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春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痙攣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發(fā)的心臟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
冠心病的預防有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針對未發(fā)生冠心病的危險人群,重點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各種高危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血脂代謝紊亂、吸煙、肥胖等),以降低發(fā)病率;二級預防是已經有了冠心病,重點是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目的是改善癥狀,降低冠心病病死率、病殘率,同時防止冠心病復發(fā)。具體措施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一級預防的所有措施,更強調的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等。本文僅介紹冠心病二級預防的藥物治療。冠心病二級預防用藥主要有下面5種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如無用藥禁忌證,均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出血或過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為替代治療。
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減少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主要用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后及阿司匹林禁忌者。主要不良反應為出血、胃腸道不適、皮疹、頭痛、眩暈、頭暈和感覺異常,少數患者有過敏反應,表現為蕁麻疹、皮膚瘙癢。
替格瑞洛主要用于支架植入術后、有氯吡格雷禁忌證或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有出血、呼吸困難、胃腸道癥狀以及緩慢性心律失常等。既往有腦出血病史者禁用。
特別提醒 如果患者被診斷為冠心病,但沒有植入支架,口服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如果植入了支架,通常需要同時服用阿司匹林加上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一般需要維持1年以上,之后繼續(xù)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主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可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因此,無禁忌證的冠心病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口服他汀類藥物。
特別提醒 服用他汀類藥物時,患者應監(jiān)測肝功能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標,及時發(fā)現藥物可能引起的肝臟損害、肌肉疼痛等不良反應。采用強化降脂治療時,患者更應注意監(jiān)測藥物安全性。
ACEI類或ARB類藥物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主要有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類藥物主要有氯沙坦、厄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奧美沙坦等。它們可以減少慢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降低死亡率。因此,無禁忌證的冠心病患者應長期服用這些藥物。
特別提醒 低血壓、嚴重腎功能不全、雙側腎動脈狹窄、移植腎或孤立腎伴腎功能不全、對該類藥物過敏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等,禁用ACEI類或ARB類藥物。ACEI類藥物可能引起干咳,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可更換成ARB類藥物。
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主要包括美托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等。這類藥物可以減慢心率,減弱心肌收縮力,降低血壓,減少心肌耗氧量,減少心絞痛發(fā)作等。嚴重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房結功能紊亂、嚴重支氣管痙攣或支氣管哮喘,是使用β受體阻滯劑的主要禁忌證;周圍動脈病、嚴重抑郁,是使用β受體阻滯劑的相對禁忌證。
特別提醒 用藥后,患者靜息心率應降至55~60次/分;嚴重心絞痛患者如無心動過緩,可將心率降至50次/分。
硝酸酯類藥物
短效制劑有硝酸甘油,長效制劑有單硝酸異山梨酯。硝酸酯類藥物可改善患者心絞痛癥狀。舌下含服或噴霧用硝酸甘油不僅可以用于心絞痛發(fā)作時緩解癥狀,也可在運動前數分鐘使用,以減少或避免心絞痛發(fā)作。硝酸酯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面色潮紅、心率加快和低血壓等。
特別提醒 硝酸甘油用于舌下含服,不可吞服。舌下給藥,2~3分鐘起效,5分鐘達到最大效應,每5分鐘可重復1片,直至疼痛緩解。如果15分鐘內總量達3片后疼痛持續(xù)存在,應立即就醫(yī)。在活動或大便前5~10分鐘預防性用藥,可預防心絞痛。
長期服用這些藥物可以有效預防心肌梗死、改善預后。當然,由于每位患者的病情不盡相同,合并的疾病也不一樣,因此,須個體化精準治療。需要提醒的是,所有藥物的增減都要聽從專業(yè)醫(y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