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珍
整個村莊,只有一個地方有蘆筍。那是我老爸的作品。蘆筍是高貴的蔬菜。早先我是在賓館里吃到的,它斜斜地切成條狀,泛著翡翠一般的光澤。
走進東門菜市場,那扎得整整齊齊的蘆筍,宛如一桿桿毛筆在等著評估。我試著問其價格,那個數(shù)字倏地挑起了我的眼皮。我擺出不喜歡的樣子,挪開腳步。老爸說:“這個營養(yǎng)好,我們可以自己種?!焙髞?,我真的吃到了蘆筍。沒有菜市場上的壯碩,但新鮮得像一分鐘前才掐下來。老爸的身子彎成了75度:“怎樣?” “好吃。”我一邊吧唧,一邊回答。老爸松了一口氣,站直了身子,說:“我種了半畦呢?!?/p>
村人看著老爸的蘆筍,很羨慕,卻沒有一人能種成功。
老爸這人,對動物,對植物,都有特別的感情。小時候,他養(yǎng)的羊能聽懂他的話;他養(yǎng)的雞,會開門關門。無論種什么,他都能種出氣候來。他不會玩手機,不會查資料,就愛自己琢磨,在實踐中找到最妥帖的方法。
可是,自從得了帕金森,老爸的行動越來越遲鈍。天冷的時候,他一整天都躺著,沒有能力站起來。說起話來,舌頭像被石頭擋著,無法舒卷。
“我也想種蘆筍?!苯K于,我向老爸開口了。我覺得老爸的獨門秘籍需要發(fā)揚。我的請求,老爸沒有不同意的。老爸的聲音還是很難懂。有時,一句話重復三四遍,我還是沒聽明白。他努力地講,我努力地聽。我的蘆筍將在這場對話后橫空出世。
小院的一小塊地被騰出來,把泥土深鋤以后,將沙和土按比例混合,然后把老爸培植了多年的蘆筍連根挖起,搬進新的領地。蘆筍高高地昂著頭,密密的枝葉層層疊疊擠擠挨挨,像極了微型的竹林,更像文竹的雙胞胎兄弟。枝條旁逸斜出,節(jié)處開出白色的小花,形如很久以前鄉(xiāng)村校園里敲的鐘,或一朵或一雙,星星點點,在綠叢里眨巴著眼睛,不,在風中敲出淺綠色的鐘聲。沒開的花兒,小米大小,它們一個苞一個苞地立在枝條的高處,儼然雜技演員在自我陶醉,自己是自己的觀眾,每一個小苞都是主角。
我常常站在蘆筍前發(fā)呆。從來不知道,蘆筍可以長這么美。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摸蘆筍的葉子,針狀的葉子密密匯聚,仿佛孔雀的羽毛,柔軟細膩。偶有白白的蘆筍冒出芽來,我也舍不得采。第一年的蘆筍,能適應新環(huán)境就不錯了。
我是懶人,喜歡一勞永逸的植物。我種的母親花、韭菜、敗醬草、馬蘭頭等,都只需種一次。“蘆筍也是貼心的植物?!崩习指嬖V我,“只是過冬要給它穿棉襖。”起凍前,老爸安排我們帶走黃豆梗和黃豆殼,把它們覆蓋在剪去枝條的蘆筍上,再蓋上一層土。整個冬天,那一小塊曾經(jīng)熱鬧的土地,變得冷冷清清。
當樓頂?shù)挠夯w下黃色的花瓣,蘆筍還在睡覺。我有些心急,忍不住蹲下身,用食指去摳泥土探個究竟。突然,我看見了一個白胖胖的芽兒。啊,是蘆筍!它一直在地底下努力。一周后,蘆筍由白變綠,直直地挺立在還露著零星黃豆殼的泥土上。此時,剪下它們就可以做一道菜了。
我喜歡把蘆筍攔腰切一兩下,保留它原先的粗細,也更能保留其本真的滋味。入鍋前,先下幾片農(nóng)家臘肉,再放一兩個切成條的新鮮紅辣椒。蘆筍易熟,不用合上鍋蓋,等它綠得發(fā)亮,在粉色的臘肉和火紅的辣椒中,舒展出柔軟的身段,就可以起鍋了。
春天的明媚里,吃一道自己種自己炒的蘆筍,真是奢侈的享受。就像老爸看我繼承了他的絕技,也一臉滿足地掛著微笑。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