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遼寧 沈陽 110032)
顱腦手術患者病情危急,并同時伴有神志不清、肢體功能障礙等情況的出現(xiàn),由于長期臥床的緣故,極大的增加了術后壓瘡的發(fā)生率[1-2]。壓瘡,是一種局部損傷,有效的護理干預一方面可以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的避免壓瘡的產生,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助于改善預后[2-3]。因此,本文通過對收治的7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并對其中的35例采取了壓瘡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較為顯著,現(xiàn)將本次的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資料選自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顱腦手術患者,采用病床尾號單雙數(shù)的抽取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在20~62歲,平均(41±3.2)歲;實驗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在21~63歲,平均(42±3.3)歲。以上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情況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可以進行研究比對。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1.2.2 實驗組:實驗組患者給予壓瘡針對性護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規(guī)范院內壓瘡管理體系:建立并完善護理入院后壓瘡風險評估制度;構建壓瘡護理管理團隊,選擇院內副主任護師和工作年限超過10年群體審核壓瘡風險管理團隊成員作為核心成員[4-5];為建立患者壓瘡風險管理資料庫。②嚴格執(zhí)行院內壓瘡管理體系預先構想及計劃:a.本院于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間,共審核出壓瘡針對性護理小組成員共10人,彼此監(jiān)督、加強協(xié)作,落實崗位責任制;b.小組成員制定壓瘡風險護理管控制度,并與第三方軟件公司合作,開發(fā)圍術期手術風險管控軟件,便于后期數(shù)據庫患者信息處理及建立電子健康檔案[6-7]。c. 2015年7月起,手術患者所在臨床科室于患者入院第1天做好護理風險評估,每3日上報1次壓瘡患病情況;風險管理小組每7 d巡視1次,檢查壓瘡防控護理服務質量,每半個月召開例會1次,負責對當前院內壓瘡管理情況進行通報。d.術前術后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同時對護理人員自身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規(guī)范提升。
1.3 觀察指標:記錄好兩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頸部壓瘡、骶尾部壓瘡和髂前上棘壓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數(shù)據資料均以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此次研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要明顯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壓瘡發(fā)生情況[n(%)]
壓瘡多發(fā)于骨骼突起受到壓迫的部位,根據患者的發(fā)生部位以及壓瘡發(fā)展程度可以分成三度,程度越高代表患者的局部壓瘡情況越嚴重,無形之中增加了患者的患病痛苦與負擔[8-9]。
經過上述的數(shù)據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壓瘡針對性護理方案在顱腦手術患者的術后壓瘡預防當中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對每一位患者做到了針對性、全面性的護理,為患者營造了一個更為舒心的治療環(huán)境;定期的翻身工作和皮膚清潔也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壓瘡的產生,避免了感染情況的出現(xiàn);而加強護理團隊建設,建立并完善壓瘡相應管理制度,并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后健康教育,均可使得患者以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理解、支持,并更加深入了解壓瘡防控措施,有助于降低術后壓瘡發(fā)生率[10]。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得,在顱腦手術患者當中采取壓瘡針對性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可以有效的減少術后壓瘡的發(fā)生率,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