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復彩
我現(xiàn)在的住處屬于老城區(qū),是安徽省安慶市第一批棚戶區(qū)改造地帶。
每天,我進出門必經(jīng)過一樓的一個車庫。替這一片居民看車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他和同齡的妻子就住在車庫里的一個五六平方米的小隔間里,那里放著一張窄窄的雙層床,丈夫睡上層,妻子睡下層。過道口擺著一張小桌子,老兩口就在那張小桌上切菜和吃飯。一個煤球爐放在車庫門口,被圍在一個舊木箱里,是為了防止火力散失。有時候,他的妻子在煎魚,鍋里冒著“嗞嗞”的聲音,路過的人都說:“好香??!”看車人的妻子聽后笑笑,用鍋鏟小心地翻著煎得焦黃的魚。
她的丈夫或是在一旁劈著一塊撿來的木柴(大約是用來發(fā)煤球火的),或是把車庫里隨便停放的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一一挪順,讓車庫里盡量顯得有條不紊。這時候,妻子已在那張小桌子上擺好三四樣小菜:有葷有素,有菜有湯,每一樣看上去都很精致。丈夫幾乎每餐都要喝酒,雖然是那種十幾元一斤的散裝酒,酒香卻彌漫了整個車庫。
晚上我從外面回來,看到看車人躺在那窄小空間里的一張靠椅上,他的老妻坐在雙層床下層的床沿上,一邊織著孫子的毛衣,一邊用語速很快的貴池話同丈夫聲情并茂地說著村子里的事情。丈夫很少搭腔,他的臉被酒精刺激得紅紅的,半瞇著眼睛,像是睡著了,又像是在專心地聽妻子的嘮叨。
夏天的傍晚,車庫里很熱,老頭將他的靠椅移到車庫外的過道上,悠悠的穿堂風使過道很涼快。有時候路過那里,聽到老頭發(fā)出輕輕的鼾聲。我羨慕極了:他沒有失眠的痛苦,在車庫門口的過道里仍能睡得很香。
車庫前原有一個花壇,乒乓球桌大小,后來花壇里的花死了,花壇成了一小塊荒地。看車人就把那片荒地整理出來,撒上菠菜籽和小白菜籽。菜地混雜著煤渣,土質(zhì)很差,我原本不相信那地里會長出像樣的玩意兒來,但沒過多久,竟真有細細的菜秧子從那地里鉆出來,綠油油的。菜秧子一天天長大,看車人的妻子就不斷地從那菜地里掐出稍大些的菠菜或小白菜下到鍋里。天冷的時候,那地里的菠菜沒剩下幾棵了,小白菜卻長成了大白菜,每一棵都很肥很嫩,他們一時吃不了,就砍了放在地里,曬太陽,準備用鹽腌了留著過冬吃。
有時候,看車人在躺椅上休息,我會禁不住同他嘮嗑。他告訴我,他老家的房子因處在新建的高鐵站附近,被拆掉了,還給他兩套“還建房”。他賣了一套,另一套留著自己將來住。
我問,你不把房子留給你的兒女嗎?他回答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給兒孫當馬牛?!边^年后,我以為看車人一定要回老家去住了,但他又承接了這一帶的環(huán)衛(wèi)工作。走在大街上,我常常看到他身穿帶著黃色熒光條圖案的藍底環(huán)衛(wèi)服,弓著腰清掃那一片大街。他依然住在車庫的隔間里,依然喝著那十幾塊錢一斤的散裝酒,酒香依舊。
看車人被散裝酒刺激得紅紅的臉上總是露著淡定的表情。與當今社會很多人相比,他們最大的不同,是能把平常日子當神仙日子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