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賦漁
采桑女從一棵桑樹的洞里撿到一個孩子,抱回去交給國君有莘氏。國君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廚師撫養(yǎng)。據(jù)說其母親居住在伊水之邊,孩子就姓伊,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摯”。他就是后來的商朝名相“伊尹”。
伊尹從小就在國君的廚房里混。什么樣的山珍海味都嘗過,并且學(xué)了一手好廚藝。因為烹飪的手藝好到極致,已經(jīng)到了“道”的層面,他又從這烹調(diào)里面悟出了治國之道。他趁給國君做菜送飯的機會,試試跟國君一談。國君十分吃驚,就請他做自己女兒的家庭教師。一個燒飯做菜的奴隸竟然成了“有莘氏女師仆”,這件奇事一下子傳遍四方諸侯。
商國的國君“湯”是一位求賢若渴之人,聽到這件事,就派人來請伊尹。有莘氏不理。湯一連四五次,希望用重金換伊尹,都被有莘氏拒絕。湯想來想去,親自去拜見有莘氏,恭恭敬敬地提出,想娶他的女兒為妻。
有莘氏一聽,先是一驚,繼而大喜。這位湯,他的祖先是契,契后來做了舜的司徒,掌管全國的民政與教化。湯是他的第14代子孫,管理的地方不大,只有方圓70里。雖說是一個小國,湯的名氣卻很大。一個因為是名門之后,四方諸侯都很尊重,另一個是他修仁德,重人才,是一個有志向的人。諸侯們說起他,個個贊不絕口。
有莘氏立即安排婚事,十分隆重地把女兒嫁往商國。伊尹本來就是女兒的教師,就做她的陪嫁好了。于是,伊尹就背著鍋鼎,隨著新娘來到了商國。
第二天一大早,湯就在朝堂上接見伊尹。伊尹不慌不忙,據(jù)說先給商湯做了一碗天鵝羹,湯一吃,連聲說好,伊尹就說,這不算什么,還有更好的滋味。司馬遷說伊尹“以滋味說湯”。
伊尹從做菜又談到治國之道,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一番話,說得湯連連點頭。后來老子對此有個總結(jié),說是“治大國如烹小鮮”。湯當(dāng)即封他為“相”。自此,伊摯就叫“伊尹”,又名“阿衡”,都是國君左右手的意思。
此時夏朝在位的王名叫“桀”。伊尹來到夏都,結(jié)交了夏桀的王后妹喜,對夏朝的內(nèi)政外交了如指掌。由于夏桀一再倒行逆施,人們對他的憤恨也到了極點。
伊尹回到商國之后,開始策劃對夏的戰(zhàn)爭。商湯先后滅了“葛”“有洛”和“荊”等國,實力大增,然后指揮大軍,向夏王的都城進(jìn)發(fā)。商湯又滅了“溫”,隨后滅了“韋”和“顧”,這些都是忠于夏桀的諸侯。原本戰(zhàn)爭很順利,沒想到忽然殺出了一個昆吾國。
昆吾國的人善于制陶、琢玉和冶金,夏啟曾在昆吾鑄鼎。因為他們能鍛造出最精良的銅兵器,后來人們把上等的刀劍稱為“昆吾”。商湯與昆吾的戰(zhàn)爭很殘酷,持續(xù)了一年,昆吾失敗了。昆吾一敗,前往夏都的路上再無強敵。
商湯與伊尹率領(lǐng)著70輛戰(zhàn)車和5000兵卒,與夏桀的軍隊在鳴條相遇。這一天,大雨滂沱,雷電交加。商軍士氣旺盛,在雷雨之中奮勇沖殺。夏軍毫無斗志,一敗涂地。
《逸周書》上說,數(shù)月之間,有“三千諸侯”大會于亳(商都城)。湯登上天子之位,夏朝滅亡,商朝建立。湯死后,伊尹又輔佐了外丙、仲壬和太甲,到沃丁八年時才去世,活了100多歲。
伊尹鉆研五味調(diào)和,以五味調(diào)出天下之至味,又以五味調(diào)出治愈百病的“湯液”。據(jù)說醫(yī)學(xué)經(jīng)典《湯液經(jīng)法》就是他所著。他由調(diào)味、治病,然后上升到治國之道,成為一代名相,終于完成了一個奴隸的逆襲。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