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宇
從四季的輪回更替里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樸素之美,又從澄澈悠遠的意境里去領(lǐng)略生命的滄桑遼闊,著名作家、美學(xué)家蔣勛所著的《此時眾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用他雋永的文字,詩情畫意般的鋪墊,由表及里的詮釋,勾勒了一幅曼妙多姿的眾生圖景,帶給我們他對美、對自然、對生命更多的思考。
這本記錄人間萬象,捕捉自然純凈、透徹之美的散文集,是蔣勛橫亙二十四節(jié)氣,從一年的夏季,寫到第二年夏季的一本心情筆錄。他不單寫時令中冬去春來的寧靜和喧囂,傾情于草木的繁茂葳蕤,細察每一朵花的綻放與凋零,還由物及人,廣泛聯(lián)系于現(xiàn)實生活,感悟生命的律動,傾心美的清新、簡單和質(zhì)樸,并讓這種返璞歸真之美與我們時時相遇才相擁。
作為集作家與畫家于一身的蔣勛,無論是在文字表達還是在畫面鋪陳中,他對美的發(fā)現(xiàn)和感知,都集中表現(xiàn)在“簡靜”二字上。他從四季的時令流轉(zhuǎn)間,看的最多的是一株花、一棵草、一朵云、一條河的自然之態(tài),并常被它們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簡約之美所撼動。他從凡塵有愛中,想得更多、念得更多的則是寧靜祥和的世情之美。于是,在他淺淡的筆墨里,春天就是“看到滿山花朵的綻放,忍不住歡欣鼓舞,想放懷盡情大叫幾聲”。那份孩子般的天真與無邪,令每一個觀花者都不想置身于外,當一個無動于衷的觀旁者。而夏天就是觀螢火時的那份舒心和浪漫,“螢火閃爍的頻率很像手機上訊號的光,帶一點微綠,在沉寂的黑暗里一閃一閃。間隔幾秒鐘的停頓,好像尋找,好像等待”。這樣的夏季,帶給我們許多美妙的回憶。至于秋天更是簡單到可愛,“水面上混濁的光一日一日沉淀下來,河水變得透明清澈,像一張白紙”。在這樣的秋天,什么都可以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而蔣勛筆下的冬天,更是帶著股靈動的快樂,它就是野外泡溫泉時的那份灑脫不拘,“每次泡在熱騰騰泉水中,滿山草樹芳香襲來,看著自己身上熱氣化為縷縷輕煙飛去”。這詩意般的冬天,只看得人心旌搖曳,怎不心生向往?
蔣勛的文字,剔去了塵世的繁雜,以別樣的眼光,掠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于清麗脫俗中,靜謐地感受著天地間的輪回??脆l(xiāng)村的自然古樸,觀城市的發(fā)展變化,探尋著大千世界的終極意義,思考著生命的本真,為每一個平凡時日的美好,寫下心靈的悸動。他的文筆,攜著禪思,帶著哲味,泛著春天泥土的幽香,引人沉醉。他清雅的筆,如犁刀,犁去迂腐和守舊,犁出了一個神清氣爽的陽光四季。他飛揚的思緒,如春日里怒放的櫻花,每一次激情的綻放,總會引來我們傾情的點贊。他在文句中大量使用中國畫的留白,紙短意長間,卻分明留下了不盡的意蓄,讓人回想,令人深思。
品讀蔣勛的文字,能讓一顆浮躁的心,漸漸歸于平復(fù),體會到一種平和處世、簡單生活的快樂。在書中,他精致地繪制著眾生的狀貌,從自然界的一歲一枯榮,到漫漫紅塵中的男歡女愛,寓情于理中,傳遞著強烈的濟世情懷。他倡議人們閑暇時多到廣闊的大自然中走走,領(lǐng)略各地風(fēng)土人情的同時,品味世間的恬淡之美。他說“一個人沒有‘品味,即使財大氣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窮人。一個社會沒有‘品味,物質(zhì)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虛”。他把一個人倚守在窗前看風(fēng)景,形象地比喻成一個“囚”字。可嘆的是,有的人總是走不出這個框框,對于外界紛繁的世事,他們老是把自己囚禁在一個狹小的天地間,看不穿,也想不透,那樣的境況,又怎么能感知到美的存在呢?而蔣勛獨到的闡釋,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發(fā)現(xiàn)美和感知美的心靈之窗。
蔣勛說:“美使我們沉默,美使我們謙卑,美使我們知道生命同時存在的辛苦與甘甜,艱難與莊嚴?!毖诰黹L思,蔣勛帶給我們的何止是歲月更替里的流轉(zhuǎn)變幻,更長遠的,是告訴了我們,如何從平凡的世相中去領(lǐng)略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之美。
閻廣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