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紅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中醫(yī)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廣州,51047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作為心內科常見病,近年來發(fā)病率、病死率有所上升。受生理、心理、家庭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等多種復雜因素影響,多數(shù)患者伴有睡眠障礙,長期睡眠障礙會影響患者心功能恢復,增加反復住院風險[1]。臨床治療CHD合并睡眠障礙以促睡眠藥物、鎮(zhèn)靜藥物為主,其缺點在于短期療效明顯,遠期作用有限,且存在不良反應及易成癮性。心臟康復治療是一種新型干預措施,本研究將其應用于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廣州市白云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17例;年齡49~76歲,平均年齡(61.42±4.64)歲;睡眠障礙病程2~5年,平均病程(3.12±0.57)年。觀察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1.34±4.57)歲;睡眠障礙病程1~5年,平均病程(2.92±0.53)年。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1)PCI術后1個月以上,病情穩(wěn)定;2)符合CHD診斷標準[2];3)符合睡眠障礙診斷標準[3];4)PSQI評分至少7分;5)語言及認知功能正常;6)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存在腦嚴重器質性病史;2)近1個月服用過精神類藥物;3)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級III~IV級;4)血糖及血壓控制不良的嚴重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5)房顫、嚴重心律失常;6)合并嚴重肺部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腫瘤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心理暗示輔助睡眠,必要時給予促睡眠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以心臟康復治療,首先評估患者運動能力,制定心臟康復訓練計劃,患者禁劇烈運動,以中強度有氧運動為主,如室內健步走、健身操、蹬功率車等,采用健身操方式進行熱身運動,45~60 min/次;有氧運動30~40 min,包括蹬功率車10~15 min,液體阻力搖臂10~15 min,步行跑步機10~15 min,放松5~10 min。心臟康復治療頻率3次/周,共進行3個月。運動強度需達目標心率,目標心率計算公式=[(最大運動心率-靜息心率)×60%+靜息心率],運動過程中以患者自覺稍累,輕微出汗為宜,運動后檢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變化等情況。
1.5 觀察指標 1)心功能:采用美國ATL公司生產的APOGEE 800型彩色多普勒檢測儀測定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LVEF、LVEDD、LVESD。2)睡眠質量:采用PSQI量表評估,量表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催眠藥物、睡眠質量、日間障礙及睡眠障礙7個條目,每條目采用4級計分,分值0~3分,總分21分,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4]。3)統(tǒng)計不良心血管事件。
2.1 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LVEF、LVESD、LVEDD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觀察組心功能指標明改善較同期對照組顯著(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前,組間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觀察組PSQI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PSQI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中發(fā)生靶血管重建1例,對照組中發(fā)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例,心血管病死亡1例,靶血管重建3例,觀察組不良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2.33%(1/43),對照組為16.28%(7/4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62,P=0.026<0.05)。
CHD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壞死致病,其死亡率占全部心臟病50%~70%。由于該癥病程長、病情復雜、癥狀多,患者易出現(xiàn)負面情緒,繼而影響睡眠,造成睡眠障礙,不利于患者恢復及預后。劉雅麗[5]研究指出,睡眠障礙會引起交感神經張力增加,造成血壓、心率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心室顫動閾值,引起斑塊破裂,誘發(fā)心血管事件。因此,需積極對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治療。
促睡眠藥物、認知行為、部分替代治療在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治療中均存在一定缺陷,且效果欠佳。心臟康復治療是應用多種協(xié)同、有目的的干預措施,促使患者盡快回歸社會生活,提高生命質量,預防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心臟康復治療是以運動為核心,有提高冠狀循環(huán)運動及冠狀動脈擴張能力作用,誘導神經激素及某些血管活性物質改變,調節(jié)內皮及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王承龍[6]研究指出,心臟康復可降低鈣離子內流,抑制內皮素收縮反應,降低冠狀動脈病理形成風險。蓋延紅[7]研究指出,心臟康復可改善CHD患者PCI術后LVEF及6 min步行試驗指標,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治療3個月LVEF、LVESD、LVEDD指標改善較對照組明顯,提示心臟康復治療可改善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心功能。原因是以運動為核心的心臟康復可提高患者LVEF,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極量負荷運動中的每搏量,從而改善心功能。
睡眠障礙會促進CHD患者分泌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造成心跳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收縮,增加血小板黏性,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誘發(fā)心肌梗死,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影響預后??梢?有效睡眠可改善CHD患者心功能,緩解疲勞,減少機體耗氧量,降低血管再狹窄風險,對于疾病康復及轉歸有利。余萍[8]對老年PCI術后失眠患者應用心臟康復治療,結果提示心臟康復可降低PSQI總分,改善睡眠質量。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治療3個月PSQI評分明顯低于同期對照組,提示心臟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睡眠質量。原因可能是心臟康復治療以有氧運動為核心,有氧運動可促進垂體分泌內啡肽,從而促進睡眠,加之運動后產生的疲勞感可使大腦分泌抑制興奮的物質,誘導患者入睡,并增加睡眠深度,改善睡眠質量。心臟康復可提高冠狀動脈血流儲備能力,抑制兒茶酚胺及腎上腺素分泌,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心臟康復治療可減少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
綜上所述,CHD合并睡眠障礙患者應用心臟康復治療效果確切,能改善心功能和睡眠質量,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