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生
十數(shù)年如一日的文藝工作者,朋友圈中的帶貨王。
古龍在《多情劍客無情劍》里寫過,“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心一窄想尋短見,便放他去菜市場?!辈耸袌龆酂狒[?。〖t紅的小辣椒、綠綠的小白菜、肥白的雞鴨、活蹦亂跳的魚,空氣里充滿了新鮮蔬菜剛被割下來的青草氣、早點攤炸油條的油煙氣,以及肉鋪老板圍裙上的油膩腥氣,吆喝聲此起彼伏,即使心情再差,在菜市場逛著逛著,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想“這個菜跟那個菜配著炒一個,這個魚怎么怎么燒一條,那個時令菜這幾天正當季得抓緊吃一次……”,腦海中一報菜名,什么尋短見、不開心,統(tǒng)統(tǒng)顧不上了。
我愛逛菜市場,那里熱鬧、市井。平時一周五天在寫字間里埋頭勞作,說些言不由衷的話,做些身不由己的事,到了周末,是必須要去一次菜市場的,在豐富的蔬菜與熱情攤主的召喚下,回血、招魂,一點一點回歸真實的自己。
有時去別的城市出差,也一定會抽出時間逛一下當?shù)夭藞?,看看有什么沒見過的菜,順便向攤主學習一下做法,雖然可能什么都不買,但在市井中獲得的力量,足以支撐我去提一個復雜的案子,或者去吃一個心累的業(yè)務飯局。
我逛過與酒吧街比鄰而居的早市、能搞當代藝術(shù)展的大型綜合市場,還去過滿街都是時尚男女的北京三元里,遇到過蔬菜批發(fā)市場的書店……很多時候,菜市場已經(jīng)不僅僅是菜市場,而是生活的另一面。
春夏兩季的早市最好逛。不到6點,攤主們就已經(jīng)擺開了瓜果蔬菜,各種新鮮的應季菜、野菜都見得到;早點鋪子也開始有睡眼惺忪的食客前來報道。初夏逛早市,有時還能買到荷花。清清秀秀的荷花,被一個憨厚的漢子一小捆一小捆地載在自行車后座上,遺世而獨立地站在一堆肉、菜之間。買完菜的主婦若是覺得不太貴,就來上兩支,隨手插在菜籃子里帶回家,充滿煙火氣的浪漫,不過如此。
一般到8點,早市就結(jié)束了,攤販們自覺而迅速地收拾著,很快,這里就干干凈凈仿佛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但手里提著的兩根黃瓜提醒著你,剛才確實有個攤主笑著對你說“好吃再來”。
去年冬天,我們本地有個文藝團伙選中了老城區(qū)一個舊廠房里的大型綜合市場,在這里搞了一場“菜市場大會”。很多去現(xiàn)場參加活動的人,包括我,到結(jié)束也沒弄明白這個大會是干嘛的,但是臨走時卻喜氣洋洋地抱著一顆主辦方發(fā)的大白菜。
去參加的人,不光有本地的文藝青年們,還有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很多人穿著鼓鼓囊囊的棉睡衣就來了,站在打扮得標新立異的文藝青年之間,竟也毫不違和。街坊們很好奇,這個自己每天來買菜的地方,今天怎么這么多人?賣蔥姜蒜的隔壁擺了咖啡機,精釀啤酒則挨著山野干貨,平時少有人關(guān)注的寫著當日菜價的黑板,那天成了拍照打卡的合影背景板。總之到了最后,不僅每個人都領(lǐng)到了一顆大白菜,還跟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迪斯科舞曲跳起了舞。
菜市場大會結(jié)束后,這個地方也經(jīng)常被人提起。前陣子還有一個藝術(shù)家把自己的畫作制成了立牌,穿插著放在市場里,還有一些學生畫的菜市場速寫,也在蔬菜魚肉之間進行了展覽。來看展順便買菜,或者買菜順便看展,都很好。那些暫時脫離了庸常的藝術(shù)作品,卻與庸常處于同一空間,讓這個城市更加的耐人尋味。
這些年逛菜市場最大的收獲,是在一個蔬果批發(fā)市場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書店。位于城郊的菜市場,早上搞批發(fā),院子里全是大卡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市區(qū)很多小區(qū)門口蔬果店賣的菜大多是從這里批發(fā)出去的。到了下午,就清靜許多,開始零售,基本是附近的街坊去光顧。本來是慕名去尋找一個不常見的食材,沒想到一進批發(fā)市場的大門,先看到了書店。書店還貼了一副對聯(lián):上去買本書,下來捎根蔥——左右都是食糧,倒是很妥帖。
我有幾個經(jīng)常會約著一起逛菜市場的女朋友,隔上兩三周就會約一次。其實也不為買菜,就為在菜市場一邊挑挑揀揀,一邊熱熱鬧鬧地聊聊最近的工作與生活。逛完菜市場再去咖啡館吃個早午餐,把平常日子中的煙火氣一股腦送給菜市場,再從充滿生機的蔬菜瓜果中汲取繼續(xù)生活的力量?!抖嗲閯蜔o情劍》里寫道:世上只怕再也不會有比菜場人更多、更熱鬧的地方了,無論誰走到這里都再也不會覺得孤獨寂寞。
這大概就是我們喜歡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逛菜市場的意義。
深漂媒體人,常年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聽無數(shù)深漂旅人的奇幻故事。
在城市中暫時隱身,有很多種方法,比如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吃完舍友煮的面,拿上公交卡,花2塊錢把大大小小的憂愁都藏在沿途風景中。
前年,我扛著單薄的行李,來到深圳。在這座四面環(huán)海、毗鄰香港、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人口的移民大都市里,我既可能是蕓蕓眾生里最不起眼的星光,也可能是被命運偏愛的孤島。
平時工作壓力自然是大的,到了周末,我就會不假思索地跳上家門口那趟環(huán)線車,任憑它帶我環(huán)繞寶安、南山、福田、羅湖等7個行政區(qū)域,途徑100多個站,橫跨122公里。只有這段時光,才能讓我放空,變成等待踏上靜謐旅程的神秘嘉賓。
在深圳常年開環(huán)線的司機仿佛天生具備DJ漂移范兒,中午一點半,陽光把瀝青路曬得锃亮,我總能遇上那個愛放《癡心當玩偶》的司機,毫不夸張地說,即便他把譚校長的歌漂移成小型Live Show,也叫不醒在車上打盹的人。
選擇乘坐這條環(huán)線的人,無非是圖個方便又省錢,它能把遠在市中心上班的人直接送回郊區(qū)家門口,還可以讓那些無處安放周末的城市初來者有個好去處。在車上像我一樣把耳朵塞起來,靠在窗邊不說話、不去想工作糟心事的人真多,遇上晚高峰和夏日里的暴雨天,車廂一定會夾雜著潮濕感,它們像是來自叢林沼澤,只有把忙碌了一天的人卷進氤氳的水氣里,才能跟上城市的節(jié)奏一起搖擺。
雨后的深圳真美,透過車窗,你可以看見沿途挺拔茂盛的熱帶大樹,城中村的蒼蠅館里冒著的烤生蠔的煙氣,辦公樓里還躲著加班改方案的年輕人,以及剛從出租屋下來,準備把夜晚10點當作黃金8點的街坊……
于是,再干癟的人生,也會因為眼前這一幕幕而變得無比貪戀這座城市。當橘色的日光牽出萬丈光芒,當淅瀝的雨水讓夜色暗沉朦朧,人們最容易進入心無掛礙的飄忽狀態(tài)。
大腦隨意放空,只是下車記得帶包。
記得有位前輩跟我說過,每個深漂人都有一條專屬公交路線。人們在這里思考命運跌宕起伏,聽見自己最真實的心聲后,才逐漸與這座城市相融合。深圳的緊迫感從不改變,但只要在工作之余,我們有一段心無掛礙的游車河時光,再煎熬的打拼也變得和藹起來。
資深媒體人,人文旅行書《遇見歐洲,遇見童話》作者。
上海,就如一片海。那些深夜加班的人,常常被卷挾于浩浩湯湯的浪潮里,成為匯流入海的水滴。這座城市有某種魔力,令人投入在最前衛(wèi)、最虛榮、最恣意的感官享受中,但也能在摩天大樓的縫隙中,尋覓到某些秘境,短暫隱居在別處生活里。
日落瑜伽、頌缽冥想……聽起來是不是像是去了一次印度?事實上,我是在上海一家名為阿納迪的酒店里。我曾經(jīng)用36小時“穿越到大自然之間”,體驗了一次身心靈全方位印度式養(yǎng)生日常。
上午入店登記后,店員提出要給我做個“脈輪測試”——這種源自印度民間的醫(yī)學觀念,認為人體有7大脈輪,跟健康狀況相關(guān)聯(lián)。不相信的人,權(quán)當體驗異域風情啦。測試后酒店會給你標明體質(zhì)屬性的有色手環(huán),就餐時服務生會送上對應體質(zhì)的飲品與食物。入住期間,我就足足喝了好幾頓紅菜頭汁!
下午時分,我來到頌缽教室。頌缽常用于喜馬拉雅山區(qū)的宗教儀式中,如今,被現(xiàn)代人用來調(diào)節(jié)心理,達到身心放松和療愈的作用。聽著高低輕柔回蕩的缽聲,我很快就意識松弛、摒除雜念,進入“無我”狀態(tài)?;秀敝?,仿佛已經(jīng)離開永遠車水馬龍、高速運轉(zhuǎn)的上海,神識沉浸入空靈透明的世界。
接下來的時光,我跟隨印度老師在日落時分到露天小廣場上學習瑜伽;在健身房里揮汗如雨地練習尊巴舞蹈,累并痛快著;睡前,還試著通過調(diào)整呼吸與發(fā)聲的方式,進入冥想放松狀態(tài)。
對于沒空度假的上海人來說,周末36個小時里的印度式隱居時光,珍貴而安逸,假裝自己出了趟國也是可以的。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曾經(jīng)描述過人們進入桃源的經(jīng)過: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而我剛到璞麗酒店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自喧嘩的高架公路轉(zhuǎn)個彎,經(jīng)過奢侈品大牌云集的豪華商場,穿過熙熙攘攘的人潮與悶熱稀薄的空氣,而后打開酒店大門,就猶如深入山腹,前面隱約有光,然后豁然開朗。
入目,是清雅碧綠的竹林,百葉窗簾隔開了喧鬧,這里大約是上海最有“隱士”氣質(zhì)的酒店之一。璞麗的大堂通道格外狹長,正如通往桃花源的秘密路徑。在通道的一側(cè),有間圖書室,猶如舊時英國貴族家庭里常有的那種書房,深色書架上滿滿都是書,一直通往天花板。圖書館一側(cè)還有一個壁爐,冬天會點燃,伴著木柴燃燒的輕微劈啪聲,時光在這里靜靜流淌。
事實上,酒店的各個角落你都能找到書,隨手翻開來,就能進入一個寧靜的世界。在這座永遠馬不停蹄向前、每個人都格外匆忙的城市,想要短暫停下來,用36小時讀完一本好書,或者泡在浴缸里聽完一整張唱片,花點時間做一些仿佛“無用”的事情……我大概就會選擇在璞麗。都市中有這樣的桃花源,才是格外珍貴。
我比較偏愛“亞洲系”的酒店集團,比如文華東方、安縵、六善、悅榕莊等,它們大多發(fā)源于亞洲的度假勝地,從一開始就有著很明顯的“享受生活、舒適隱居”的理念。酒店細節(jié)特別有“逃離都市”的感覺,住了你就懂。
知名DM刊主編,因為每日工作與吃喝玩樂難分彼此,日常被朋友圈的人唾棄與羨慕,但事實是每月輪回在選題寫稿出刊死循環(huán)中的普通編輯一枚。
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年代,似乎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被大家叫出來的“網(wǎng)名”,西安因為盛產(chǎn)小麥制品的美食,而被稱作“饃都”,一派吃貨的形象。因著抖音等視頻平臺的推波助瀾,西安坐實了網(wǎng)紅城市的名頭,無數(shù)年輕人跟著短視頻按圖索驥打卡,在永興坊喝摔碗酒,在網(wǎng)紅店吃毛筆酥,然后帶著鼓樓回民街的伴手禮和朋友圈一片獵奇的羨慕聲,心滿意足地離去。
然而西安并不是用舌尖和景點就能完全體味的城市。這座著名的十三朝古都,需要用點心思才能將它的濃墨重彩體味出來。城市行走(city walk)就是我推薦的旅行方式,不僅能幫助你重新了解城市的布局和空間,還能幫你體味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讓你鮮活地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生命力。
我參加城市微旅行已經(jīng)五年多了,最早認識城市微旅行,是源自于一部非常著名的紀錄片形式的廣告,作家馮唐、演員徐崢等人,在自己生活的、再熟悉不過的城市角落里,發(fā)現(xiàn)一些不為人知的美麗,并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片中有一句話說,“當世界一意孤行向前時,總有些人執(zhí)意地懷舊,在過去的世界不肯離去?!币虼?,越是身處的城市,我們可能越不了解,從而錯過了認識它的良機。去探索自己在這個城市中錯過了什么,或許就是城市微旅行的意義。
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自己做功課太高難度了,尤其當你想了解的不是這個城市的景點,而是城市老式生活的時候。如果你在西安的旅行時間充足,可以參與一些City Walk的團體,用一下午的時間去一小片區(qū)域慢慢熟悉品味城市。各地專業(yè)的、相對固定的City Walk團隊,幾乎都是由知名的青旅或者同好圈組織的,他們設定的游覽線路,不會出現(xiàn)“華山東線一日游”“秦始皇陵西線一日游”這樣的旅行社線路。比如從南門經(jīng)書院門到柏樹林,也許徑直走過去只要20分鐘,但微旅行團卻能游覽3個小時以上,比起單純的暴走,把街道上你不知道的故事告訴你,才是City Walk的意義。
City Walk有趣的是,就算同一條路線,不同的領(lǐng)隊也會帶來截然不同的風格。旅行規(guī)劃師小圓曾經(jīng)告訴我,City Walk的線路幾乎沒有著名景點在里面,因此想要有現(xiàn)成資料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線路都要靠自己一遍遍走出來。比如紡織城老廠區(qū)深度游就是她很喜歡的一條線路,那里保存著西安二十、甚至三十年前的生活痕跡和生活習慣。規(guī)劃這條線路時,她是靠紡織城土著朋友帶領(lǐng),一遍遍地走下來的。另外,和仍然在廠區(qū)內(nèi)生活的人聊天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里的故事都在他們的腦子里,活生生的,勝過任何書面資料。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City Walk,是回坊的發(fā)現(xiàn)之旅。提到這里,很多小伙伴肯定會說,逛回坊還需要人帶?用大眾點評網(wǎng)搜出來名店,一路吃過去不就好了嗎?這次的City Walk顛覆了我對回坊的印象,全程沒有吃飯買特產(chǎn)的環(huán)節(jié),有的只是和回坊跨越時空般的歷史對話。作為一個老西安,我深感慚愧,許多建筑我路過多次,卻不知道它們的意義,它們沒有牌匾,就像普通的民居一樣靜靜佇立在那里幾百年,等待感興趣的人去發(fā)現(xiàn)。
紡織城擁有難得一見的1950年代蘇式建筑群,是人口密集,有“小香港”之稱的熱鬧街區(qū),現(xiàn)在改建的紡織城藝術(shù)區(qū)更是西安版的“798”。這些看似混搭的風格,呈現(xiàn)在一個街區(qū)上,把我們吸入一條時光隧道。你可以看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產(chǎn)物,也可以聽到支援大西北的軼事。成片的廠區(qū)、無私奉獻的職工經(jīng)歷了太多大起大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最終,整片滄海桑田匯成一道獨特的攝影線。
我們出發(fā)的地點沒有選擇最繁華的正街大皮院,而是選擇了偏向生活區(qū)的灑金橋。灑金橋有玄而又玄的撒金幣的傳說,是游客和老街坊云集的地方,它臨近西倉檔子,每周四和周日都擠滿了賣東西的商販和買東西的居民。
往里走兩步,就是西安的“潘家園”西倉老集市。西倉隱匿在現(xiàn)代都市之中,在網(wǎng)購時代還原了集市該有的熱鬧,小商品琳瑯滿目,老西安樂此不疲。這是一個保留著明清時期開市傳統(tǒng)的民間交易市場,每周四、周日透露出最純正的老西安味道,賞鳥、買鳥、換鳥、觀賞雞、賽鴿、斗蛐蛐、買蟈蟈……不是紈绔子弟、沒有玩世不恭,你只是在體會活生生的民間生活。
我一直聽聞在回坊里有漢族寺廟西五臺,直到這次City Walk才特意尋見,其實就在灑金橋街邊一條非常不起眼的窄巷子里,稍不留神就走過了。西五臺是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母親而建的寺院,氣勢磅礴,現(xiàn)在只剩三座高臺。寺廟里有巨大的桐樹,筆直的樹干需要三個人才能抱圓,但看門的師傅說:“這里的樹三四百年都不算什么,再往里面走有一座清真古寺,寺里有一棵建寺古槐,都快600歲了!”
很少有人會帶游客來看廟后街,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廟后街作為景點出現(xiàn)。廟后街全名城隍廟后街,它的歷史和都城隍廟一樣古老。這里是名副其實的回坊生活區(qū),水龍頭上鎖的老景象我十幾年沒有見過了,喜歡拍老生活的小伙伴一定很喜歡。
川陜總督府邸我也是久聞大名,但就是找不到。這所深宅大院現(xiàn)在是家屬院,據(jù)說老宅還是年羹堯在陜西時修建的,后來年羹堯?qū)⒄核徒o了張總督。大院共有四進深,院中最早還有戲臺,窗戶是很漂亮的“滿天星”木雕窗欞,翻修后的老宅保持了過去的基本構(gòu)造,仍能看到過去雕梁畫棟的影子。
如果你來西安,不妨在網(wǎng)上找一下當?shù)氐腃ity Walk團體,即使是西安本地的小伙伴,也可以在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你以為你很熟悉,但其實你不了解的城市。
退堂鼓十級演奏家。
作為世界最大的城市(對,世界最大,不是之一),東京的繁忙與復雜超乎想象。被東京的復雜搞暈頭的旅居的你,周末一定要去人形町緩緩勁。
東京有多繁忙,在地鐵站就看得出來,最大的中轉(zhuǎn)站“新宿站”簡直是個立體迷宮,有不少人專門為新宿站寫不迷路全攻略。我看過的此類文章最好笑的一個標題是:“新宿轉(zhuǎn)車一點也不難——轉(zhuǎn)乘前必須知道的六大技巧”。東京地鐵站里的人潮好像被按了快進鍵,被擠得淡漠又來去匆忙。
好在超級大城市有一樣好——足夠豐富。并不需要出走,在東京也有讓人身心都放慢的神游一日的地方,這就是人形町。
身為東野圭吾的書迷,他的小說我最偏愛《新參者》。這是部難得一見的,明明寫了一樁殺人案,看完后卻讓人感受到內(nèi)心溫暖的推理小說。主角加賀警官有天才的推理能力,是每天走街串巷撫慰心靈的治愈者。
這部小說之所以如此溫暖,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小說發(fā)生的地點——人形町。東野是在實地走訪后才寫下這部作品的,書中每條街、每家店都有原型。后來實地取景拍成電視劇也大獲成功,阿部寬扮演的加賀刑警笑容溫暖,加上充滿人情味的淳樸老街,整部劇真的自帶治愈效果。這也給了我一個理由,在一個晚起的周末上午,去親眼看看小說里的街巷。
走出地鐵站,很快看到標志性的人形町鐘樓。這是座保留著濃濃江戶時代風情的自動人偶鐘樓,掛著Q版的浮世繪,上寫“繁華的江戶人形町通”,每天定點播放傳統(tǒng)音樂,人偶會開始固定模式的機械表演。我來時不是正點,沒看見人偶秀,但想想就覺得挺有種老式幽默感的。
人形町有著讓人舒心的安靜——不擁擠也不冷清,有適度的熱鬧。其實這里離銀座不遠,但一走出地鐵站,就會被舒服的市井氛圍包圍起來,完全沒有“寸土寸金國際大都市”的氣味。
路邊的老奶奶經(jīng)營的和果子店、隱藏在老式木板房中的居酒屋、隨便閃入街道兩邊的窄巷、路邊停著的舊自行車、屋外放著的被雨淋得綠意十足的花木,非常寧靜又有煙火味的生活氣息。
于是我忘掉背包里的小說,不想刻意尋找書上的店鋪(有心的話確實能一家家找出來),而是隨意沿著街道走起來,一切隨緣吧!
寸土寸金的東京,其實隱藏著許多祈福的地方。比如人形町的水天宮,雖然供的是財神,但最出名的卻是能夠保佑安產(chǎn)的“子寶犬”銅像?!缎聟⒄摺沸≌f里,遇害的三井峰子生前曾滿懷期待地在這里撫摸過小狗的頭,為心中不能言說的愛而祈禱。這個神社其實挺小的,也非古跡,夾雜在周圍一圈半新不舊、半高不低的樓宇中,看起來特別家常,決不是值得游客特意來的地方。想到來這里的人都確實是心懷愿望專心祈禱,感覺很安寧。子寶犬可以祈求孩子安康,每個帶小朋友的媽媽都會讓孩子摸一下,銅質(zhì)小狗的頭應該是被無數(shù)雙手撫摸過,金燦燦亮閃閃的。
水天宮外面不遠就是家百年點心店“重盛人形燒”。人形燒這種傳統(tǒng)日式點心就發(fā)跡于人形町,烤制的紅豆餡點心,做成“七福神”的樣子。電視劇中的加賀警官每次排隊買點心總是不巧遇到售罄,大眼睛里裝滿委屈。而我,則在走到重盛人形燒門前發(fā)現(xiàn)這家店干脆不開門。
來人形町不吃人形燒說不過去啊!好在溜溜達達,后來我又找到另一間人形燒老鋪“板倉屋”。板倉家店面也小小不起眼,卻是“七福神人形燒”的發(fā)源店,創(chuàng)業(yè)至今一百多年,第四代傳人仍然每天早上4點開始制作,在店內(nèi)最炎熱的角落,滿懷心意烤出一個個笑臉七福神。
其實這一天我遇到的最合心意的點心,是信步走進的一家叫“壽堂”的和果子店的點心。店面很有古早的感覺,老到掉漆的木頭柜子,柜臺里擺著的和果子并不是那種晶瑩剔透嘆為觀止的,看起來倒是扎實好吃——實際上也如此。店雖老舊,里面的氣氛卻讓人舒心。我在低頭看小魚小鳥果子的時候,柜臺后面的兩位老奶奶拿出小小的玻璃杯,倒上冰水,用個小托盤輕輕放在我面前,“天太熱了喝杯水歇歇”。旁邊的立柜里,整齊地擺著些舊書,有雜志、畫報以及和果子主題的書,還有一些小小工藝品,擺得密密麻麻但很整齊。我買了店里的招牌“黃金芋”,一口咬下去,細密又扎實,果然老奶奶捧出的點心總是讓人信得過!
1.如果做好功課,是可以根據(jù)《新參者》電視劇的場景對應找到每個店鋪的,我意在隨心散步,沒認真找。
2.“雙葉”其實是做豆腐起家的,如果你去雙葉,記得嘗嘗他家的銀杏豆腐。和軟綿綿的豆腐一樣,人也跟著軟綿慵懶。
夏天午后一場驟雨初歇,我到了甘酒橫丁。甘酒橫丁與“人形町通”大街十字交叉,是人形町最有趣的地方?!皺M丁”什么意思?可以把它理解成“胡同兒”。如果這條街在北京,就應該叫“甘酒胡同”。這里保留大量從江戶時代持續(xù)至今的傳統(tǒng)工藝小店、老字號美食店,還有各種工藝品店、舊物鋪。
甘酒橫丁的街口,果然有一家名為“雙葉”的甘酒豆腐店。甘酒是日本傳統(tǒng)米酒,類似甜酒釀。我在日本街頭的便利商店買過包裝很美好的限量裝易拉罐甘酒,但事實證明,超市出售的甘酒包裝雖美,喝起來卻與在雙葉喝到的感覺不大一樣,大概喝過老字號手工釀的,就回不去生產(chǎn)線出品的了。
外面驕陽似火,店里倒很陰涼安靜,擺著現(xiàn)切的豆腐、豆皮,各種腌菜干貨。店的角落里擺著個嬰兒車,里面的寶寶睡得臉粉撲撲的。老板娘束著馬尾,與印象中永遠精心打扮的日本女性不同,穿著很家常的衣服,身材有點肉肉的,沒化妝,臉很清秀?!案示频晟n井優(yōu)?!蔽倚睦镎f。
我們買了罐裝好的店家自釀甘酒,還有甘酒冰淇淋,賴在店里的長凳上躲清凈。店里客流量并不大,時不時有路人或街坊來買點什么。一位婦人來串門兒,與老板娘兩個一起頭湊著頭低聲聊天。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很熟稔的樣子進店,和老板娘寒暄兩句,老板娘起身從酒缸里現(xiàn)舀出一杯甘酒遞到他手上。原來街坊都是到店里直接打一杯酒喝?。☆D時覺得自己買罐裝甘酒的方式太不悠閑了。
男子不急不慢地站定喝完一杯酒,道別走了,剛才中斷了聊天的兩個人又湊在一起說了起來。雖然一句也沒聽清,但看她們的表情,一定在講街坊間的八卦!
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覺得這個小小的店鋪,這條小小的街道,向我展開了日常故事的一角,從別人的故事旁邊路過,這種感覺比行色匆匆逛大街有趣太多了。
不安于室的非典型性巨蟹,愛妻愛家好男人,喜歡旅途中的岔路、偶然和拐彎。
在大都市水泥森林里待久了,難免感覺“憋得慌”。很多美國居家男,一把年紀了,內(nèi)心還會沉醉于西部牛仔電影,大概因為那里有最理想的“mens ?life”——不知“油膩”為何物的酷帥老牛仔,似乎總是在戈壁和荒漠中騎馬馳騁,也會在風塵十足的小鎮(zhèn)酒吧里用威士忌和姑娘把自己灌醉……
當然,真讓他們拋棄城市生活來場“硬核”式下鄉(xiāng),去西部放牛當牛仔,顯然太不現(xiàn)實??捎幸粋€地方,可以讓夢想偶爾變成現(xiàn)實,那就是“牧牛王國”得克薩斯。這個有著全美最多農(nóng)牧場的地方,算是農(nóng)村中的農(nóng)村,每年會舉行一次休斯頓牛仔節(jié)(簡稱Rodeo)。對于當?shù)厝藖碚f,Rodeo是重溫西部牛仔夢的時(nong)光(cun)嘉(da)年(gan)華(ji),也特別適合理性冷感的都市人兒。趁著周末休假,帶著全家人,來此尋找點避世感,也給靈魂增添點兒煙火氣。
牛仔節(jié)舉辦期間,往往正值春假,所以當?shù)厝?、外地游客,基本都是一家老小齊來趕集,每個人都能在這兒找到屬于自己的樂子,青年人看雜貨攤子、小朋友追逐打鬧。
而最具本地特色的,還是露天家畜展上看到的超過3萬頭精壯的牛、馬和綿羊。我們雖不是沖著牛馬交易去的農(nóng)場主,卻也趕著去家畜區(qū)見更真實的牛仔生活。來自農(nóng)場的小孩子們,熟稔地跟各種動物打交道,青澀的臉龐帶著燦爛的笑,牽著塊頭比他們大出數(shù)倍的牛時,滿身散發(fā)著從容自信的童稚氣息。
不適應動物便便味兒的人,可以去旁邊的家畜館。里面的暖箱有正在破殼的小雞和圍著豬媽媽吃奶的粉嫩小豬仔,排隊想擼一把家畜寶寶的群眾多是沒見過農(nóng)村世面的大人。那里還有由十來只真的小馬組成的“旋轉(zhuǎn)木馬”,小孩子們排起長隊就為去坐一圈。有個區(qū)域集中了羊駝、兔子、綿羊等毛茸茸的溫順動物,也可以進去摸個夠……所有展示都有股土味的意趣,農(nóng)場里的樂子,溜上一圈就一清二楚了。
對動物沒什么興趣的本地小男孩,趁著父母買豬仔牛犢的時候,熟練地扎堆兒玩牛仔cosplay。他們抖著手里的繩索,去套身旁板凳大小的木牛的脖子——牛仔競技場里那些酷炫的絕技,原來也是從小就開始苦練精進的。更讓人羨慕的是,除了腰上沒挎著左輪手槍,男孩身上的套索、牛仔巾、牛仔帽、牛仔靴等裝束和電影里并沒太大區(qū)別——這幾乎是每個男孩童年時向往的最佳裝備。
因為太豐富也太有新鮮感,還沒等腿覺得累,肚子倒是不爭氣的先餓了,于是和小伙伴去餐飲街匯合。
跟國內(nèi)農(nóng)村集市比較像的一點是,這里流動美食攤兒上的分量都特別足,“Everything ?is ?bigger in Texas”可不是說說而已。就像牛仔節(jié)上的標志性美食火雞腿,又大又沉,簡直可以順手論起來當防身武器(假裝自己是電影男主角),但當?shù)厝顺云饋硪稽c都不含糊,據(jù)說每年休斯頓牛仔節(jié)期間都會有十萬個以上的火雞腿被吃掉……
休斯頓牛仔節(jié)始于1932年,到2019年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87屆,每年2月底到3月中旬舉辦,是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牛仔主題嘉年華活動,不僅有傳統(tǒng)的牛仔競技,還有各種牲畜展覽、市區(qū)馬車游行、燒烤大賽以及明星演唱會等一系列活動,你可以理解為更花里胡哨熱鬧的洋氣版集市。
按國內(nèi)鄉(xiāng)下趕集定律,酒足飯飽就該換場子了,比如看個斗雞歌舞什么的,這里也一樣。我們跟著黑壓壓的人群走進牛仔競技場,原本的橄欖球場地,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泥土——老得克薩斯人淳樸又節(jié)儉,這些土是35年前給牛仔節(jié)買的,一直用到現(xiàn)在,每年牛仔節(jié)開幕時用上百輛大卡車拉來鋪滿場地,閉幕時再拉回到專門的倉庫存起來。
牛仔競技(Rodeo)是整個牛仔節(jié)最著名的環(huán)節(jié),開場華麗的巡游后,總共八九個項目的比賽依次上演,牛仔們一手抓緊韁繩,一手高舉,騎在沒有鞍子且不斷騰空跳躍想把他們甩下來的烈馬和瘋牛背上,昏黃的塵土在他們四周飛揚,隔著幾十米也能感受那種無畏、果敢和瀟灑的氣度,西部的傳奇故事也在他們身上延續(xù)。
對我來說最“燃”的還不是那些挑戰(zhàn)成功的牛仔高手,而是競技尾聲時的兒童騎羊大賽。圍欄內(nèi),那些稚氣未脫還在上幼兒園的小家伙們趴在綿羊背上,雙手攥緊羊的脖子,想方設法在狂奔的綿羊背上堅持到終點。意料之中的,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在中途被摔下來了,但沒有人哭喪著臉,都笑呵呵地爬起來對湊過來的攝像機招手。
比賽結(jié)束,體育館中央的大屏幕切換到采訪獲勝小姑娘的畫面,面對主持人的提問,一臉稚氣的小家伙答不出幾句完整的話。不過在被問到將來長大了想要做什么的俗套問題時,小家伙想了片刻,奶聲奶氣地吐出一個詞:“Police”(警察)。全場氣氛瞬時被點燃,大家給小姑娘以最善意的掌聲,連歡呼聲都是山呼海嘯式的……看來,在牛仔夢深入人心的大農(nóng)村得克薩斯,鏟除邪惡、維護鄉(xiāng)民歲月靜好生活的警察,是孩子和大人們心中的最佳職業(yè)之一。
農(nóng)貿(mào)集市逛了,硬菜火雞吃了,牛仔競技也看了,連小朋友騎綿羊比賽都結(jié)束了,吃喝玩樂全齊了,想想這牛仔節(jié)狂歡也該結(jié)束了吧?當?shù)厝似?!最后還攢了個大招——鄉(xiāng)村音樂會,主辦方認真地請來了格萊美獲獎歌手這種重量級大咖。
還是那個35年前泥土堆的臨時場子,牛仔競技環(huán)節(jié)一結(jié)束,移動舞臺就緩緩從場外平移到了場地中央,然后像蓮花一樣,在聲光電的炫麗伴奏中,嗖嗖地展開。著名西部鄉(xiāng)村歌手Chris Stapleton(國內(nèi)有網(wǎng)友說他是格萊美屆的騰格爾……嗯,大家自行感受一下這個地位)閃亮登場,放嗓開麥,偶爾還加幾句即興freestyle,引得臺下群眾邊搖擺邊歡呼。
演唱會太好聽,以至于我們幾個沒有按照原計劃提早半小時走,而是堅持聽到了完場,哪怕因此被散場時的巨大人潮和車流堵在原地動彈不得也很值。在疲憊生活中依然有牛仔英雄夢想的都市男人們,最后就在這場得克薩斯大趕集中,心滿意足地過了把西部癮。
回味一下,只要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硬核下鄉(xiāng),幾乎人人最后都會在一場熱鬧又豐富的集市中,重新燃起對煙火人間的生活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