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菊
摘 要:本文首先就高中化學中人文精神的內涵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接著分析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實施的現(xiàn)狀,最后針對于此,提出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人文教育;現(xiàn)狀;策略
新時期下,全球儼然已經(jīng)進入了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而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下需要大量綜合性人才的供給,因此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早就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了。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下,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被放在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地挖掘各個學科的人文內涵,使學科知識與人文知識進行有效地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健康完整的人格。
一、高中化學中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中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總和。而人文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講授人類文明積累的各種精神和經(jīng)驗,以激發(fā)受教育者的人文需求,進而使受教育者對自己、對社會等具有理解和關懷的能力,并且同時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而對于化學課程而言,其主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對物質組成、結構、性質等方面的研究?;瘜W中也包含著很多人文知識。因此,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科學史、科學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和化學知識進行有效地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化學豐富的人文內涵,才能夠使學生具有認識科學本質的本領,同時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科學觀。
二、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人文教育實施的現(xiàn)狀
(一)教學功利性強
目前,由于受到我國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的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具有很強的功利性。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關注考試的重點難點,對學生知識的講解也僅僅是停留在讓學生應付考試的層面上。長期以往,這樣具有強烈功利主義色彩的教學模式勢必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喪失學習的興趣,認為學習的目的就只是為了以后能夠考個好成績。這種畸形的教育觀點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的。
(二)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忽視化學的實踐運用
當前,很多的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化學的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很高,而對于化學與實踐的結合則涉及較少。教師一般都在課堂上對于考點和考題進行詳細地講解,而對于化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化學與科學歷史的結合點等都比較忽視。同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取得一個好的考試成績,往往會花費很多的時間讓學生做題。這種枯燥的題海戰(zhàn)術可能讓學生具有一個好的考試成績,但是學生往往對于學習化學的意義和核心價值觀一無所知。也不會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對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
(三)教師對人文化教學缺乏認識
目前,很多的化學教師自身就對課程本身的人文內容缺乏科學全面的認識。這直接導致其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對化學教學中的人文教育停留在一個表面、不深刻的層次上。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忽視科學教育的本質,認為只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算是達到人文教學的目的,很顯然,這樣片面追求表面效果的教學方式是對人文教育很大的誤讀。
三、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結合化學故事,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
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一些著名化學家的故事向學生傳達一種堅持不懈、科學求實的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同時,在教師的這種講述中,學生還能夠認識到進行科學研究并不是一個能夠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具有堅韌的耐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這些勵志故事的講解不但能夠使學生對化學學習具有濃烈的興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化學周期表的時候給學生講解居里夫婦憑借堅持的實驗,最終發(fā)現(xiàn)放射元素鐳的故事。
(二)結合化學史,培養(yǎng)學生自豪感
人類的歷史與化學的發(fā)展始終都是緊密相關的,化學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厝谌胍恍┗瘜W史的內容,使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的時候能夠有更多人文方面的思考。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中國的燒瓷工藝的化學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將中國的英文名字的歷史與學生進行分享。這樣化學史與教學內容的融合既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心理啟發(fā),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產(chǎn)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結合化學特點,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極具實踐性的學科,因此化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深刻的把握這一學科特點。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化學知識進行細心地觀察,并且鼓勵學生進行活學活用;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化學這門學科給人們生活帶來的雙面性,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在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時候也帶來了諸多的環(huán)境問題。通過此,使學生逐步樹立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并使得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保護環(huán)境,熱愛自然。
(四)加強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生態(tài)意識
由于目前我國的化學教材中涉及的環(huán)境保護的內容比較少,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脑黾樱寣W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能夠樹立一種正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要想達到生態(tài)保護的目的,進行一定的社會實踐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學校附近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進行調查,然后將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科學地分析,并指導學生制定出一套防止污染的辦法。這種活動的開展,既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擴展,也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環(huán)保意識,熱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五)增強STS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
STS具體包括的是科學、技術、社會這三方面的內容。因為化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將化學知識與其他領域進行很好的融合。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對學生STS的教育,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能夠運用化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且用學到的化學知識對一些生活問題進行正確地處理。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大力提高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實施人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高中化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價值觀,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具有深刻的人文內涵。這些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張軍志.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合人文教育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 陳廷俊.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4,10:73-78.
(作者單位:保山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