進展為穿透性潰瘍、足部壞疽。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質量欠佳及其病程較長者,密切觀察足部皮膚的變化,警惕糖尿病足的發(fā)生。而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需接受正規(guī)治療,積極預防疾病的復發(fā),盡量降低損害,以免行走受阻或發(fā)生殘疾。
臨床公認,血糖的管理效果與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需要通過多途徑對患者血糖控制現狀進行干預,一方面合理用藥降糖,一方面以綜合護理措施強化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改善其遵醫(yī)行為,并提升其自我照護能力[5]。在該次研究中,首先針對糖尿病足再次感染的創(chuàng)面進行個體化護理,對不同疾病表現患者提供合理化建議和針對性干預,加快了創(chuàng)面愈合進展并提升了創(chuàng)面護理效果。予以患者心理疏導和飲食指導,有效提升了患者身心舒適度,并減少了因飲食不當或情緒過激而造成疾病惡化事件的發(fā)生。該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常規(guī)組,研究組血糖自我監(jiān)測率、自主活動訓練率、治療總有效率均處于更高水平,且兩年內再次住院率和空腹血糖水平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度肯定了綜合護理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強化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自我管理意識,有利于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提高血糖管理質量和臨床療效,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麗欽.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的傷口護理及健康教育[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3):124-125.
[2]? 常曉春.綜合護理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9):152-153.
[3]? 佐炳會.綜合護理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8):132-133.
[4]? 李梅珍.綜合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7,30(20):171-172.
[5]? 王敏,王春華,羅濟民,等.護理干預實施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7, 26(8):79-80.
(收稿日期:201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