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法
(山東省棗莊市婦幼保健院,山東 棗莊 277100)
近年來,微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迅速,腹腔鏡廣泛應用于婦科臨床多種疾病的治療中,較既往開放性手術優(yōu)勢明顯,深受臨床及患者認可。為進一步獲得較為清晰的術野,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人工氣腹的建立是重要的基礎保證[1],但是由于人工氣腹明顯增加腹內(nèi)和氣道壓力、長時間手術CO2吸收入血,患者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和心血管系統(tǒng)多出現(xiàn)紊亂狀態(tài),加之麻醉藥物的應用,常導致患者蘇醒期的異常躁動、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2],全麻患者表現(xiàn)更甚,而蘇醒狀態(tài)及不良反應對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影響[3]。在改善手術技術的同時,不斷尋求安全、可靠的麻醉藥物及方式以改善患者蘇醒狀態(tài)及不良反應是麻醉醫(yī)師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對患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右美托咪定是新型高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相關臨床研究已證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全麻手術的輔助用藥中,為探討右美托咪定對婦科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蘇醒狀態(tài)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筆者對98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婦科收治的98例擇期進行腹腔鏡手術患者,98例患者臨床診斷明確且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ASA分級Ⅰ~Ⅱ級、明確手術指征、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精神及認知狀態(tài)正常者,排除合并診斷、精神疾病、感染、肝臟功能嚴重異常、藥物過敏、心肺功能異常、手術史及未完成研究者。采用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生成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9)和研究組(n=49),其中對照組49例,年齡30~60(42.56±7.06)歲;BMI指數(shù)19~30(25.06±2.24)kg/m2;ASA分級:Ⅰ級28例,Ⅱ級21例;手術類型:子宮切除術12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1例,卵巢囊腫剔除術16例。研究組49例,年齡29~62(43.25±7.45)歲;BMI指數(shù)18~31(25.89±2.16)kg/m2;ASA分級:Ⅰ級25例,Ⅱ級24例;手術類型:子宮切除術14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0例,卵巢囊腫剔除術15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BMI指數(shù)、ASA分級及手術類型分布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術前禁飲食,進入手術室后給予常規(guī)監(jiān)測無創(chuàng)血壓、心電圖、呼吸和動脈血氧飽和度,建立靜脈通道,采用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通氣模式同步間歇指令通氣或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兩組均給予芬太尼0.05~0.10 μg/(kg·min)作為基礎麻醉方案,對照組在基礎麻醉的基礎上給予丙泊酚0.5 mg/(kg·h),5~10 min增加0~0.5 mg/kg,微量泵維持于0.5~1.5 mg/(kg·h)。研究組首先給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靜脈泵注10 min,維持劑量0.4 μg/(kg·h),至手術結束前30 min,同時持續(xù)泵入丙泊酚,維持劑量0.2~0.5 mg/(kg·h)。定時采用躁動-鎮(zhèn)靜評分量表(RASS)進行測評,依據(jù)RASS評分結果調(diào)整芬太尼和丙泊酚劑量,維持RASS評分-1~-3分。
1.3 觀察指標:①麻醉效果評價: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RASS評分[4]、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②蘇醒狀態(tài)評價:采用Ricker鎮(zhèn)靜-躁動評分(SAS)、停止麻醉用藥到呼叫睜眼時間(T1)、到拔管時間(T2)、在蘇醒室停留時間(T3)評價患者蘇醒期蘇醒質(zhì)量,SAS分為不能喚醒、非常鎮(zhèn)靜、鎮(zhèn)靜、安靜合作、躁動、非常躁動、危險躁動7個不同等級,評分1~7分[5]。③安全性評價:記錄和評價2組患者麻醉后低血壓、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心動過緩、譫妄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兩組患者RAS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芬太尼總量、丙泊酚總量與對照組比較均降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
2.2 兩組蘇醒狀態(tài)比較:研究組SA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停止麻醉用藥到呼叫睜眼時間(T1)、到拔管時間(T2)、在蘇醒室停留時間(T3)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表2 兩組患者蘇醒狀態(tài)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蘇醒狀態(tài)比較
?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研究組惡心、嘔吐患者和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而低血壓、呼吸抑制、心動過緩以及譫妄發(fā)生率雖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外科多類疾病的治療中,微創(chuàng)不僅降低了對患者身體的創(chuàng)傷,并且通過高清鏡顯精細化操作降低了對患者腹腔臟器的干擾,操作相對簡便,較開放手術優(yōu)勢明顯,深受醫(yī)患認可[6]。隨著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腹腔鏡被認可的同時其不良影響也被認識,其中人工氣腹是目前導致應激反應發(fā)生及影響患者術后躁動的重要因素,對患者術中及術后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具有負面的影響[7],增加麻醉藥物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流狀態(tài),但是直接影響麻醉深度及術后蘇醒質(zhì)量,并且可能增加藥物相關不良反應[8]。所以探究行之安全有效且對患者術后蘇醒狀態(tài)影響較小的麻醉方案對全麻腹腔鏡手術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
丙泊酚是目前手術麻醉的常用藥物之一,對患者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呼吸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已被認識,與應用劑量明顯相關[9],此外,丙泊酚屬于脂肪乳劑,肥胖患者的靜觀分布容積相對較大,消除半衰期明顯延長,研究[10]顯示,影響麻醉藥物在體內(nèi)分布容量的主要因素為藥物的脂溶性。所以對于肥胖患者麻醉時應嚴格把握丙泊酚用量。而右美托咪定為選擇性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與受體親和力高,通過抑制神經(jīng)元活性產(chǎn)生明顯等等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并且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交感神經(jīng)活性以及兒茶酚胺濃度,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應激狀態(tài),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11]。但右美托咪定可能引起低血壓、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有研究[12]表示,輸注濃度低于0.5 μg/kg時可明顯降低上述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而低于0.3 μg/kg時效果欠佳,故本研究選擇0.4 μg/kg的輸注濃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中RAS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均具有較好的麻醉效果,而研究組芬太尼總量、丙泊酚總量與對照組比較均降低(P<0.05),提示同等麻醉深度狀態(tài)下聯(lián)合右美托咪定可顯著降低丙泊酚的藥物應用濃度和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研究組SA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停止麻醉用藥到呼叫睜眼時間(T1)、到拔管時間(T2)、在蘇醒室停留時間(T3)均低于對照組(P均<0.05),提示研究組患者蘇醒期質(zhì)量較高,蘇醒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考慮與右美托咪定穩(wěn)定血流、改善應激反應以及其消除半衰期較短有密切關系;此外本研究安全性評價中,研究組惡心、嘔吐患者和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考慮主要與右美托咪定對麻醉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具有拮抗作用有關[13],而研究組未出現(xiàn)明顯的低血壓、心動過緩和呼吸抑制主要考慮與本研究輸注濃度及右美托咪定的應用降低丙泊酚濃度和劑量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右美托咪定清除率與肝功密切相關[14],所以存在肝功能損傷患者應嚴格把控藥物應用劑量。
綜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在婦科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麻醉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降低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改善患者蘇醒狀態(tài),提高患者蘇醒質(zhì)量,安全可靠,是婦科腹腔鏡全麻手術患者的理想選擇。