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宇,孔繁云,陳成輝
1??谑械谌嗣襻t(yī)院超聲科,海口 571100
2海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普外科,???570100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全球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1]。新輔助化療是局部治療前的一種全身性化療方案,在改善乳腺癌分期、縮小病灶體積、抑制腫瘤細胞的轉移及提高療效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2-3]。傳統(tǒng)的新輔助化療的療效及預后評估往往通過觸診、實驗室檢測等方式實現(xiàn),但這些評估方式存在操作繁瑣等不足。因此,本研究選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乳腺癌患者的新輔助化療療效及復發(fā)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谑械谌嗣襻t(yī)院診治的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接受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②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③臨床分期為Ⅱ~Ⅲ期;④術前接受了新輔助化療;⑤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⑥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②肝腎功能不全;③有慢性肺炎、糖尿病等慢性疾?。虎苋焉锲诨虿溉槠趮D女。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150例乳腺癌患者,均為女性,年齡為33~65歲,平均年齡為(46.5±11.3)歲。
新輔助化療方案:多西他賽75 mg/m2+環(huán)磷酰胺600 mg/m2靜脈注射,3周為1個療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2~4個療程治療。治療結束后1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所有患者均于新輔助化療前后、術后7天及術后6個月復查時接受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HI VISION Ascendus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探頭頻率為7.5~10.5 MHz?;颊呷⊙雠P位,觀察病灶的數量、大小、邊界、內部回聲及后方回聲等情況。新輔助化療后的療效判定:邊界清晰、內部回聲增強或正常、后方回聲增強或正常判定為有效,邊界模糊、內部回聲減弱、后方回聲減弱判定為無效。術后6個月復查時復發(fā)情況的判定:與術后7天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比較,病灶數量未增加、邊界清晰、內部回聲與后方回聲均無變化判定為未復發(fā),病灶數量增加、邊界模糊、內部回聲減弱、后方回聲減弱判定為復發(fā)。
所有患者均有病理分級結果報告。病理分級采用Miller/Payne分級標準[4]:將新輔助化療前的活檢病理切片與術后病理切片進行比較,根據顯微鏡下腫瘤細胞的消退情況分為5級:1級為腫瘤細胞的密度無變化;2級為腫瘤細胞的密度減少<30%;3級為腫瘤細胞的密度減少30%~90%;4級為腫瘤細胞的密度減少>90%;5級為腫瘤完全消失,鏡下未見腫瘤細胞殘留。1~2級判定為無效,3~5級判定為有效。將術后6個月復查活檢病理切片與術后病理切片進行比較,顯微鏡下腫瘤細胞的密度減少或無變化判定為未復發(fā),腫瘤細胞的密度增加判定為復發(fā)。
以術后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判斷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靈敏度=彩色多普勒超聲正確判斷的有效(或復發(fā))例數/病理學結果確診的有效(或復發(fā))例數×100%。符合率=彩色多普勒超聲正確判斷的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電話和門診隨訪,并于術后6個月行活檢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新輔助化療后患者病灶的長、寬、高、面積、體積均明顯小于化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 1)
表1 新輔助化療前后病灶大小的比較
新輔助化療前后患者病灶的邊界清晰情況、內部回聲情況、后方回聲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表2)
表2 新輔助化療前后病灶邊界及回聲情況的比較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價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結果顯示,有效124例,無效26例;與病理結果對照,其診斷的靈敏度為89.57%(103/115),符合率為68.67%(103/150)。(表3)
表3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價新輔助化療療效與病理結果的對照(n=150)
術后6個月復查時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顯示,新輔助化療有效的患者中,復發(fā)32例,未復發(fā)83例;與病理結果對照,其診斷的靈敏度為60.00%(21/35)。(表4)
表4 新輔助化療有效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的對照(n=115)
彩色多普勒超聲可清晰地檢測乳腺癌病灶的大小、邊界和回聲情況,為乳腺癌診斷提供有效的參考[5]。本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新輔助化療后患者病灶的長、寬、高、面積、體積均明顯小于化療前(P<0.01),表明新輔助化療可明顯縮小病灶的大小,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腫瘤體積檢測上具有極高的價值。
腫瘤細胞可通過多種路徑調節(jié)血管生成因子的合成,促使大量的新生血管富集于病灶內部。腫瘤血管無正常血管的樹狀結構,常出現(xiàn)動靜脈瘺、盲端靜脈和血管環(huán)等。異常增生的血管為腫瘤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同時其基底膜異常、平滑肌不完整和內皮細胞裂隙大等缺陷為腫瘤細胞的轉移提供了隱秘的通道。乳腺癌病灶屬于血管依賴性腫瘤,其內部血管具有惡性腫瘤的典型特征,通常表現(xiàn)為血管形態(tài)不規(guī)則、直徑不一和迂曲蜿蜒等,同時病灶內血管壁較薄、彈性較弱,血流灌注量增高,內部回聲減弱。新輔助化療后,乳腺癌病灶出現(xiàn)大量的壞死變性,內部血管萎縮、閉塞,血流特征改善[6],影響內部回聲;同時,殺滅腫瘤細胞后,腫瘤邊界恢復,腫瘤體積減小,其對周圍血管的壓迫減輕,周圍血管阻力降低,病灶后方回聲改善。本研究中,新輔助化療前后患者病灶的邊界清晰情況、內部回聲情況、后方回聲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評價化療療效的結果顯示,有效124例,無效26例;與病理結果對照,其診斷的靈敏度為89.57%,符合率為68.67%,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一種有效的乳腺癌化療療效評估方法。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術后6個月復查時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顯示,新輔助化療有效的患者中,復發(fā)32例,未復發(fā)83例;與病理結果對照,其診斷的靈敏度為60.00%,提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用于乳腺癌預后評估。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評估乳腺癌患者的新輔助化療療效及復發(fā)情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①其成像僅反映乳腺癌病灶某一切面或斷面的圖像,三維特征不明顯;②雖然其可反映新輔助化療前后病灶大小的變化,但不能準確地反映腫瘤變化的程度;③其無法準確地反映新輔助化療誘發(fā)的病灶殘留及內部纖維化情況。這些不足臨床尚無應對方案,有待于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進一步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