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結合成為重要話題,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合作也成為幼兒園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然而在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中普遍存在著教育觀念不統(tǒng)一、溝通內容不全面、溝通機會不平等、缺乏溝通技巧等問題。為了讓溝通更順暢,促進家園和諧共建,幼兒教師應該做到用真誠的態(tài)度喚起彼此的信任,建立平等合作關系、建立共同目標,聚焦全面的溝通內容、精心布置多種溝通的渠道、用語言的魅力點綴溝通的意境。
關鍵詞:家園合作? 教師? 家長? 溝通?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7-0071-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同時雙方的合作也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家園合作的關鍵在“溝通”,即通過觀點、感情的彼此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和支持[1]。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有許多,如何正確地溝通從而實現(xiàn)目標,是家長與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是實現(xiàn)家園合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溝通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溝通的條件、方法和技巧[2]。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 教育觀念不統(tǒng)一
教育改革持續(xù)深化,幼兒教育更加注重于幼兒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和幼兒個性化的發(fā)展。同時隨著家長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不同的家長對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也都有著不同的教育觀念與方法。而真正的幼兒教育,一定是教師與家長在相同理念指導下,保持一致的教育觀念,通過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各自獨特的教育優(yōu)勢,合力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3]。比如,有的家長仍秉持超前教育的觀念,為了不輸在起跑線,讓幼兒參加各種超負荷的課外培訓活動。這種雙方觀念的分歧就會造成雙方溝通的障礙。
1.2 溝通內容片面化
老師與家長溝通的內容,主要針對孩子某一天或某一段時間在幼兒園中表現(xiàn)出的“問題”,由于時間限制,教師不能和家長具體交流孩子的整體發(fā)展狀況,內容僅限于外顯的問題或是希望家長配合解決的問題,卻都忽略了孩子內在的品質,比如興趣、品德、社會性等,致使溝通內容片面化。
1.3 溝通機會不均等
所謂溝通機會的均等是指溝通的次數(shù)均等或者老師很樂意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4]。在幼兒園中,接送孩子時的溝通仍是雙方溝通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會發(fā)生溝通機會不均等的狀況。比如,有的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這類家長就缺少了與教師當面溝通的機會;或是教師與某個家長溝通過多,忽視那些在班里表現(xiàn)不突出的幼兒的家長,造成機會的不均等。
1.4 溝通技巧的缺乏
與家長良好的溝通是做好幼兒園工作的基礎,各項工作在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下會更加順利的進行。然而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教師面對的是不同類型的家長,常常會出現(xiàn)溝通不暢的情況。比如,教師在反映幼兒狀況時,如果對幼兒表現(xiàn)狀況的表達顯得寬泛且籠統(tǒng),不夠確切詳細,或是對家長都是直接指出問題,則會不同程度的傷害家長積極性也會激發(fā)矛盾;在與家長溝通時由于不注重溝通技巧的運用,有時教師會感受到一些家長很好溝通,而有些則溝通起來比較費力甚至彼此不理解。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除了必要的操作層面的技巧,也要注意心理技巧的運用。
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是實現(xiàn)家園合作的關鍵步驟。雙方通過溝可以通達到相互理解和支持,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與家長作為幼兒成長中最重要的人,他們之間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為促進教師與家長更好的溝通,提出如下改進策略[5]。
2.1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
老師與家長能否順利溝通,并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僅取決于雙方的教育觀念,而且取決于雙方地位是否平等,老師是否尊重家長的觀點和看法。首先,做好家長的教育工作,用真誠獲取家長的信任,引導家長學習正確的育兒知識,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比如,在家園共育欄中張貼教育信息和教育知識,也可以設置幼兒成長專欄,不僅能讓家長詳細的了解孩子在園的發(fā)展變化,提高對教師的信任感;也利于增強雙方對幼兒教育的針對性。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角色意識,與家長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指導家長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平等的與家長交談,給家長一定的發(fā)言權。傾聽是良好溝通的潤滑劑,溝通不只在于“溝”,也在于“聽”兩者相結合才能達到“通”。比如,在家長會中有的教師一味地向家長灌輸自己的觀點,或認為家長的觀念大多不符合幼兒園教育目標和幼兒成長規(guī)律,不給家長說的機會,直接指出不足。這些都不利于溝通,因此教師不僅要學會說,也要學會聽。
2.2 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聚焦全面的溝通內容
幼兒園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小到一個活動的教育目標,大至對整個幼兒階段應該實現(xiàn)的目標都具有科學而明確的規(guī)定;而家庭的教育隨意性較大,教育目標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雙方教育目標的差異,勢必造成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不暢。因而,通過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擴大家長參與,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是實現(xiàn)雙方溝通的基礎環(huán)節(jié)[6]。
同時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從多方面,不同角度科學的評價幼兒,溝通的內容不能僅限于幼兒的不足,教師作為專業(yè)的教育人員,要有科學的教育觀念,聚焦全面的溝通內容。不僅讓家長了解幼兒發(fā)展的不足之處,還要引導家長發(fā)現(xiàn)幼兒的長處,注重幼兒內在品質的發(fā)展。
2.3 充分利用現(xiàn)有溝通方式,積極拓寬溝通渠道
接送時的溝通仍是教師與家長交流的重要方式,該方式利于及時溝通問題,面對面的溝通也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與理解,但容易造成家長溝通機會的不平等,忽視部分幼兒家長的感受。
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接送交流的優(yōu)點,避免不良影響,做到把握分寸,分清輕重緩急,對家長一視同仁,努力與家長都有所交流和互動。針對該方式的不足,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增加溝通對象數(shù)量,拓寬溝通范圍,與當面交流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提升彼此的信任感。比如,微信群,班級博客等。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利用好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家園聯(lián)系手冊等多種溝通方式,做到各種方式相互結合與補充,為溝通搭建多種形式的平臺,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
2.4 學會運用溝通技巧,發(fā)揮語言藝術的魅力
溝通是人類特定的復雜活動,是人與人信息和行為的交流、交換的社會互動過程。Hargie提出了一個人際溝通的互動模式,認為人際溝通的過程涉及到自我與他人、物理環(huán)境、心理動因等因素[7]。因此,教師在溝通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策略,學會敏銳覺察家長的變化,根據(jù)家長的不同反應運用多元的溝通技巧。比如,面對調皮孩子的家長,直接說出孩子的問題,會讓家長感到難堪,甚至引發(fā)矛盾。此時,教師可以先說說孩子近期的進步,然后再向家長提建議,最后再進行表揚。這種先表揚后提出意見再表揚的方法是溝通語言藝術的體現(xiàn),也是“三明治”溝通技巧的體現(xiàn)。
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家園合作的重要內容,良好的溝通不僅能讓家長更好的理解幼兒園的教育,促進家長與教師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而且也讓教師更準確的了解和認識幼兒,從而能對幼兒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幫助幼兒快速成長,最終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因此必須做好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幼兒園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面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策略,做到真誠的、平等的與家長溝通,拓寬溝通渠道,營造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共同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史大勝.教師與家長言語溝通的策略[J].幼兒教育,2005(11):46-47.
[2] 郁健波.良好溝通促進家園合作[J].貴州教育,2018(06):21-23.
[3] 黃莉默.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現(xiàn)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4] 姜淑萍.提高教師與家長溝通有效性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03):200-201.
[5] 梁云美.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問題研究[D].魯東大學,2015.
[6] 蔡娟.談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之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6):235.
[7] 秦向榮.人際溝通視角下的親師關系[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04):27-30.
作者簡介:王莉(1995-),女,吉林外國語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