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虎
(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61)
平原出海閘由于陸地與海平相差不大,閘內外水位差一般不超過6~8m,水閘泄流時,內河水位一般在2~4m之間,外海水位在-2~4m之間,最適合的消能方式為底流式消力池消能;消力池設計需要確定的參數(shù)為消力池的深度與長度,長度與消力池深度直接相關,在深度確定后,長度就相應確定了,故消力池設計主要是確定消力池的深度參數(shù)。
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范[1],消力深度與總能頭、下游水深和出池落差密切相關,而總能頭又與消力池深度相關;下游水深與外海潮位和下游海漫結構相關,在水深較淺時又與水閘泄洪流量相關;出池落差與消力池深度和過閘流量相關。
現(xiàn)行規(guī)范消力池深度計算公式如下:
(1)
(2)
(3)
(4)
式中,d—消力池深度;hc、hc″—水躍躍前、躍后水深;q—過閘單寬流量;T0—消力底算起的閘前總能頭;△Z—出池水位落差;hs′—下游河床水深。
從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消力池深度與躍后水深、下游河床水深和出池水位落差相關。躍后水深與躍前水深和過閘單寬流量相關,躍后水深與躍前水深為一對共軛水深;躍前水深與總能頭和過閘單寬流量相關,且為一元三次方程的解,計算算時,需要多次試算,方能求出正確解;出池水位落差與過閘單寬流量、下游河床水深和躍后水深有關,從公式(4)可知,下游河床水深不應為0,而出海閘在泄洪時很可能遇見下游河床無水情況。
筆者根據(jù)多年計算經(jīng)驗,總結消力池深度計算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采用公式(3),躍前水深由于初擬值不當,無法求出正確解;②可能出現(xiàn)躍后水深小于躍前水深現(xiàn)象;③下游河床水深較淺時,出池水位落差出現(xiàn)異常偏大;④下游無水時,由公式(4)無法推求出池水位落差。
下面就消力池深度計算中存在的上述問題,通過計算方法分析、計算公式改進,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案,并以上海市崇明區(qū)東平河出海閘為例,進行分析說明消力池深度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消力池計算過程一般如下:①根據(jù)上下游水位計算過閘流量,得出過閘單寬流量;②假定一個消力池深度,計算總能頭;③確定水躍躍前、躍后水深;④計算出池落差,從而得出消力池深度;若計算深度與假定深度不同,再假定消力池深度進行計算,直至計算值與假定值相同時,方為消力池的設計深度。
以下就現(xiàn)行規(guī)范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
(5)
這樣,在T0和β確定時,hc也就唯一確定了。采用公式(5)避免了計算中試算的繁復和可能出現(xiàn)的無解現(xiàn)象。
當采用公式(2)計算時,有時可能躍前水深大于躍后水深的現(xiàn)象,由于這兩組水深為共軛關系,故計算時可將其進行互換。
消力池下游河床(消力池后海漫段)底坡一般為順坡或平坡,當為順坡時,坡度都較緩,一般緩于1∶10。下游河床水深,與閘下游水位、海漫頂高程及過閘流量相關。
(1)消力池下游河床為順坡時。當水閘下游河床水深較深時,大于河道過流正常水深(或臨界水深)時,下游河床水深采用實際河床水深;當下游水深小于河道過流正常水深(或臨界水深)時,采用河道正常過流水深(或臨界水深)。
(2)消力池下游河床為平坡時。當水閘下游河床水深較深時,大于河道臨界水深時,下游河床水深采用實際河床水深;當下游水深小于河道臨界水深或無水時,宜采用什么樣水深計算呢?
根據(jù)《水力計算手冊》[3],對于棱柱形明槽恒定非均勻流,當下游河道為平坡時,水面線以臨界水面為界,要么位于②區(qū),要么位于③區(qū)。當上游水位大于臨界水位時,水面呈下降曲線;當上游水位低于臨界水位時,水面呈上升曲線并發(fā)生水躍。故消力池后水面呈現(xiàn)為以臨界水面線為軸、多水躍逐降形式,如圖1所示。
圖1 消力池下游水流狀態(tài)示意圖
從圖1可以看出,當下游水位較低時,河床過度水面都在臨界水位以上,因此,平坡河床計算水深采用臨界水深是安全的,合理的。
參照《水閘底流消能計算公式的分析與改進》[4]論文中出池落差改進公式,建議將公式(4)調整為公式(6)更為合理。
(6)
東平河水閘位于上海市崇明縣東平河南端入海處,距河口500m左右,是崇明縣南沿一線大堤上14座沿江水閘之一,主要功能為擋潮、排澇和水資源調度。水閘為單孔塢式結構,閘孔凈寬14m,中型水閘,Ⅲ等1級水工建筑物,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高潮位加11級風浪。
河道河底高程為-0.5m,河底寬度20m,兩岸邊坡為1∶3。水閘由閘室、內外河消力池、內外河海漫和內外河翼墻組成,總體布置長度為189.0m,其中,內河防護段長76.0m,護底頂高程為-0.5m;閘室長17.0m,閘底板頂高程-0.5m;外河消能防沖段長96m,海漫為水平,底高程為-0.5m。
內河設計水位情況:規(guī)劃控制高水位3.75m,常水位2.5~2.8m,最低控制水位2.3m。外河設計特征水位:防洪設計高水位6.29m,平均高潮位3.37m,平均低潮位0.92m,設計最低潮位-0.28m。
根據(jù)上海地區(qū)經(jīng)驗,消能設計工況及水位組合見表1。
表1 水閘消能計算水位組合表
表1中,當內河水位為3.75m時,外河水位可能為平均低潮位0.92m到3.75m間的任何水位;同樣,在內河水位為2.8m時,外河水位可能為設計最低水位-0.28m與2.8m之間任何水位。
以工況一演示消力池深度計算過程。綜上所述,東平河出海閘閘孔凈寬14m,閘門全開,內河水位為3.75m,外河水位為3.5~0.92m,外河水位以0.3~0.5m遞降計算。
第一步:計算確定過閘單寬流量。采用寬頂堰堰流公式進行計算,計算成果見表2。從表2可知,當下游水位高于3.0m時,水閘過流為淹沒堰流,低于3.0m時,為自由堰流,達水閘最大過流能力。
表2 水閘各種水位組合過閘單寬流量成果表
第二步:下游河床計算水深確定。水閘外河海漫為平底,其最低水深為臨界水深,經(jīng)計算各流量臨界水深見表3,臨界水深與下游河道斷面和單寬流量相關。河床計算水深由臨界水深與實際水深取大值確定。
表3 河床計算水深成果表
第三步:初定消力池深度。消力池深度為0m,計算躍前、躍后水深,以躍后水深減去外河計算水深,差值做為消力池初始計算深度,若差值小于0,取為0。采用消力池初值輸入計算,可以更好的避免出池落差異常偏大的問題。消力池初深計算成果見表4。
表4 消力池初始深度成果表
第四步:試算確定消力池深度。以消力池初始深度為基準,考慮一定的水躍淹沒系數(shù)(取1.05),計入出池落差,從而確定消力池計算深度,計算成果見表5。
表5 消力池計算深度成果表
第五步:確定設計消力池深度。從表4可知,當內河水位3.75m,外河水位不大于3.0m時,水閘過流達其極值,過閘單寬流量為14.10m2/s,下游水躍由淹沒水躍變?yōu)檫h驅式水躍,需要設消力池進行消能,當下游水深低于臨界水深時,消力池設計深度最大,為1.70m,故消力池設計深度應采用1.70m。
水閘消能計算是水閘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消力池深度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乎水閘運行安全和投資大小。本文分析了消力池深度設計中存在的系列問題,在現(xiàn)行規(guī)范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對公式的合理轉換和修證,大大減少了計算繁復和不確定性,避免了設計者在消力池計算中出現(xiàn)失誤,對水閘消力池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