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摘 要] 器樂教學對于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筆者在鄉(xiāng)村小學嘗試將口風琴引入課堂。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原點,以技巧訓練為中心,以藝術創(chuàng)造為追求,用小樂器奏響鄉(xiāng)村兒童音樂素養(yǎng)提升的贊歌。
[關鍵詞] 小樂器;興趣;技巧;創(chuàng)造;音樂素養(yǎng)
器樂教學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提升兒童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筆者是一名一直堅守在鄉(xiāng)村教學第一線的專職音樂教師,致力于鄉(xiāng)村孩子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嘗試引入口風琴,期望孩子們在小樂器的學習實踐中逐步形成對音樂藝術的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力。
德國著名民主主義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口風琴的教學也一樣,應該以兒童學習的興趣為原點,教師首先要采用多種方法調(diào)動兒童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口風琴音色優(yōu)美,獨奏起來琴聲悠揚,合奏起來氣勢恢宏。在教學中,當?shù)湍昙壍膶W生第一次接觸口風琴時,我總是會用口風琴為學生演奏一段他們熟悉的旋律。在孩子們嘖嘖的贊嘆聲中順勢點燃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過了口風琴學習的“新鮮期”后,小學生會慢慢進入一個“休眠期”。此時可以設置一些有關口風琴學習的挑戰(zhàn)游戲,幫助小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筆者在教學口風琴氣息保持的時候,曾嘗試過采用“積分制”的方式讓兒童記錄氣息保持的時間,并且和以前的保持時間相比較,有所增加就積1分,每積滿10分就可以兌換學習小禮品(音符橡皮之類的),孩子們在不斷的超越中永遠保持著強勁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口風琴作為一種樂器,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樂器演奏技能。所以口風琴的教學在保持兒童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還要以技巧的學習和訓練為中心。
口風琴既有鍵盤樂器的特征又有吹奏樂器的特點,它的聲音是由人們口腔里的氣流送入口風琴內(nèi)部推動簧片發(fā)出來的。因此,口風琴聲音的強弱是靠人們呼出氣流的大小來控制的。因此,口風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吐音練習、氣息的控制練習、演奏的指法練習、調(diào)式音階練習等。在口風琴學習中兒童只有掌握了這些演奏技巧,才能熟練演奏曲子。在這些演奏技巧中,氣息的控制練習最容易被教師忽略。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如果能引導學生控制口風琴吹奏時的氣息變化,就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我在教學中采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練習控制氣息:讓學生每人拿一張A4紙,紙與嘴巴保持五厘米左右的距離,每次深吸一口氣后用三種方法來吹。第一次吹用強氣流吹,第二次用微弱的氣流吹,第三次用中等大小的氣流吹,觀察紙張的振動幅度,記錄自己氣息保持的時間。隨后再讓學生分別用強氣流、弱氣流和中等大小的氣流來吹奏口風琴,嘗試調(diào)節(jié)口風琴的音色。實踐、練習、調(diào)整,兒童在不斷的操作實踐中逐步掌握了氣息的控制方法,吹奏出來的聲音音色優(yōu)美,柔和動聽。
口風琴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方法指導學生練習,在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組織學生練習口風琴的演奏技巧,以技巧為中心展開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
毋庸置疑,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是藝術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筆者以為,口風琴教學的最高目標是引導孩子借助于口風琴等樂器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兒童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筆者教學生吹奏歌曲《鈴兒響叮當》,在孩子們會吹奏的基礎上,我拋出一個問題:這首歌的旋律是很輕快的,你們認為除了采用全體齊奏的方式,我們還可以怎樣表現(xiàn)這首歌曲呢?孩子們有的說樂曲前半部分先獨奏,后半部分再齊奏;有的學生說這首曲子很輕快,聽了讓人感到心情愉悅,我們也可以在演奏時加入三角鐵,用三角鐵清脆的音色為旋律伴奏;還有的孩子受到三角鐵的啟發(fā),建議在樂曲的后半段加入沙球這種樂器。最后筆者讓學生嘗試進行演奏,然后分析、篩選出最和諧好聽的演奏方式。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還發(fā)展了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一舉兩得。
口風琴作為一種小型樂器進入鄉(xiāng)村小學音樂課堂,對于提升兒童音樂藝術素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以培養(yǎng)兒童學習興趣為原點,以技巧訓練為中心,以藝術創(chuàng)造為追求,用小樂器奏響鄉(xiāng)村兒童音樂素養(yǎng)提升的贊歌。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