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尤其是議論文的素材就好比米,缺之不可,因此,考生要注重素材的積累,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且,要想“烹制”出的作文“秀色可餐”“引人垂涎”,選取的素材還得新穎鮮活,富有時代氣息。
有考生會說,議論文就是要讓自己的觀點有說服力,深入人心,只要選取的素材典型恰當、真實豐富,能有力地證明觀點就行了,為什么非得用新鮮的素材?
首先,如果選用的素材都是陳芝麻、爛谷子,老生常談,游離于日新月異的生活之外,落伍于不斷前進的時代,缺乏新鮮感,就會沒有生命力,讓作文產生“代溝”,難以勾起閱卷老師的閱讀興趣。而“新鮮”的作文素材不僅能充實作文內容,還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
其次,如果說陳舊的素材在以前的高考作文中還有一定市場的話,近些年來的高考作文題大都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緊扣國家的大政方針,弘揚的是時代的主旋律,陳舊的素材早已沒有了立足之地。
2018年全國卷I以最近發(fā)生的和即將要發(fā)生的事為材料,2018年全國卷III以三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標語”為材料,2017全國卷I是“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2017全國卷III是“我看高考”……所給作文材料離現(xiàn)實越來越近。要寫好這類型的作文,應當對社會和時代特點、國家大政方針有所了解。如果寫作文時還是言必古人,從故紙堆里翻素材,糧食再怎么好吃,時間久了,用得多了,也味同嚼蠟。
由此看來,素材要“新鮮”已然成為高考作文的必然要求之一。那么怎樣合理有效地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進行積累呢?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從生活細節(jié)中找素材
生活中一些看似瑣碎、毫不起眼的小事、小物以及現(xiàn)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如果考生細細琢磨,也可以用作議論文的素材。
二、關注時事新聞,從當下熱點事件中找素材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考生怎能閉塞耳目,一心只讀圣賢書?這只會讓自己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雖然考生的時間、精力有限,但時事新聞能開闊視野,不僅于寫作大有益處,于考生的成長也是意義非凡??忌梢岳脤W習之余的時間看新聞、讀報紙,積累一些熱點素材、時事素材,為作文增色。
三、選擇新角度,讓舊材料煥發(fā)出新面貌
考生都知道,飯店為了招徠客人,會不斷地推陳出新、翻新菜式。但是,有的飯店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很難在食材上有創(chuàng)新,于是想出了另一招——推出自己的特色菜。所謂的特色菜在食材上并沒什么新意,主要是在烹飪方式上有改變。這就給寫作一個啟示:舊材料新用。
有時,我們找不到新的材料,當然也可以用一些經典的老材料,但在運用的過程中要力求挖掘新的角度,寫出新意,讓人感到雖然材料是熟悉的,但寫法卻是不同的。如梁衡《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一般情況下,考生一寫到居里夫人,就會談她發(fā)現(xiàn)鐳的艱辛,或者談她把獎章給孩子當玩具等,作者卻獨辟蹊徑,從居里夫人在靠容貌生活和獻身科學研究的選擇這一角度出發(fā)來談,雖然是老材料,卻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考查考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思維和能力。因此,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反映真實的自我,使作文具有時代氣息和個性色彩就顯得尤為重要,選取新穎鮮活的素材是寫好考場作文的一個關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線去”“到敵人的后方去”。
②20世紀五十年代,青年流行“到邊疆去”。
③20世紀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農村去”“到軍營去”。
④20世紀八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大學去”“到夜校去”。
⑤20世紀九十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區(qū)去”“到國外去”。
⑥到了21世紀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廣去”。
……
每個時代的熱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作文題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有六則材料,都是“時代+青年流行到XX地方去”,不難得出材料的重點——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不同,青年向往的地方不同。
材料①突顯的是外敵入侵、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青年選擇的是去能“殺敵救國”的地方;材料②和③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青年的選擇是“建設祖國”“發(fā)展農村”“參軍衛(wèi)國”;材料④強調的是八十年代隨著物質文明的發(fā)展,青年對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紛紛選擇“到大學和夜?!比W習深造、提升自我;材料⑤和⑥則反映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青年的視野和追求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區(qū)”“北上廣”“國外”的軟硬件都很優(yōu)越,對青年來說充滿了誘惑力,為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很多青年選擇去那些地方。因此,根據(jù)材料考生可有以下立意:青年應投身于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的事業(yè)中去;新時代的青年應注重不斷提升自我,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第二部分是在六則材料后,有一句總結性的話——“每個時代的熱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這句話其實給考生三個提示:一是青年前有一個修飾詞“熱血”,意味著是有追求的青年;二是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追求;三是追求不同,選擇奮斗的地方(方向)就會不同。由此,考生可以從“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與國家命運前途相統(tǒng)一”的角度來立意。
此外,對于材料⑤和⑥中青年選擇“到國外去”“到北上廣去”可以持肯定的態(tài)度,也可以持否定的態(tài)度。
第三部分是高考作文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