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語文閱讀和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將繪本故事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本文基于繪本故事的實際應用作用,從閱讀和寫話教學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利用實際案例具體分析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與寫話教學中的應用對策和應用方法。
關鍵詞:繪本故事? 閱讀教學? 寫話教學? 語言感知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133-01
小學低年級是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閱讀、寫話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這也是體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繪本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情況,結合繪本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更好的展開閱讀寫話教學,有效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繪本在低年級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一種兒童專屬的文學體裁,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繪本中運用直觀的圖畫和簡單趣味的字句來表達知識和道理,低年級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在低年級語文閱讀寫話教學中應用,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可以對閱讀、寫作產(chǎn)生興趣,繼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繪本故事打開學生的心靈,借助生動有趣的故事內容,講述學生生活中、成長中的故事,讓學生間接的得到成長。不僅如此,繪本故事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形成縝密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邏輯。
2.1 聽繪本故事訓練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繪本故事,首先教師要進行范讀,范讀的首要目的是明確字音,普通話學習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在范讀過程中,教師要咬正口音、帶有感情的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感受性。比如,教師在閱讀《我的爸爸叫焦尼》這一繪本故事中,用深沉且充滿愛意的語調為學生朗讀,可以讓學生融入到故事中去,在無形之中不僅明確了字音,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繪本中的情感。完成范讀過后,教師還可以進行領讀,從而進一步糾正字音、腔調等方面的常見問題。此外,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較差,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聽繪本的過程中,還可以采用師生共讀的方式。以分角色朗讀為例,在《我的媽媽真麻煩》這一繪本故事中,有很多不同的人物角色,教師和學生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閱讀,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繪本故事中人物的心境,體會故事的核心主旨,感受到故事想要表達的根本內容。而且這種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可以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繼而在實際寫作的過程中應用[1]。
2.2 讀繪本故事提高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學生自讀環(huán)節(jié)中有三種不同的形式,分別為:默讀、齊讀以及自由讀。其中師想要有效使用默讀,就要科學的引導學生,為學生構建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背景,讓學生想想自己是繪本中的一個人物,然后再展開默讀,以此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投入繪本,感受繪本。而齊讀中也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師也要合理的使用這一閱讀方式,要根據(jù)繪本的內容、課堂當下的氛圍,科學的選擇齊讀的方式,才能夠保證齊讀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比如:《鴨子騎車記》這一繪本故事就十分適合齊讀,該繪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熱鬧、故事任務較多,在齊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繪本故事想要表達的環(huán)境氛圍,從而提高對繪本故事內容情感的理解。相反,如果故事情節(jié)較為靜謐、內容含義較為深遠,就要避免采用齊讀的方式。自由讀和默讀的形式較為相似,只不過在自由讀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讀繪本故事。比如,教師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自由朗讀,以某校教師為例,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的規(guī)定時間內讀三遍繪本故事,第一遍糾正字音、第二遍讀順語句、第三遍選擇自己最喜歡一個段落,體會感情。而該教師則在這個過程中,來回巡視、認真傾聽,糾正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通過采取不同的自讀方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沉浸性加強,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反復的琢磨思考文章中的內容情感,尤其是在自由朗讀環(huán)節(jié),只要教師采用的方法合理,那么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提高。學生在閱讀其他文章時,也會采取相同的自讀方式,就會對文章內容形成較為正確的理解。
2.3 寫繪本故事訓練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寫話教學的關鍵就是實踐,因此在寫話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讓學生進行實際的聯(lián)系和訓練[2]。教師要準備好適合練習的閱讀繪本材料,在對材料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確認學生明確了故事的核心精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繪本內容進行改寫,按照學生自身的思想和想要表達的內容,改寫創(chuàng)作繪本故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繪本中文字內容較少,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寫話特點,學生不會承擔較大的壓力,從而對寫作產(chǎn)生畏懼心理,反而會因為這種創(chuàng)作訓練方式的趣味性,而逐漸愛上寫作。在繪本中往往都會包含較多的修辭方法和精彩的表達方式,教師在完成繪本故事內容教學后,可以選擇繪本中精妙的句子,給學生提供一個開頭或者結尾,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生可以根據(jù)原文的句子形式,學習體會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從而真正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因為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有著較強的模仿性,因此觀察是低年級學生最為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寫話教學中利用這一特點,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此外,續(xù)寫創(chuàng)作訓練也是利用繪本故事展開寫話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找出繪本故事中的任意一節(jié),可以是故事的中間部分也可以結尾部分,讓學生根據(jù)先后文,重新編寫故事情節(jié),以此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想要續(xù)寫出好的情節(jié),就必須要對故事內容進行充分的體會和感受,只有理解了,才能夠進行表達,學生對寫話訓練的興趣也會得到提高,長此以往,學生的表達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繪本具有著趣味性、傳遞性和欣賞性這三個方面的特點,科學合理的應用繪本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深入其中,提高注意力。此外,教師借助繪本故事,可以引導學生完整、準確的表達內心想法,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表達內容,因此必須要在閱讀寫話教學中合理應用繪本故事。
參考文獻:
[1] 張金鑫.小學低段繪本閱讀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 魯婷.繪本在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