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科學家就愛玩神秘,一天到晚在土里挖來挖去,記錄一些奇奇怪怪的數(shù)字不說,動不動還要插手外星的事兒,一有工夫就偷偷研究火星土壤到底能不能種土豆。
他們的身份實在可疑。有時候,他們出現(xiàn)在FBI的辦公室里,看起來像法醫(yī)學家;有時候,他們出現(xiàn)在恐龍挖掘現(xiàn)場,看起來像古生物學家;有時候,他們又出現(xiàn)在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看起來像氣候?qū)W家總而言之,你就是弄不懂他們到底在研究什么,官方名稱是什么。
“嘿,叫我挖秘密的X學家就好啦!”他們最愛這么說。不不不,這個答案哥迷們可不滿意,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搞清楚X學家到底挖的是哪門科學的秘密!
要找到X學家,你得到野外去。因為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田間地頭挖土。怎么挖呢?他們找好一個地方就掄起鐵鍬,使勁往下挖一個深約1米的大坑。這個坑的長和寬都至少得有1米,挖好以后,他們就扛著特制的容器跳下大坑,采集坑里的土。不用說,等到這個活兒干完,X學家自然就渾身是土,臟得不像樣子了。
如果你在野外找不著X學家,就到實驗室里去。不挖土的時候,他們在實驗室里“玩”土,把從野外采集回來的土弄干,制成標本,或者對著儀器觀察、記錄土里的秘密。當然啦,實驗室里的X學家也干凈不到哪兒去。
X學家有時也不臟。這種時候,他們一般都很酷。
他們揣著一臺高大上的加固型筆記本電腦,遙控無人機,借助全球定位系統(tǒng)、遙感、地理信息系統(tǒng),給大地“拍照”——繪制一種電子地圖,里面包含各種各樣的地理信息。在他們的電腦里,有一般人看不懂的各種衛(wèi)星照片、數(shù)據(jù)庫等等。
不“拍照”的時候,他們要么背著高端儀器在田野里測量,要么開著越野車在土堆里游蕩,怎么看怎么像科幻電影里的男主角、女主角。他們每天這么忙乎,據(jù)說都是為了找到一個好地方挖土。
X學家一旦認真起來,會要命。
有一次,X學家被FBI請去。FBI抓到了一個殺人嫌疑犯,嚴重懷疑嫌疑犯在某個地方藏匿了尸體,可就是找不到,無法給他定罪。X學家到了以后,從嫌疑犯的靴子底兒刮了點土,啥話也沒說,就把那點兒少得可憐的土帶回了實驗室,與實驗室里的土壤樣品進行比對。結(jié)果你猜怎么著?X學家成功地將那點兒土中的一種植物成分和一片樹林匹配上了。隨后,F(xiàn)BI真的在那片樹林里找到了尸體。咦,這個情節(jié)你覺得眼熟?沒錯,福爾摩斯也曾經(jīng)通過土壤的顏色破過案。可X學家不承認自己是個偵探,更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法醫(yī)學家。
有一次,X學家跑到加拿大沿海的沼澤中挖秘密。X學家在泥里挖一個大洞,讓土壤暴露出來,等到洞深處出現(xiàn)木炭的痕跡時,再分層取一些木炭樣品,帶回實驗室。通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X學家證明,早在遠古時期,那里不是沼澤區(qū),而是一片堅實的大地,原住民們放火燃燒灌木叢,給他們喜愛的蔓越莓讓出生長空間,讓自己吃得更好,過得更舒服。這個發(fā)現(xiàn)很快就被大導演用到了超級電影里,拍出令人震撼的史前鏡頭。
又有一次,X學家去了恐龍挖掘現(xiàn)場,通過研究地層,確定恐龍的生存年代。不過,X學家不承認自己是古生物學家。
X學家很擔心全球氣候一直變暖,想要找到一種方法予以阻止。
為了搜集研究資料,X學家跑到北極圈,挖那里的永久凍土。一勺土壤中含有一百萬細菌,X學家運用基因技術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找啊找,找到了一種非常古老的細菌。這種細菌能夠自然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儲存在地下。如果科學家能夠參照細菌的運作機制,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就能阻止全球氣候變暖。可是, X學家不承認自己是氣候?qū)W家。
整天挖土,走遍世界研究土,身份變換,X學家的官方名稱卻只有一個?,F(xiàn)在,你猜出他們是什么學家了嗎?三,二,一,沒錯,X學家就是土壤學家!
恭喜你,離科學家又近了一步!
小哥白尼·趣味科學畫報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