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9日,柬埔寨洪森總理訪問日本時宣布,政府將廢除令人詬病的“預繳盈利稅”(Prepayment of Tax on Income),以改善柬埔寨營商環(huán)境,吸引更多外來投資。
“預繳盈利稅”是按每月營業(yè)額的1%計算,若全年累積仍高于“盈利稅”(Tax on Incom),就會變成“最低稅”(Minimum Tax)。因此,若企業(yè)稅前賺幅低于5%,已預繳的稅金將無法完全抵銷“盈利稅”,對蒙受虧損或賺幅偏低的企業(yè)無疑成了“稅上加稅”。
然而,在洪森作出宣布后,財經部隨即出面澄清,強調企業(yè)須符合嚴格的稅務和會計法規(guī),才能免付“預繳盈利稅”,而非毫無條件。
有關要求是于2017年制定,包括企業(yè)須符合擁有柬埔寨會計標準的會計紀錄和報告;而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資產超過75萬美元或員工人數(shù)超過100人的企業(yè),也須每年接受外部審計和提呈報告。
財經部絲毫不愿放松2年前定下的條件,顯示以當前柬埔寨政府稅收情況,政府要“減稅”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事實上,立即廢除“預繳盈利稅”,將會對柬埔寨稅收帶來一定的沖擊。根據(jù)財經部報告,今年1~3月,“預繳盈利稅”月均收入達到4 000萬美元,若在未開拓更多稅收來源之前便把它廢除,或將導致政府國庫難以承受。
政府無法“無條件”廢除,不僅可能讓企業(yè)和外商產生混淆,也不利于鼓勵企業(yè)注冊或青年創(chuàng)業(yè),因為即使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蒙受虧損,創(chuàng)業(yè)者依然須承擔“最低稅”。
在上屆政府任期內,政府實行首個中期(5年)稅收動員政策,成功大幅增加政府稅收,改善政府財政捉襟見肘的窘境。其中,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從2013年的9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22億美元,5年來增長將近1.5倍,也令柬埔寨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2%,達到東盟區(qū)域水平。
然而,驕人稅收增長表現(xiàn),卻掩蓋不了根深蒂固的稅務問題。目前,大部份企業(yè)仍未注冊和納稅。根據(jù)2011年商業(yè)普查報告,柬埔寨共有50萬家企業(yè),惟向國家稅務總局注冊和更新資料的納稅戶只有3萬多家,若無法有效擴大納稅群體,現(xiàn)有高稅收增長勢頭或將無以為繼。
此外,財經部于2016年宣布廢除“包稅制”,惟允許“包稅”企業(yè)享有為期2年的寬限期。雖然目前寬限期已屆,惟“包稅”制并未被全面終止,對誠實納稅的企業(yè)極不公正。
長期以來,柬埔寨稅務文化極其薄弱,稅務部門仍須努力建立一個公平和平等的稅務政策,而民眾也須了解納稅人對國家建設所扮演的角色,履行良好納稅人義務?,F(xiàn)行的稅務制度,也似乎更強調“重罰款、輕教育”的思維,沒有設定“容錯”機制,寬容對待“初犯”的納稅人。
大刀闊斧改革稅制
在新一屆政府任期內,財經部計劃推行大刀闊斧的稅務改革政策,以開拓更多稅收來源和增加國庫收入,包括推行個人所得稅制,取代現(xiàn)行雇主代扣代繳雇員工資稅制;制定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 Tax),對資產交易盈利征稅(特別是針對熾熱的土地交易和房地產市場);檢討產業(yè)稅(Property Tax)制,改善產業(yè)估價機制,確保更客觀和公平。
洪森總理坦言,“征收預繳盈利稅,好比是政府向私人界‘貸款?!比粢V瓜蛩饺私纭芭e債”,政府唯有有效落實稅務改革政策,增加稅收來源和收入,如此才有能力無條件廢除此“惡稅”。
(駐柬埔寨使館王向社摘編自《柬中時報》,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