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政治讀報課聚焦活動型課程,在實踐中立足于學科,堅持學科本位,運用學科知識、原理、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科價值判斷與行為選擇。而議題式的政治讀報課,主要通過活動型教學設計、辨析型活動和綜合性的教學方式來實施,進而形成既理性又富于人文色彩的特色課堂。在此,以高一年級開設的“AI智慧,讓生活更美好”的政治讀報議題為例,談談對這一類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一、活動型課程評價表的設計
活動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先通過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和分工合作,對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和分析,再由小組代表發(fā)言與大家分享心得體會,然后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制作評價表(見表1),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對學生的學習和思辨過程進行引導。在實踐中發(fā)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頻繁,學生思維敏捷、自信滿滿,能激發(fā)或增強表達能力。
二、議題的時代邏輯性
本節(jié)課選擇了AI科技話題,設計了議題式和活動型的課堂模式,讓學生進行主題閱讀,并以AI為議題進行延伸、拓展和深化?;跁r間的邏輯,教師可由近期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追溯到AI的緣起與發(fā)展史,及其應用的現狀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議題分為三個板塊,其內在邏輯相互關聯,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學生在閱讀與活動過程中要立足整體進行探索。
例如,教師播放“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的一段視頻,用2分鐘進行課堂導入,讓第一小組的學生介紹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概況,并設計問題。接下來,教師用以下兩個問題進行一個小調查:你所了解的人工智能產品有哪些?你期望人工智能給你解決什么問題?這樣的問題,關注學生體驗,貼近學生思維實際,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诟行哉J識,學生們懷著好奇心開展深度閱讀,進而對AI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探索。教師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世界、思考人生,逐漸形成政治認同。
三、議題設問的邏輯化
在議題教學的建構中,如何讓“議題成為富有意義的活動”,需要教師通過設問來搭建思維的臺階,進而給學生提供表達、探究、澄清的機會并給予策略指導。
例如,教師分別讓3個小組給大家分享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史、應用現狀和未來,引導學生在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各個時間段、成果、標志性事件的介紹中,發(fā)現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理論規(guī)律,然后再通過以下問題進行分享和感悟。
問題1:人類為什么要聚焦科技,探索發(fā)展人工智能?學生通過對人工智能的應用現狀進行調查后,知道了7個主題星球——AI 金融、AI 智造、AI 教育、AI 交通、AI 健康、AI 零售、AI 服務的應用功能。
問題2:請用學科知識來說明人工智能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意義,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對就業(yè)有什么影響?這個問題使學生對人工智能的未來(利、弊)進行展望。
問題3:人工智能利大于弊嗎?這是一個微辯題,其真正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辯論利與弊,而是對現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質進行探索,是要通過辯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科學精神。
以上,通過多樣化的活動、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和有梯度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發(fā)展人工智能的原因和意義。
四、時政閱讀與學科知識的邏輯化
時政閱讀要達到學以致用、知行統(tǒng)一的目的。在閱讀活動中,要用學科知識去分析社會現象,并對相關知識進行重新建構,讓學生通過體驗活動去驗證書本知識,提升能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高一學生對生產、消費、科技創(chuàng)新等已有一定的認知,為了使知識網絡化、邏輯化,需要把情境與知識聯系起來,在知識建構中,要契合主題單元的教學。例如,要求在小組中分享人工智能的應用現狀,將AI與具體的場景和行業(yè)相聯系,并結合自身經驗,嘗試用學科知識闡述人工智能的意義。要求至少從兩條邏輯線索寫出思維導圖,并進行小組討論,完成合作任務。其中邏輯起點是“生產、消費、科技創(chuàng)新”,邏輯終點是“美好生活”。
學生根據任務要求構建了思維導圖,其邏輯線如下:首先,生產決定消費—人工智能產品為人們提供便捷的服務—滿足人們高品質、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美好生活;其次,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為滿足更廣泛更高要求的需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yè)不斷研發(fā)、改造和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促進企業(yè)生產發(fā)展—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實現美好生活;最后,人工智能相關企業(yè)不斷融合和科技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促進相關產業(yè)改造升級—形成新的產業(yè)業(yè)態(tài)—推動產業(yè)發(fā)展—就業(yè)結構調整—改變就業(yè)觀念—擇業(yè)—社會需要、職業(yè)崗位需求—提高收入—實現美好生活。學生通過不同路徑達到了設定的目標,同時也激起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通過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理性思維。
五、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閱讀的統(tǒng)一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而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重要的德育課程。核心素養(yǎng)作為人的內在品質和能力,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境界。時政讀報課廣閱天下事,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浸潤了學生的思想,起到了引領價值觀的作用。議題式政治讀報課不僅要有對理論的分析,更要觸及學生的靈魂,使學生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在本例中,學生通過課內外的閱讀與調查,進行了人工智能小說的閱讀分享和精彩的人機互動,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通過對AI議題的探討,實現了思維與思想的交融,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實踐證明,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提高政治核心素養(yǎng),在閱讀中體悟政治學科之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學生的閱讀活動實現了更好的統(tǒng)一。
政治學科基于議題式時政閱讀課的教學實踐,在探索中注重邏輯關系,即生活邏輯、時政邏輯與知識邏輯的對接,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思維品質。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