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史輝
鎮(zhèn)江緊鄰長江,歷史久遠,城區(qū)不大,卻頗多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第一渡”(西津渡)、“天下第一樓”(多景樓)等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有很好的遺留?!敖叫鄢健北闶枪湃藢︽?zhèn)江的贊美。宜人的氣候,豐富的物產(chǎn),更為鎮(zhèn)江飲食文化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
鎮(zhèn)江三日之行,看了諸多第一之外,還在揚中市吃到了鎮(zhèn)江四鮮中的三鮮:刀魚、鮰魚、河豚、鰣魚。
清朝詩人朱彝尊詩云:京口刀魚尺半肥。京口,鎮(zhèn)江古名之一。每到陽春三月,江南桃紅柳綠時,正是長江下游的肥汛季節(jié),魚諺云:“河鮰來看燈,刀魚來踏青”,形象地說明了這兩種魚類洄游的季節(jié)性。因長江刀魚每年春天從大海游入長江產(chǎn)卵前,需要囤積大量脂肪待途中消耗,這就使得長江刀魚味道特別味鮮、肉嫩。上好的刀魚長50 cm,銀白,江中成群游過,猶如雪濤。刀魚的刺很硬,用蒸法正好可以令其酥軟。加入春筍旺火蒸20 min,此火候魚骨、魚肉最易分離。魚肉鮮、嫩、細、爽,加上春筍的清香,美味無比。有好事者把刀魚肉比作凝脂,用白香山寫楊貴妃的詩句拿來比對:“溫泉水滑洗凝脂”,可見刀魚的鮮美。刀魚鮮美,魚刺很多,想要把美味的刀魚吃到嘴里,要十分小心謹慎,以免魚刺扎嘴,慢嚼細咽,這樣就能更好地品味刀魚的鮮美滋味了。但現(xiàn)今由于水污染和狂捕濫撈,刀魚日益減少,朱彝尊詩中描述的大刀魚已經(jīng)很難見到了,現(xiàn)在質(zhì)量150 g左右的刀魚每0.5 kg賣價已達千元之巨。環(huán)保意識的缺失,已使美味刀魚遠離了尋常大眾。
為鎮(zhèn)江的第三鮮。江鮰是長江中下游的特有魚類,鎮(zhèn)江有,重慶、武漢也有。在鎮(zhèn)江一帶又稱魚、小鯊魚。鎮(zhèn)江一帶流傳,此魚本為鯊魚,是龍王太子派來毀漁網(wǎng)的,經(jīng)過和漁民的搏斗,褪膘減肥,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鮰魚春夏間最肥美,嘴有兩長須,俗稱鮰老鼠,魚皮有彈性且多膠質(zhì),紅燒最佳,其色澤紅潤油光,魚塊裹著一層薄而勻的鹵汁,湯汁不用勾芡,魚本身膠質(zhì)已有黏性,所謂自來芡,魚表皮肥糯滋潤,肉質(zhì)軟嫩無刺,應是這四種魚中唯一的少骨魚。江鮰在長江中也算是大魚了,小則十幾斤,大則上百斤。鎮(zhèn)江吃魚的名菜叫白汁魚。取魚中段,斬成小塊,置砂鍋中,加蔥、姜、酒、醋、水,燒滾后取出,再加糖、鹽、豬油,用文火燉1 h即可。成菜上桌,“肉如腐、汁如乳”,色澤乳白,肉質(zhì)細嫩,鹵汁稠黏,滋味鮮美,肉多刺少,食來方便。有肉質(zhì)口感,絕無肉之油膩。鮰魚也有刀魚同樣的遭遇,尤其是野生的在鎮(zhèn)江都很少見到了。好在人工養(yǎng)殖成功,才不至于在市面上消失?,F(xiàn)在鎮(zhèn)江吃的江鮰,基本上是人工養(yǎng)殖的。
河豚是鎮(zhèn)江的第四鮮,鎮(zhèn)江原本三鮮流傳,因河豚實在美味,便把它列為四鮮之一。河豚魚肉雖然鮮美,拼死吃河豚,追求美味置生死于度外之人大有存在。河豚毒素為神經(jīng)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河豚魚有毒,偏偏有人想吃它。揚中有句俗話叫:“拼死吃河豚”,可見河豚魅力之大。蘇東坡有詩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薄3院与嘁押脙申P(guān):一是殺,二是燒?!娥B(yǎng)魚經(jīng)》中記載:“河豚出江海,有大毒,能殺人,凡烹調(diào)者,腹之籽,目之睛,脊之血盡棄之。”因此殺河豚時應該把河豚籽、眼睛以及脊椎兩邊的血塊去掉,尤其是脊椎旁的血塊要拿盡。拿籽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能碰破。此外還有卵巢等要去除。這樣就既可以飽口福,又安全了。
二是燒,主要抓住熬河豚油和足夠的時間。熬河豚油是關(guān)鍵,熬老了或嫩了都不行。首先在鍋里放些豆油,然后把河豚切成塊放在油鍋里熬,熬到有點黃斑時,再把河豚下鍋煎,其他制作方法和燒魚一樣,不過時間要保證,一般河豚下鍋到好吃,需40 min左右,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高溫處理,河豚就無毒了。河豚燒好了,凡燒好的人都要當眾先嘗一嘗,以示無毒,大家就可以放心吃了。 河豚中的上品菊花豚,每年在清明前后都供不應求。去毒留鮮。鮮美無比,難怪饕餮客們目前雖有人工養(yǎng)殖,但是價格高貴難得進入百姓餐桌。
鰣魚在封建時代一直是貢品。雖然清康熙年間停止了鰣魚之供,但鰣魚名聲越來越響,后人趨之若鶩,爭相食之,鰣魚卻越來越少了。鰣魚可分為紅燒、清蒸兩種。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都必須保持魚鱗的完整。紅燒時連魚鱗一起煎,因為鰣魚的鱗內(nèi)含有豐富的脂肪,加熱烹調(diào)后自然溶化,使其更加鮮嫩肥美。吃鰣魚沒有吃鱗,等于沒有吃到鰣魚。在鎮(zhèn)江以清蒸鰣魚為最有風味,制作時,從鰣魚臍門入刀,沿胸尖剖腹,去內(nèi)臟和腮,洗凈瀝干,再將魚入沸水中略燙,除去腥味放盤內(nèi),魚身鋪上香菇、春筍、加熟豬油、黃酒、鹽、蔥、姜等佐料與湯水,上籠蒸約20 min取出,去姜、蔥,瀝湯汁,加胡椒粉調(diào)和,綴以香菜即成。食用時另帶姜末和醋碟。清蒸鰣魚,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全身銀白,加以配料,色彩和諧,不僅能一飽口福,而且是一種美的享受。
鰣魚很嬌,性情剛烈,離水即死,過時則敗。因此要吃新鮮鰣魚只有到魚船上,一捕到就立即下鍋,那味道可才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