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開作家蕭紅的一部《生死場》,一場人生迷茫的夢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靜靜的山村中,暗流涌動、生死離合全都包括,這大概是人生的一幅生動畫卷。世道改變,人心不古,浮浮沉沉,我們不應(yīng)該去責怪任何人,更不應(yīng)該去責怪自己。一本書,12個中短篇小說,民國時期的哈爾濱農(nóng)村的小人物的命運,就這樣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帶給人們無限的震撼。同時,在閱讀了蕭紅的《生死場》之后,也更加具象地意識到 蕭紅不僅僅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幫助,更在文字的表述和文章的內(nèi)涵表達方面深受魯迅先生的影響。只是,身為一名女性,蕭紅的文字更加細膩與感性,十分犀利的揭示了國民劣根性。
關(guān)鍵詞:人生;國民劣根性;沉重;時代
作者簡介:李書凝,女,漢族,1998年出生,山東昌邑人,曲阜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本2016級漢語言文學(xué)(師范)科在讀。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0-0-01
引言:
相信,閱讀過《生死場》的人一定都深深地 受到過震撼。所謂“生死場”三個字,一個生,可以是生命、生活、生產(chǎn);一個死,可以是死亡;一個場,可以是場景、場地。從書名來看,《生死場》無疑是一部描繪生活與生命的書,它記錄下了每一位小人物的生活場景,像是歷史重現(xiàn)那樣,再一次鮮活地出現(xiàn)在 人們面前。透過蕭紅細膩的文字,在人們的心底蔓延,那種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那些活靈活現(xiàn)的小說人物,那種壓抑與沉重之感,都將這部書的書名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蕭紅用她細膩感性的文字,將這部書中的各個故事娓娓道來,方方面面無一例外。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這些事情的發(fā)生,讓這些事情更加直觀的展示出來,這種客觀的敘述,將那個我們現(xiàn)代都市人并不熟悉的鄉(xiāng)村暴露出來。
一、作家蕭紅感性的一生
蕭紅是黑龍江人,如她的書《呼蘭河傳》一般,她就在這個叫做呼蘭的地方出生。在蕭紅出生沒有多久之后,她的母親便拋下了她,獨自一人去了天國。由此可見,蕭紅的童年應(yīng)該是過得很不好的,因為蕭紅的父親又娶了新的夫人,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 了蕭紅的繼母,這樣的家庭,是沒有任何親情和愛可言的。因此,蕭紅才會在后面選擇離家出走,并且還是好幾次,這大概也是蕭紅年紀輕輕便離開世界的原因吧。
蕭紅的這一本《生死場》是她的成名之作,她的個人情感、事業(yè)在那個時候也達到了她一生中的最巔峰,那些日子是她31年生活中最美好的生活,也是最華麗的時候。魯迅先生那時候非常賞識她,并且蕭紅十分親切地稱 魯迅先生為“老師”,可見,她與魯迅先生的關(guān)系十分親切。
可是,她最終并沒擁有幸福。因為在后面,蕭紅的感情糾葛變得十分亂,她的個人生活也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打擊,才讓蕭紅寫出了《生死場》這樣的作品,才能有如此厚重的壓抑感。在蕭紅的《生死場》中,處處都體現(xiàn)著對于人命的漠視,這或許也與蕭紅本人的感情經(jīng)歷有關(guān)吧。例如在《生死場》中對于王婆這一人物的塑造。王婆是這部作品中刻畫比較果敢的一位女性形象,可是她對于自己丈夫的依賴,對于自己丈夫奴役自己這件事,她認為也是情理中的事情,深刻記得王婆在服毒之后,并沒有死去,大家便忙著為她挖坑,忙著將她裝進棺材,看她要活過來,很多人多說是詐尸,于是自己的丈夫用扁擔在她身上重重地砸 去,這是怎樣的人性?親情愛情在當時只是如路邊的枯草一樣,只有它在燃燒自己為人帶來溫暖的時候,它才有用,其它時候 ,一文不值,甚至是被嫌棄為礙眼的東西。只是最后,她沒有如大家的愿,仍然活在這個不值得留戀的世界。
在極其貧乏的年代,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易,可是在中國男尊女卑傳統(tǒng)思想腐蝕下的農(nóng)村生活,更是血淋淋啊。
二、真實農(nóng)村生活的再現(xiàn)
蕭紅曾說:“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1]?!彼裕鳛橐幻F(xiàn)代的著名作家身份的蕭紅,并不需要用“致敬”兩個字。蕭紅自己說不需要致敬,我們這些后人也覺得她不需要致敬,這并不是說蕭紅的作品不夠好,而是蕭紅本人的性格和做事,實在是不適合“致敬”這兩個字。蕭紅的一生都是懷著對生命的無限憧憬與追求的,蕭紅需要溫暖的朋友和愛人,她的心靈需要被治愈,這是因為幼年的不幸和童年的悲哀所共同造成的。因為有了朋友,有了愛人,蕭紅曾經(jīng)認為自己很幸福,但是這份幸福終究是短暫的,不過至少,她也曾經(jīng)擁有過這一份幸福。蕭紅的身體狀況,大概也是受了自身感情的影響,因為一個人的心靈若已經(jīng)幾乎死亡,那么她的身體狀況也不會很好的。
麻面婆,是在《生死場》中首先出現(xiàn)的一位悲情人物,作家蕭紅以她和丈夫的一系列的對話作為開頭,引出整篇小說??梢哉f,這個人物一出場,基本上就可以看到蕭紅對于女性以及生命的態(tài)度。麻面婆在家中的地位,低到塵埃,卑微到不能再卑微。最令人心痛的還并不是二里半對她的不尊重,而是她自己。在麻面婆的思想中,她認為她就應(yīng)該處于這樣被奴役的地位。由此可見,這是多么的令人心痛。
但是,在反映社會百態(tài)的同時,我們又可以通過這部書,來體會到我們?nèi)缃裾诮?jīng)歷的這一切是多么的溫暖與美好。身處這個繁華的世界,無論是物質(zhì)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人們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與提高,思想的更新和開明讓人們更加成熟,更加平等的去對待每一個人,這也是對于未來生活的無限的追求與向往。
三、結(jié)束語
樸實無華的文字讓蕭紅這個人的人生也真實地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煩惱,人和動物一樣,忙著生,忙著死[2]。一切都是那么現(xiàn)實,在他們的生活中看不到一丁點陽光,看不到一丁點希望,他們只是麻木地忙著生活。但是,正是因為蕭紅的生活是如此的情況,她才會有對于生活和生命的永久的憧憬與追求,正是因為無法擁有,所以更顯得珍貴。
參考文獻:
[1]都玉珍.《蕭紅墓畔口占》:繁華落盡見真情[J].語言文字報,2019(04).
[2]徐馨儀.聆聽呼蘭河的呼喚——訪蕭紅故居、蕭紅紀念館[J].奮斗,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