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鳳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根據國家、市、區(qū)總體的課程標準,審視學校課程現狀,考量現有課程數量、質量與辦學理念的符合程度,構建實施了“綠色成長課程”?!熬G色成長課程”以學生為本,回歸生命本身,始終關注學生成長,以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綠色成長課程”依托“綠色成長教育”辦學理念,旨在讓每一個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續(xù)成長。課程結構決定著學生的素質結構,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我們遵循“整體構建,因材施教”的原則,橫向上,將課程分為人文、科技、藝術、健康四大門類;縱向上,將課程分為基礎、拓展和特色三個層次?;A類課程主要涉及國家必修課程和地方課程,如“綠野仙蹤實踐課程”,主要落實北京市學科10%實踐活動;拓展類課程主要涉及校本自選課程,更多地是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需求,目前開發(fā)了50門拓展類課程;特色課程主要指校本必選課程和雙選課程,必選課程是為了凸顯學校獨特的培養(yǎng)目標,雙選課程是為了促進特長學生的高端發(fā)展。
“綠色成長課程”呈自下而上、由普及到特殊、整體水平由低向高的特點,滿足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需求。這樣縱橫交錯的網狀課程體系,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成長,讓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快樂生活,勇于探索的夢想少年”能夠落在實處。課程體系在普及的基礎上,做到下有保底,上有出口,因材施教。
1.基礎類課程:凸顯學生的全面成長
在基礎類課程中,我們在“實”上做文章,夯實基礎,凸顯整體育人的理念。
我們依據學科課程標準,通過補充、拓展等方式,將課程進行再加工,進行高水平的校本化實施。如果說原來的課程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那么,現在的課程則是從整體入手,以基礎類課程為主體,體現“一體多維”的課程設置思路。
以語文學科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為例。“一體”指人教版語文課本,多維指“書香誦讀”“同步閱讀”“‘1+N一籃子讀書工程”課內外多維閱讀體系,保證學生閱讀的廣度和高度。我們以《語文學科實踐手冊》為載體,落實“一體多維”的大語文觀。在課程設置上,每天設有20分鐘的書香小課,用于經典誦讀,每年級都梳理出了必背篇目,經過七年的總結、積淀,出版了低、中、高三本《書香誦讀》校本教材。每周還有一節(jié)30分鐘的書香大課,進行“1+N”一籃子讀書工程,“1”是每個月必讀的同讀書目,收錄在校本教材《書香誦讀》里,“N”是與這本書內容相近的自主選擇書目,可以自己購買,也可以從學校圖書館借閱。兩類書籍都放在籃子里,這個籃子就相當于一個微型圖書館。每月的第一次書香大課,教師先進行導讀,之后學生進行閱讀,讀完必讀書目的學生,可以自行選擇“N”里面的書目進行拓展閱讀。每月的最后一次閱讀課,學生們進行讀書分享。分享采用的形式各不相同,包括手抄報、知識問答、表演、用思維導圖展現書中人物及事件等。這種必選與自選相結合的閱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在校的6年中,每個學生的必讀書目都達到60本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同步閱讀》《書香誦讀》,遠遠超出了課標所規(guī)定的閱讀量。學生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讀書籃”成為學生每天的必需品。
我們的跨學科整合依托“綠野仙蹤實踐課程”來落實。該實踐課程依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國家課程標準,以學科整合為基礎,以年級為主體,以自身體驗為主要參與形式進行實踐研究。時間由年級自主決定,或分散到各月,或集中在一周內完成。二至五年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別針對“悅己、博愛、勇氣、夢想”中的核心素養(yǎng)開展實踐研究,1年級和6年級則專門設置了入學季和畢業(yè)季課程??鐚W科課程的整合,使學生對學科知識“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學生腦中呈現的不再是每個學科獨立的知識體系,而是通過調動多種感官的參與,從不同角度、多個側面獲得多學科對于這一知識點的詮釋。
2.拓展類課程:凸顯學生的多樣化成長
拓展類課程更多地是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需求。我們在“廣”上做文章,拓寬學生的涉獵面。
課程設置自主化。每學年開學初的第一周,學校調研所有學生的課程需求,然后匯總、統(tǒng)計、篩選,只要想上某個課程的學生數達到15人以上,我們就千方百計地滿足學生的心愿。隔周五下午全校大走班。很多課程是學生自治的,他們自主研發(fā)、招募團員、組織實施,凸顯自主成長。
課程管理平臺化。2014年9月,學校開發(fā)了拓展課程選課平臺,課程報名、管理和評價等工作都在這個平臺上進行。
課程輔導層次化。拓展類課程由社會專業(yè)人員、專職任課教師進行輔導,在某一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的隊員可以主動申請擔任團長,指導團員開展活動。
3.特色課程:凸顯學生個性化成長
特色課程凸顯了學校的辦學品牌與特色。我們主要在“精”上做文章,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
針對每門必選課程,教師們都編輯了適合的教材和課程實施方案,每周一節(jié)排入課表,由專職教師上課。雙選課程在課余時間進行。每個隊的隊員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共同磨練意志、增長才干,為學校爭得榮譽。例如,學校舞蹈團排練的舞劇《綠野仙蹤之神奇翡翠長城》在市、區(qū)公演9場,觀看的人數達數千人,得到了觀眾的肯定。
4.課程評價:凸顯學生成長的過程性
為了促進“綠色成長課程”的有效落實,結合《北京市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我們開發(fā)了具有學校特色的《綠色成長評價手冊》。評價內容上凸顯整體性,不再以一個點、一個面進行,而是對學生進行整體性評價,采取“增值性評價”。在學業(yè)成績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科能力和學科實踐的評價,如設置了“綠野仙蹤之勇氣課程”等,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在評價方式上凸顯自主性,學校引領評價方向,年級確定評價標準,班級凸顯評價個性。在評價結果上凸顯實踐性,課程評價中的終結性獎勵更加凸顯實踐性學習。我們征集所有學生的心愿,進行匯總分類,學生根據自己取得的“翡翠勛章”的個數自主選擇體驗課程。這種獎勵更加貼近學生,能夠觸動他們的心靈。
綠色成長課程的實踐,帶動了學校的全面發(fā)展,使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這所年輕的學校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初步實現了學生、教師、學?!叭灰惑w”的發(fā)展。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組織”“北京市綜合素質評價先進單位”“北京市藝術教育特色?!薄氨本┦谢A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北京市首批校園文化示范?!钡葮s譽稱號。
課程建設提升了學生的發(fā)展質量。學校形成了“主動發(fā)展、快樂交往”的學生文化,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課本學習,有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整體提升了發(fā)展質量。學生在活動中充滿自信,敢于質疑、敢于嘗試,對事物充滿好奇與熱情,團隊意識得以增強。同時,教師隊伍建設也有了非常明顯的效果:每天呈現在眼前的,是師生自由、舒展的生命狀態(tài),這既是課程建設的最大成果,也是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地方;教師的課程掌控力得到提高,教師成為了課程的設計者,從一個完全封閉在課堂內的“自治者”轉變?yōu)橐粋€與同行一起協(xié)作的“合作者”;團隊意識有了明顯提升,積極向上,充滿愛心。幾年來,教師隊伍從建校之初的16人,發(fā)展到如今的167人;市區(qū)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由建校時的13%增加到現在的31.1%。
為了讓課程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綠色成長,下一步,我們將加強教師培訓,培養(yǎng)復合型教師;提升干部教師的課程管理能力,打造課程團隊文化。
編輯 _ 王雪莉?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