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裝裱的稱謂演變"/>
文/范勝利
中國書畫裝裱作為一種技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被使用最多的關于書畫裝裱的名詞是“裝潢”。我們從流傳至今的歷代裝裱的形式來看,“裝潢”應為一定材質(zhì)的添加物,起到對原物保護和展觀方便的作用。“裝潢”作為一個名詞,從歷史上記載的文獻看,是用于書畫的。但這個詞的兩個字“裝”和“潢”及相關含義的產(chǎn)生比“裝潢”一詞要早得多?!把b潢”一詞的產(chǎn)生是一個過程,與文字、繪畫的產(chǎn)生有同步性。其在不同時期有過許多不同的稱謂,歷史上出現(xiàn)過的與其意義相關的詞語有裝治、潢治、裝池、裝褫、裝背、裱褙等。
“裝潢”二字最初是分開用的,《說文解字》①和《玉篇》②解釋為:“裝,裹也?!痹臼前谕饷妫斜Wo被“裝”物之意,后來逐漸“潢變”,有增添美感之意,“裝”與“飾”合為“裝飾”一詞被使用?!颁辍弊钤缭溉炯垼兰o末葉,劉熙所著《釋名》③中已有“潢”是“染紙”的說法,古人用黃蘗汁染治紙料,稱為“入潢”。南北朝時,裝裱工藝有了初步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裝裱的基本形制—卷軸。初期紙張的裝幀形式是模仿帛書的樣式把紙張粘成長卷,用一根圓木棒作軸,粘于最后一幅紙上,以此為中心卷成一卷,用毛筆蘸墨書寫。每一紙卷用紙從二幅到幾十幅不等,為了保護紙卷,大約每五卷或十卷用帙④包裹起來,也有的盛之以囊。這種用圓木棒作軸,以長卷為樣式的裝幀模式,就是中國書畫裝裱的開端。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⑤卷三“雜說”中有“入潢”“染潢及治書法”等條目,其中記載:“凡打紙欲生,生則堅厚,特宜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暗也。入浸檗,熟即棄滓,直用純汁,費而無益。檗熟后,流滓搗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搗煮之。”⑥文中所載的古代用于書寫的紙一般用黃蘗汁染過,叫作“入潢”,目的是防蟲蠹。經(jīng)過“入潢”的紙顏色發(fā)黃,故稱為黃紙,古人再用這種紙料作為圖書用紙。另一種解釋是把“潢”作水池解?!墩f文解字》記載:“潢,積水池”。明代方以智《通雅》⑦卷三十二《器用》“裝潢”條這樣解釋:秘閣初為太宗藏書之府,并以黃綾裝裱,謂之“太清本”,“潢,猶池也,外加緣則內(nèi)為池,裝成卷冊,謂之裝裱,潢即表背也?!彼哉f“裝潢”,又有把畫心視為池,四周施以裝飾物之意,稱為裝池。
“入潢”過的六朝葉子寫經(jīng)
手卷外觀
唐代有關書畫裝裱的記載較晉、南北朝時期多。唐代書畫裝裱已經(jīng)走向成熟。繼卷軸之后產(chǎn)生了掛軸和冊頁兩種新的裝裱形制。據(jù)史書記載,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書法和歷代名畫,指定王行直裝褫,褚遂良、王知敬監(jiān)領其事,足見唐代對裱畫的重視。日本國奈良朝使臣來我國學習裝裱技術,唐太宗親命典儀張彥遠⑧面授技藝,從此我國的裝裱技藝流傳日本,裝裱技藝進一步發(fā)展?!度毡緯嬔b潢源流考》⑨一文中介紹了日本裝潢的起源:最早見于大寶元年(701)的《大寶律令》之《職員令中務省圖書寮之條·義解》,記載有“裝潢”,其中“截治曰裝,染色曰潢”,又“裝潢手四人,掌裝潢經(jīng)籍”。文中的“裝”指紙張的裁制,“潢”則指寫經(jīng)用紙張的染色。在這里“裝潢”一詞可以理解為將書寫成文的經(jīng)文制作成經(jīng)卷的工作。據(jù)記載,“裝潢”連在一起用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六典》⑩中有:“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秘書省有熟紙匠、裝潢匠十人?!蓖瑫€有:“弘文殿學士無常員:校書郎二人,學生三十人,令史二人,熟紙裝潢匠八人,亭長二人,掌故四人?!薄缎绿茣ぐ俟僦径?中也有:“校書郎二人。熟紙裝潢匠八人。”裝潢在唐代已經(jīng)被視為一種官方稱謂明確出現(xiàn)在史書中,并被沿用。
“裝褙”一詞在兩宋時代的文獻里較多出現(xiàn)。北宋時,書畫裝裱工藝已趨于完善,進入成熟階段,裝裱技藝及款式有了新的發(fā)展,書畫裝裱既繼承了唐之前的傳統(tǒng)工藝,完善了掛軸與冊頁的裝裱,又獨創(chuàng)新格。宋代周密《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把當時所藏書畫真跡按年代、優(yōu)劣分成若干等級,分別采用不同的綾錦、檀紙、軸頭加以裝裱;對其包首、天頭、隔水、驚燕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
南宋 馬遠 乘龍圖 宋式裱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隋唐古紙表面形態(tài):有涂料和染黃
染好的宣紙
明代書畫裝裱的發(fā)展不亞于宋代,并且補充與改進了宋代裝裱上的不足之處。蘇杭一帶出現(xiàn)了一些具有地區(qū)特色的裝裱法和樣式,對后來裝裱工藝的發(fā)展和形式的多樣化起到了促進作用。明代流傳下來的書畫作品較多,有很多還是原裝裱。清代的書畫裝裱形式多種多樣,品式有簡有繁,是歷代的匯集融合?,F(xiàn)在能夠見到的清代書畫原裝裱和歷代書畫的清代改裝裱很多??登瑫r期和晚清時期的裝裱各具顯著特點。而“裝潢”一詞的含義則逐漸擴展,已經(jīng)不僅局限在書畫裝幀的層面上,泛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飾”,著重從外表的、視覺藝術的角度來看,凡裝飾物品使之美觀都可以稱之為“裝潢”?。
明刻本《淳化祖帖》經(jīng)褶裝冊頁
上述涉及書畫裝裱的稱謂,不同的搭配組合的詞語有不同的含義指向與側重,但除了細微的差別,含義基本接近。其用字和裝潢本身的發(fā)展狀況相關。裝潢的操作技藝在隋唐以前重在保護保存文獻,所以“潢”字產(chǎn)生于“入潢”“染潢”,意義在于保護。在中國水墨畫產(chǎn)生之后,審美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裝潢”的涵義逐漸擴展,形成了后來的各種文字和意義。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