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琪
“我不合群,我要改嗎?”這是《奇葩說》第五季決賽的辯題,引發(fā)了許多觀眾的強烈共鳴,賽場上群情激昂?!安缓先骸边@一原本略帶貶義的詞語,正在發(fā)生變化。高中時代怎樣是不合群?交際娛樂方式和時間控制方式異于同學。他們不合群是因為他們享受看上去枯燥無味的學習過程,讓自己埋首于知識的海洋里;他們不合群是因為他們將時間幾乎全部花費在學習上,缺少娛樂生活;他們不合群是因為他們高度自律,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在高考前毫不懈怠。他們看起來是不合群的人,但是他們的付出會讓他們自帶光芒。
自帶指引之光,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有見解,有目標,有踏實的行動力。湖北有一個叫錢乾的,在高三以前還是一個上進心不強的學生,卻在高三完成逆襲,在湖北省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一個中等生成為高考佼佼者的奮斗歷程”在媒體流傳。這一切的改變主要是因為進入高三的那個暑假,一些來自清華北大的學長到錢乾的學校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和大學逸聞,突然間點亮了錢乾的心燈,引發(fā)了他對未來的無限向往。和優(yōu)秀的人相處,你會不自覺地被他們吸引與帶動。他們努力拼搏的樣子就像深夜的燈塔一樣,照亮那些陷入學習困境的同學,給人以方向和希望。
自帶能量之光,他們對學習精益求精,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當其他同學掙扎在題海中筋疲力盡,試圖放棄時,他們還在堅持學習,在不斷前進中獲得持續(xù)的能量。復旦大學老師陳果說過類似的話:“我們在有生之年要永不停歇地往上成長,不斷地成長。唯有去成長,才能抵御住變老時下墜的力量。你會慢慢地活成一束光,誰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
各種心靈雞湯盛行的今日,最好的正能量不是勸慰別人“沒關系”“你很棒,加油”,而是活成一束光,誰若接近你,就是接近陽光。
有如此“不合群”之人,必然就會有優(yōu)秀的“合群之人”,因此,我們也不能忽略合群的必要性。蔡康永在《奇葩說》中肯定合群的必要性,要不斷提升這樣的能力。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要經(jīng)常審視和改變性格中的缺陷,比如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等,增強適應社會、照顧他人情緒的能力。一個性情特別偏激、總認為自己正確的人,遭受的挫折會很多。久而久之,很容易走上言行極端的道路。
2016年,廣東順德大良小學生小珊在上學途中失蹤。40多個小時后,嫌疑男子張某生被警方抓獲。據(jù)張某生的父親稱,張某生是一個言行很偏激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自以為是,不聽勸告。該案承審法官介紹,張某生系某理工大學的畢業(yè)生,因感情受挫等原因悲觀厭世,曾兩次自殺未遂。后來,他又產(chǎn)生了殺人后伏法的念頭,以達到速死的目的。由此可見,“合群能力缺失”是張某生形成冷漠自私的人格、危害社會的原因之一。
高中時期,我們正處于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走過高考,有著更廣闊的世界等待著我們。我們在面對學習時應當是“不合群之人”,在面對生活時應當是“不斷提高合群能力之人”。努力活成身帶光芒的人,這需要不斷增強生活中的“合群能力”、學習當中的獨立自主能力,使自己在不斷吸取多元的觀點、看到廣闊的世界時,擁有一顆自立自強清晰堅毅的頭腦。如此下去,我們就會自帶光芒。
(作者系長沙市望城區(qū)一中440班學生)
(責任編校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